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饶秋

作品数:140 被引量:679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9篇细胞
  • 48篇病理
  • 44篇肿瘤
  • 40篇免疫
  • 37篇临床病理
  • 29篇基因
  • 26篇易位
  • 25篇细胞癌
  • 23篇肾细胞
  • 22篇肾细胞癌
  • 18篇免疫组化
  • 17篇组织化学
  • 17篇免疫组织
  • 17篇免疫组织化学
  • 15篇荧光
  • 15篇荧光原位杂交
  • 15篇原发性
  • 15篇原位
  • 15篇原位杂交
  • 15篇分子

机构

  • 117篇南京军区南京...
  • 11篇南京大学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泰州职业技术...
  • 2篇泗阳县人民医...
  • 2篇南京市大厂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江苏省中医药...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黄山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作者

  • 139篇饶秋
  • 60篇周晓军
  • 50篇夏秋媛
  • 46篇马恒辉
  • 36篇王璇
  • 27篇时姗姗
  • 27篇章如松
  • 26篇陆珍凤
  • 24篇余波
  • 20篇李芳秋
  • 20篇王小桐
  • 19篇石群立
  • 18篇魏雪
  • 17篇沈勤
  • 16篇周航波
  • 14篇李锐
  • 11篇吴楠
  • 11篇刘标
  • 10篇何燕
  • 9篇潘敏鸿

传媒

  • 37篇中华病理学杂...
  • 2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1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第十四届全军...
  • 3篇2014江苏...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5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13篇2017
  • 23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RAF VE1抗体在结直肠癌中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使用BRAF VE1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样本中BRAF V600E位点突变,并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ARMS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状态,并使用测序验证。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样本中BRAF VE1抗体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2.9%。与甲状腺样本BRAF V600E突变相比,结直肠癌标本为细胞质着色,染色呈棕黄色。结论免疫组化法可高效、快速、低成本初步筛选结直肠癌的BRAF V600E突变,但需分子检测进一步确认。
时姗姗王璇夏秋媛陆珍凤叶胜兵杨万瑞马恒辉饶秋周晓军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突变检测靶向治疗免疫组织化学
嗜酸性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OP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进行探讨,并复习文献。结果 OPRCC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7岁),男女之比为5∶1。能够获得随访资料的4例患者均无瘤生存。所有病例的组织形态均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具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乳头表面衬覆单层肿瘤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颗粒状、嗜酸性,胞核圆形或卵圆形;间质内常见泡沫巨噬细胞(4/6)及出血(5/6)。免疫组化:6例肿瘤细胞P504S、vimentin和CD10均弥漫强(+),部分病例E-cad、EMA和CK7(+),阳性率分别为83.3%(5/6)、33.3%(2/6)和16.7%(1/6);CD117均(-)。5例采用FISH方法检测7号、17号和Y染色体,其中3例存在7号染色体三倍体,2例存在17号染色体3倍体;4例男性患者中,1例存在Y染色体缺失。结论 OPRCC具有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和良好的临床预后,其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与乳头状肾细胞癌高度相似。该肿瘤能否定义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特殊变异型尚待今后更大样本的研究。
夏秋媛李莉沈勤饶秋余波章如松王建东马恒辉陆珍凤周晓军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primary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s,PMGCTs)中12p获得的情况,探讨其在PMGCT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3例PM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检测PMGCTs的免疫表型,应用FISH法检测肿瘤的12p获得情况。结果 3例PMGCTs均为男性,年龄22~24岁。CT示前纵隔占位,例3肿瘤广泛累及肺部。患者血清AFP和(或)β-hCG升高。2例肿瘤组织形态表现为单一精原细胞瘤或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免疫表型:SALL4、PLAP均阳性,其中精原细胞瘤成分表达CD117、OCT4,卵黄囊瘤表达AFP,胚胎癌表达CKpan、CD30。例3肿瘤分化差,免疫抗原显著丢失。FISH检测3例PMGCTs均存在i(12p)信号。结论 青春期后非纯畸胎瘤PMGCTs发生12p获得,FISH检测纵隔肿瘤存在i(12p),具有重要的病理诊断价值。
沈勤吴楠李锐魏雪陆珍凤夏秋媛饶秋周晓军
关键词:纵隔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荧光原位杂交
2016版WHO肾脏肿瘤新分类型解读
饶秋周晓军
上皮样肉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研究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22例ES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进行随访,同时设立对照组,对需要与ES鉴别的多种肿瘤进行整合酶作用因子(INI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2例患者年龄范围16 -75岁,平均40.2岁;经典型及近端型ES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6.9岁和41.1岁.男女之比为1.2∶1.经典型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肢体远端,而近端型常位于躯干及外生殖器区.镜下经典型常见肉芽肿样结构伴中心坏死,也可呈血管瘤样和纤维瘤样形态;近端型呈多结节性或弥漫性结构;细胞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显示全部病例vimentin均弥漫(+),CKpan、CK8、EMA、CD34和CK7的阳性率分别为86.3%(19/22)、81.8%(17/22)、90.9% (20/22)、59.1%(13/22)和4.5% (1/22);S-100阳性率为22.7%(5/22),但均为弱(+).所有病例CD31和HMB45均为(-).INI1在经典型和近端型ES中的失表达率分别为83.3%(10/12)和70%(7/10);在对照组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INI1均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均为(-),仅1例经典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结论 ES组织学形态多样,结合病史及联合应用INI1、CKpan、CK8、EMA、CD34等可以对大多数ES做出正确诊断.
李莉夏秋媛饶秋樊祥山石群立余波何燕陆珍凤周晓军
关键词:上皮样肉瘤免疫组化
上皮样肉瘤免疫表型和INI1基因改变的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 探讨INI1在上皮样肉瘤(ES)中的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例ES患者的存档蜡块、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法)检测相关免疫标志物,同时运用直接测序法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ES中INI1基因的突变及缺失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年龄范围16 ~ 75岁(平均40.2岁).其中经典型ES的平均年龄为37.9岁,而近端型ES的平均年龄为42.0岁.男女比例为1.2∶1.0.发病部位:经典型主要位于上下肢,而近端型常在会阴部及外生殖区.镜下经典型ES常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肉芽肿样结构常伴中心坏死,肿瘤细胞胞质红染,上皮样细胞常位于结节中心,逐渐过渡为周围梭形细胞,细胞间有丰富的胶原穿插其中.近端型ES呈多结节弥漫结构,细胞以上皮样大细胞为主,细胞异型性明显.少数病例以横纹肌样细胞为主与恶性横纹肌样瘤在形态学上无法区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0例波形蛋白均弥漫阳性,CKpan、CK8、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20、15/20、18/20、13/20.CK7仅1例阳性且为灶性.S-100蛋白的阳性率为5/20,且均为灶性及弱阳性.CD31、HMB45均为阴性.INI1在经典型ES和近端型ES中的失表达率分别为10/13和5/7.INI1基因的突变仅出现在1/6的ES中,为两个位点的错义突变,而纯合性缺失,杂合性缺失及单倍体出现于8/11的病例.结论 ES组织学上变异大,有多种形态学亚型,诊断上困难较大.INI1表达缺失在ES中频繁出现.结合病史,联合应用INI1、CKpan、CK8、EMA、CD34等指标,对ES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ES中INI1失活的机制与INI1基因的缺失关系密切而不是突变.
李莉夏秋媛饶秋刘标吴波时姗姗余波章如松陆珍凤周晓军
关键词:肉瘤免疫表型分型
一种ACTA2-MITF融合基因及其检测引物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CTA2‑MITF融合基因及其检测引物和应用。ACTA2‑MITF基因融合发生于ACTA2的2号外显子与MITF基因3号外显子之间;ACTA2基因位于ACTA2基因位于10q23.31,所述的融合基因包...
王小桐饶秋魏雪叶胜兵夏秋媛李芳秋周晓军
文献传递
免疫组化染色及FISH检测12号染色体短臂捕获对Ⅱ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Ⅱ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的各亚型病理形态以及免疫组化特点、分子生物学改变,探讨免疫组化染色(IHC)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在TGCT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7例TGCT(含有精原细胞瘤成分75例,胚胎癌成分17例,卵黄囊瘤成分11例,成熟性畸胎瘤16例,未成熟畸胎瘤3例,表皮囊肿1例),正常睾丸组织20例,以及非生殖细胞肿瘤的睾丸肿瘤6例。通过IHC检测TGCT各亚型对于不同抗体的阳性表达情况,并运用FISH技术检测各亚型中12号染色体短臂等臂和扩增的发生率。结果:TGCT各亚型的免疫表型各有不同,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及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最广谱、敏感性高,CD117及人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在浸润性精原细胞瘤和原位生殖细胞瘤(GCNIS)中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生精小管不表达。卵黄囊瘤显著表达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范围和强度均优于人调节T细胞特异转录因子3(GATA3)和甲胎蛋白(AFP)。胚胎癌表达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OCT4、CD30。绒癌表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浸润性TGCT中12号染色体短臂发生等臂和扩增的阳性率为96.7%(29/30)。结论:临床病理工作中,绝大部分病例单凭组织形态观察即可诊断TGCT,IHC检测利于更精确的分型,对于个体化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意义重大。12号染色体短臂捕获是Ⅱ型TGCT的特异性分子改变,有助于排除其他病变。
沈勤饶秋余波夏秋媛鲍炜陆珍凤石群立周晓军
关键词:睾丸免疫组化染色荧光原位杂交
伴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伴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R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5—2005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常规外检档案352例 RCC 中的10例伴横纹肌样特征的 RCC 进行了光镜、免疫表型检测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伴横纹肌样特征的RCC 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2岁),男9例,女1例。5例肿瘤侵犯肾包膜,2例伴淋巴结转移,1例伴肺转移。组织学观察,10例伴横纹肌样特征的 RCC 中透明细胞型9例,乳头型1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具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区域。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排列成梁索状、腺泡样、器官样或团片状,瘤细胞散在分布,细胞间无黏附或黏附性差,呈类圆形或多角形,核泡状、偏位,核仁突出,胞质内见红染均质包涵体样物,瘤组织常伴明显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具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CD10、CK(AE1/AE3)、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均阳性表达,CK7、CK20、结蛋白、肌细胞生成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SA)均阴性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灶性阳性表达。横纹肌样瘤细胞区 Ki-67阳性表达较周围经典型瘤细胞区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例,2例于术后6个月及29个月死亡,6例存活。结论伴横纹肌样特征的 RCC 主要见于透明细胞型,应与胞质嗜酸的肾细胞肿瘤和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等相鉴别。RCC 中伴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较周围经典型瘤细胞 Ki-67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与此类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有关。
马捷周晓军黄文斌周航波姜少军饶秋陆珍凤石群立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Xp11.2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NONO-TFE3 Gene Fusion:Morphology,Prognosis,and Potential Pitfall in Detecting TFE3 Gene Rearrangement
夏秋媛周晓军饶秋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