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钢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显像
  • 3篇心肌
  • 2篇断层显像
  • 2篇血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锝99M
  • 2篇高血压
  • 2篇TC-MIB...
  • 2篇CT
  • 1篇丁胺
  • 1篇动态显像
  • 1篇多巴
  • 1篇多巴酚丁胺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断层
  • 1篇心肌断层显像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灌注
  • 1篇心肌灌注断层

机构

  • 6篇山西医学院
  • 1篇太原铁路中心...

作者

  • 6篇张承刚
  • 6篇韩钢
  • 3篇胡光
  • 3篇刘建中
  • 2篇杨红
  • 1篇任志刚
  • 1篇任志刚
  • 1篇陈还珍
  • 1篇李险峰
  • 1篇关雁
  • 1篇张晓丽
  • 1篇洪和平
  • 1篇赵秀芬
  • 1篇任智刚

传媒

  • 3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山西医学院学...

年份

  • 4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99m)Tc-MIBI心肌显像诊断心肌梗塞的效能评价
1993年
本文报告应用国产 MIBI 药盒制备的^(99m)Tc-MIBI 做心肌静息断层显像53例的结果,初步评价该法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效能。正常对照组17例,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43.4岁。心肌梗塞组36例,男32例,女4例,平均年龄58.6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6例,两者兼有者2例,无 Q 波心肌梗塞1例。诊断心肌梗塞的总灵敏度为88.8%,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灵敏度为100%,诊断陈旧性心肌梗塞的灵敏度为72.2%。特异性为76.4%。
段继先张承刚刘建中张晓丽韩树杰韩钢任智刚郑晓鸽洪和平
关键词:心肌梗塞CT
断层床衰减对^(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影响被引量:3
1996年
有文献指出断层床的衰减可致心肌下后壁放射性减低。我们就断层床的衰减对心肌断层显像的影响做了模型及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断层床对心肌下后壁的影响。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仪器:使用 Elscint SP-4HR SPECT 仪及 SP-1计算机,配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
任志刚张承刚韩钢胡光韩树杰
关键词:心肌断层显像锝99M
多巴酚丁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1996年
对多巴酚丁胺(DBT)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CAD)的价值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正常对照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39~68岁,无心血管系统病史。经体检、ECG、运动ECG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脏疾患。CAD组29例,男25例,女4例。
陈还珍关雁赵秀芬刘建中胡光韩钢张承刚
关键词:冠心病多巴酚丁胺CT心肌灌注
应用巯甲丙脯酸运动肾显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被引量:2
1995年
用巯甲丙脯酸运动肾显像(Cap-Ex-RS)观察29例正常人及56例原发性高血压(EH)的肾功能。结果显示BUN及Scr正常的EH患者其基础肾显像(BSL)的全肾平均通过时间(KMTT)及高峰时间(TP)比正常人明显延长(P<0.01),不变(N)及缩短(S)组的介入KMTT比正常人明显缩短(P<0.05),延长(P)、N、S三组间差异显著。表明Cap-Ex-RS是一灵敏的评价EH早期肾功能改变的方法,可对EH进行分组并指导治疗。该法简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是集总肾及分肾功能与形态为一体的功能、影像诊断方法。
杨红张承刚刘建中韩钢韩秀琴李清
关键词:高血压肾功能巯甲丙脯酸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1996年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杨红韩钢张承刚正确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肾功能对观察病情,进行分期,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常用的BUN及Scr既不灵敏,又难以观察分肾功能。本...
杨红韩钢张承刚
关键词:高血压原发性锝99MDTPA肾动态显像
透视三维显示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6年
肝血池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简称肝血管瘤)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透视三维显示技术对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将其与断层显像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91年~1993年肝血池显像病例56例,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48岁。其中分别同时接受 CT、B 超检查的有25例和42例。所有病例经随访并结合临床各项检查诊断为肝血管瘤的病例38例,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5例及肝囊肿3例。2.方法。①肝血池显像:常规体内法或体内改良法^(99m)Tc标记体内红细胞,3~5小时内行肝血池延迟显像(包括平面及断层显像)。平面显像条件为:采集矩阵256×256,放大倍数1,总计数1×10~6,体位取前位、后位及右侧位。断层显像条件为:采集矩阵64×64,放大倍数1,360°旋转采集,1帧/6°,断层图像包括横断、矢状及冠状面。②透视三维显示技术:采用 Elscint三维软件程序,对横断面断层图像进行处理,获得绕人体旋转的位于不同角度'热点'图像后,运用电影技术,得到具有透视效果的立体图像,典型图像见附图。
李险峰张承刚任志刚韩钢胡光
关键词:肝脏肿瘤血管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