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硕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椰菜
  • 3篇花椰菜
  • 3篇黑芥
  • 2篇异附加系
  • 2篇羽衣甘蓝
  • 2篇杂交
  • 2篇体细胞杂交
  • 2篇细胞杂交
  • 2篇黑腐病
  • 2篇附加系
  • 2篇甘蓝
  • 1篇新品种培育
  • 1篇性状
  • 1篇性状演变
  • 1篇雄性不育
  • 1篇氧化酶
  • 1篇育种
  • 1篇杂种
  • 1篇渗透调节物
  • 1篇渗透调节物质

机构

  • 8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8篇刘凡
  • 8篇韩硕
  • 7篇宗梅
  • 7篇王桂香
  • 4篇郭宁
  • 3篇张月云
  • 2篇陆坤
  • 2篇严红
  • 1篇王幼平
  • 1篇吕晶
  • 1篇幸宏伟
  • 1篇盛小光
  • 1篇司亚平
  • 1篇唐宇
  • 1篇张洁
  • 1篇曾兴莹
  • 1篇张亚玲

传媒

  • 4篇园艺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真空渗入转化法及脱落酸对西瓜遗传转化的影响
从国内外已有的报道来看,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技术在西瓜上的规模化应用还具有较大的困难,普遍存在转化效率低、重复性差,转化体系尚待优化等问题.本文在芽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的脱落酸,结果显示外植体伤口周围会形成更多的白色松散愈...
宗梅郭宁王桂香韩硕刘凡
关键词:西瓜
花椰菜--黑芥渐渗系和异附加系的获得与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以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结合形态学特征,分子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群体分析技术,在16份高代回交及自交材料中筛选获得了花椰菜类型渐渗系材料12份,偏花椰菜类型异附加系材料4份。形态学调查及FISH分析表明:12份渐渗系材料除茎、叶等营养器官特征与花椰菜近似外,已具有较正常的花球形成,染色体数为18条,均来源于花椰菜;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SSR和AFLP分子标记检测表明,渐渗系材料除扩增到数量不等的黑芥多态性位点外,还扩增到埃塞俄比亚芥特异的多态性位点和少量新位点,另外发现渐渗系材料有丢失亲本花椰菜多态性位点的现象。FISH分析4份异附加系材料的染色体组成,结果显示:PFCN29BC2S1-4为9条花椰菜染色体附加8条黑芥染色体;PFCN15-2S1BC5-6-2和PFCN29BC4-37-7为16条花椰菜染色体分别附加7条和14条黑芥染色体;PFCN29BC4-38-5为花椰菜染色体附加了5~7条黑芥染色体。
吕晶刘凡宗梅韩硕王幼平王桂香
关键词:花椰菜黑芥渐渗系AFLPFISH
羽衣甘蓝抗寒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观赏羽衣甘蓝作为秋冬季节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抗寒性直接影响其推广和应用。为了阐明羽衣甘蓝响应低温的生理特性,揭示抗寒机理,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生物技术课题组选配的优良F1杂种作为研究试材,分析不同低温处理下叶片电导率变化和半致死温度,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羽衣甘蓝叶片电导率在-5℃以下迅速升高,-10℃左右达到最大值;半致死温度为-10.3^-13.7℃,红色类型低于白色类型,羽叶和圆叶低于皱叶类型。上述研究结果与观赏羽衣甘蓝田间抗寒表现一致。低温处理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响应特性表明,不同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除了可溶性糖在-10℃含量最高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5℃或-8℃达到最大值,并随温度进一步降低而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是导致羽衣甘蓝抗寒性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建立羽衣甘蓝抗寒性评价体系,进一步解析抗冻机理,培育抗寒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张亚玲幸宏伟郭宁韩硕宗梅刘凡王桂香
关键词:羽衣甘蓝抗寒性半致死温度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
观赏羽衣甘蓝SSR标记分型与亲缘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观赏羽衣甘蓝凭借优良的观赏特性和抗逆性已经成为重要的冷季观赏植物。国内观赏羽衣甘蓝育种起步较晚,并且缺乏对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应用SSR标记对不同类型的观赏羽衣甘蓝材料进行标记分型和亲缘关系分析。从99对均匀分布于甘蓝基因组的SSR引物中筛选出46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对27份不同类型的观赏羽衣甘蓝材料进行标记分型,共扩增出210个多态性位点,平均PIC值为0.58。进一步利用标记分型结果进行STRUCTURE群体结构、UPGMA聚类和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3种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将27份材料分为圆叶、羽叶和皱叶3种类型,其中圆叶和羽叶类型的亲缘关系更近,与皱叶类型的亲缘关系较远;STRUCTURE分析还可以将双亲为不同类型的杂交种材料进行区分;聚类热图分析可以将标记分型结果形象的展示出来。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观赏羽衣甘蓝分子指纹图谱,明确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建立观赏羽衣甘蓝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奠定基础。
郭宁高怀杰韩硕宗梅王桂香张月云刘凡
关键词:观赏羽衣甘蓝聚类分析亲缘关系
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交获得抗黑腐病异附加系新材料被引量:13
2011年
以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的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建立了结合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B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和染色体原位杂交的大规模群体分析技术,在50份高代自交及回交材料中筛选获得了20份形态学特征偏向花椰菜,30份呈花椰菜—黑芥中间类型的材料。细胞DNA含量检测(FLC)及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偏花椰菜的类型,DNA含量基本在2.24pg·cell-1以下,染色体数在28条以下。经连续3年黑腐病病菌人工接种鉴定,获得高抗株系12个,抗性株系17个,占全部受试材料的14%。对其中3个(PFCN29BC3-3-5、PFCN16-1S2BC3-107和PFCN14-1S1BC4-123)形态偏花椰菜且高抗黑腐病的植株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分别为花椰菜染色体组附加了2、7和8条黑芥染色体的异附加系材料。这些植株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作为育种桥梁材料,进一步获得黑腐病抗性的单体附加系或渐渗系。本研究表明通过体细胞杂交转育野生优异抗性资源,创新甘蓝类蔬菜育种种质的可行性。
王桂香严红曾兴莹盛小光唐宇韩硕宗梅陆坤刘凡
关键词: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交黑腐病异附加系
观赏甘蓝新品种‘京莲红2号’
2012年
‘京莲红2号’是结合双单倍体技术与胞质雄性不育转育培育而成的观赏甘蓝圆叶红色系一代杂种。其株高约25cm,生长势强,株形饱满,叶数多。内叶挺立,互叠排列,形似玫瑰,紫红色,颜色鲜艳,着色早,均匀,褪色晚,整齐度高,耐-5℃低温。
刘凡韩硕张月云王桂香陆坤宗梅司亚平
关键词:小孢子培养技术胞质雄性不育
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的性状演变和对黑腐病抗性的转育被引量:3
2016年
以对黑腐病(Black rot)感病的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 L.,2n=18,CC)‘Korso’和抗病的黑芥(B.nigra,black mustard,2n=16,BB)‘G1/1’的体细胞杂种(简称PFCN,protoplast fusion of cauliflower and Brassica nigra)高代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根据表型特征将其分为4大类:性状介于花椰菜和黑芥之间的中间型材料(M)、向花椰菜过渡的过渡型(M-K)、偏花椰菜型(-K)和花椰菜型(K)。连续5年的黑腐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Korso’的病情指数在44~57之间,表现为耐病到感病;‘G1/1’在12~32之间,表现为抗病,从M、M-K、-K至K型,杂种后代病情指数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M型和M-K型材料表现为高抗至抗病,-K型材料表现为抗病至耐病,K型材料表现为耐病。对2014年的15份典型-K至K型材料进行了形态演变及黑腐病抗性变化追溯:总体上,偏花椰菜的形态转变发生在S1BC4、S5、S1BC3和BC3(S为自交,BC为回交)世代中,伴随着形态的转变,黑腐病病情指数急剧升高;同一年中来源相同或者相近的株系病情指数相差不多。2015年进一步对2014年25个单株的自交后代进行黑腐病抗病性跟踪鉴定:整体上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仅少数株系表现上升;来源相同的衍生株系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且差异不大,说明这些材料系内对黑腐病抗病性逐年趋于稳定。目前获得了6份相对于受体亲本‘Korso’表现出了对黑腐病抗性显著提高的材料:PFCN14-15-4.1、PFCN14-15-5.1、PFCN14-29-1.1和PFCN14-29-1.2,连续3年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并最终稳定在30左右;PFCN14-14-1.1和PFCN14-14-1.2则连续6年保持在20~38之间。
张洁王桂香韩硕严红宗梅郭宁刘凡
关键词: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交黑腐病
观赏甘蓝的生物技术育种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
观赏甘蓝是两年生常异花授粉植物,传统育种采用反复自交的方法获得纯合材料需要8-10年时间.本研究中建立并完善了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在1-2年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纯系,极大地有利于育种亲本材料的培育...
刘凡张月云韩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