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正敏

作品数:87 被引量:973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松材
  • 22篇松材线虫
  • 20篇线虫
  • 11篇斑病
  • 10篇松针
  • 10篇松针褐斑病
  • 10篇菌株
  • 9篇杨树
  • 9篇植物
  • 7篇褐斑
  • 7篇褐斑病
  • 6篇松材线虫病
  • 6篇炭疽
  • 6篇拟松材线虫
  • 6篇细菌
  • 6篇抗病
  • 5篇毒性
  • 5篇湿地松
  • 5篇病菌
  • 4篇多态性

机构

  • 85篇南京林业大学
  • 6篇南京晓庄学院
  • 4篇环境保护部南...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宁波城市职业...
  • 3篇江苏省林业科...
  • 3篇宿迁市林业局
  • 3篇江苏农景生态...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湖北省林业科...

作者

  • 87篇韩正敏
  • 13篇贲爱玲
  • 10篇叶建仁
  • 10篇黄敏仁
  • 10篇李传道
  • 8篇刘侃诚
  • 7篇曾腓力
  • 7篇曹越
  • 6篇尹佟明
  • 5篇郑敬荣
  • 5篇刘标
  • 5篇韩素芬
  • 4篇孙京天
  • 4篇何月秋
  • 4篇王晓燕
  • 4篇李孝刚
  • 3篇徐红梅
  • 3篇郑央萍
  • 3篇徐海根
  • 3篇徐福元

传媒

  • 21篇南京林业大学...
  • 8篇林业科技开发
  • 6篇林业科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森林病虫通讯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江苏林业科技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科技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奉新湿地松幼林松针褐斑病动态被引量:3
1991年
1986~1989年在江西省奉新县湿地松人工幼林中的观察表明,松针褐斑病于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发展较快,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病情也有一定增长。植苗造林后3~4年内病株率和感病指数逐步上升,第5年后病株逐渐恢复健康。在幼林中病害自发病中心迅速扩散,但不造成明显损失。
李传道叶建仁韩正敏郑平徐光辉闵顺宝李小英
关键词:湿地松松针褐斑病
榉树枯萎病的发生为害调查及病原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榉树枯萎病(blight disease ofZelkova schneideriana)是在榉树上发现的一种新的病害,为了解该病害的发生发展,确定该病害的病原,笔者对病害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用柯赫氏法则确定了病原,并对病原进行了形态与分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病害在林地和苗圃均有分布,导致榉树大树和幼苗死亡,榉树地上部分逐渐失绿枯萎,根部变色腐烂。对枯萎病病原进行了分离、接种和再分离,确定该病病原,并通过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害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该病的传染性进行分析确定了该病害为土传病害,病害的发生与地形地势有关,低洼地段病害往往发生较重,有随地表水流到处传播特点。病原物尖孢镰刀菌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孢子从植物根部入侵,造成根部皮层腐烂,地上部分枯萎。
刘侃诚许伟郁世军李英韩正敏
关键词:病原鉴定尖孢镰刀菌土传病害
利用美国松材线虫体表细菌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线虫病防治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美国松材线虫体表细菌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把美国细菌悬浮液喷洒到林间,5月份喷雾一次,连续2年,共2次喷雾;在两三年内美国细菌替代松材线虫体表的致病菌,以控制我...
韩正敏贲爱玲曾腓力乔雪娟刘侃诚傅军孙京天朋金和
文献传递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致病性研究
用松材线虫携带的三种细菌(菌株Njh、菌株Njt和菌株Njw),和两种线虫(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为接种体;以黑松愈伤组织和黑松无菌苗为接种对象。分别用细菌单独接种、细菌和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细菌和无菌的拟松材线虫混合...
洪英娣韩正敏
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细菌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苔藓进行岩石覆绿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苔藓进行岩石覆绿的方法,在野外进行苔藓的采集,选择长势良好、石生耐旱能力较高的苔藓作为苔藓材料;选用无毒环保、透水透气、粘性良好的胶粘剂,确保苔藓在石头上存活下来之前不被雨水冲刷掉;选择适宜苔藓生长的泥...
严欢韩正敏施亚峰周敏
文献传递
兰科丝核菌类真菌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将初步鉴定为隶属于兰科丝核菌类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sp.)的GDB254和角菌根菌属(Cerato-rhizasp.)的MLX102、CLN103真菌菌株接种到铁皮石斛组培苗,65 d后测定对铁皮石斛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菌苗的平均鲜重净增率均高于对照,且经检验接菌苗与对照均达极显著差异(α=0.01)。叶绿素a、b含量也较对照有明显增加,其中GDB254菌株接种铁皮石斛后其叶绿素a、b含量分别增加76.2%、128.0%,MLX102使其增加84.9%、85.4%,CLN103使其增加57.9%、77.8%。通过徒手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根,菌根真菌先在根外聚集并通过破坏根被入侵到皮层组织,在皮层组织细胞中通过菌丝穿越细胞壁不断延伸扩展,可侵染到中柱组织,并可在皮层和中柱细胞形成典型的菌丝结结构。从铁皮石斛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及根的显微结构表明,3个菌株确与铁皮石斛形成了共生菌根,并对其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亢志华韩素芬韩正敏
关键词:铁皮石斛菌根
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0
2008年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农业系统的稳定。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的增多,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物存在的潜在危害及可能造成的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但至今并没有确切证据证实当前释放的转基因植物(包括抗除草剂和抗虫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直接影响。文章综述了转基因植物表达产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特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土壤其他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孝刚刘标韩正敏郑央萍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外源蛋白土壤生态系统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杂交及后代繁殖力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探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能否进行种间杂交,收集了不同地理来源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株系,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种间杂交、继代培养以及回交。结果显示:中国浙江松材线虫和法国拟松材线虫、中国浙江松材线虫和中国拟松材线虫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交配率、繁殖量和低死亡率。在继代培养试验中,这2个组合都具有很强的繁殖优势,其杂交后代可以同亲本回交,且更趋于同拟松材线虫回交。总的来说,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有些虫株间是可以杂交并能够顺利繁殖,建立可延续的种群的。推测在自然条件下,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杂交后代是存在的。
刘侃诚曹东霞田兴一李警保韩正敏
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杂交繁殖力
细菌菌膜的成分、调控及其与植物的关系被引量:6
2017年
菌膜是细菌群落发展的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群体状态。在菌膜形成过程中,细菌胞外物质EPS(Exopolysaccharides)、eDNA(Extracellular DNA)、胞外蛋白等都参与菌膜的形成,它们为菌膜提供机械稳定性,帮助细菌粘附到物体表面,促进菌膜中不同细菌间物质的循环及基因的水平转移。菌膜形成涉及到群体感应、C-di-GMP(Cyclic diguanylate monophosphate)和sRNA等一系列调控机制。土壤环境中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许多土壤微生物定殖于植物根际,从而与植物发生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菌膜的形成是细菌稳定定殖于植物根际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植物促生菌或致病菌在根际更好的生存。本文就菌膜的成分、调控及其与植物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
李昱龙陆一鸣韩正敏樊奔
关键词:SRNA植物病害植物促生菌
白芨种子萌发形态学观察及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建立白芨的组培快繁体系,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显微镜对白芨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了观察,同时针对白芨无菌种子萌发、丛生芽增殖和壮苗生根各阶段,筛选较适宜的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和含量、添加剂种类和用量。结果表明,白芨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发育被划分为5个阶段,以1/2 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5 mg·L^(-1) 6-BA、0.2 mg·L^(-1)NAA及200 g·L^(-1)土豆泥,萌发率可达83.47%±3.11%;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0 g·L^(-1)蔗糖、0.5 mg·L^(-1)NAA、75 g·L^(-1)香蕉泥和100 m L·L^(-1)椰子汁,适合白芨幼苗壮苗生根。
席刚俊李警保韩正敏史俊贾君
关键词:白芨萌发率丛生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