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强

作品数:19 被引量:287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气象
  • 3篇气象信息
  • 3篇网络
  • 2篇信息共享
  • 2篇信息共享平台
  • 2篇数据备份
  • 2篇气象数据
  • 2篇气象信息中心
  • 2篇气象资料
  • 2篇网络安全
  • 2篇卫星数据
  • 2篇内存
  • 2篇内存文件系统
  • 2篇备份
  • 1篇电力
  • 1篇多网卡
  • 1篇多网卡绑定
  • 1篇信息安全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发展

机构

  • 19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气...
  • 1篇北京京能清洁...

作者

  • 19篇马强
  • 4篇周琰
  • 3篇张玺
  • 3篇王颖
  • 3篇杨润芝
  • 3篇杨昕
  • 2篇熊安元
  • 2篇王省
  • 2篇刘昊钰
  • 2篇赵芳
  • 2篇张小缨
  • 2篇邓莉
  • 2篇郑波
  • 2篇高峰
  • 2篇李德泉
  • 2篇常飙
  • 1篇胡开喜
  • 1篇蒋敏慧
  • 1篇吴统文
  • 1篇肖卫青

传媒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计算机技术与...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自动化技术与...
  • 1篇计算技术与自...
  • 1篇计算机测量与...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电子设计工程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2011年中...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3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监视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被引量:8
2007年
监视分系统是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工具。该分系统针对业务流程和系统设备监视需求,融合多年业务运行维护经验,结合用户需求而开发。运行结果表明:该分系统监视内容全面,软件运行稳定,人机界面友好,吸引了有关用户使用。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开发的背景、目的、系统结构和若干关键技术,简述了应用前景。
刘昊钰马强常飙张玺
关键词:气象资料
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监视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监视分系统是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工具。该分系统针对业务流程和系统设备监视需求,融合项目组多年业务运行维护经验,结合用户需求而开发。运行结果表明该分系统监视内容全面,软件运行稳定,人机界面友好,吸引了有...
刘昊钰马强常飙张玺
关键词:气象资料人机界面
文献传递
自动磁带库在NMIC海量数据存储系统中的作用分析
本文概述了自动磁带库的发展历史、主要功能及其演变,重点分析了自动磁带库在分级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应用需求,提出了自动磁带库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海量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王省马强张玺
关键词:气象信息中心
文献传递
北京气候中心CMIP6数据共享平台及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为保障北京气候中心(Beijing Climate Center,BCC)气候模式在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中的大量试验数据产品面向国内外实现共享,建立了试验数据共享平台。由于模式试验数据具有数据量大、要素种类繁多、元数据多样等特征,为提供高效的数据管理,平台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数据通过气候模式输出重写(climate model output rewriter,CMOR)软件进行格式规范,并实现基于THREDDS(thematic real-time environmental distributed data services)的数据组织与共享。在平台建设及软件设计部署等层面,充分考虑数据安全。该平台实现BCC 3个模式约190 TB的试验数据稳定、高效共享,为国内外气候变化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获取数据的方便快捷途径与方法,成为推动我国气候模式国际应用的有力技术手段。
马强颜京辉颜京辉辛晓歌张莉张芳张莉
关键词:CMIPBCC数据共享数据安全
内存转发模型在CIMISS数据收发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2年
针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现有数据收发业务在时效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模式进行剖析,找出现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气象卫星数据为对象,提出了应用内存转发模型。在该模型中,通过利用内存共享机制将数据接收流程和数据转发流程联系起来,建立通路,减少了多个中间处理环节,提高整个数据转发时效。参照内存转发模型,设计出适用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业务流程的统一数据转发流程,并通过对FTP服务端程序模块进行改造,在服务端实现了统一数据转发流程。通过性能测试,对两种转发模式的时效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了内存转发模型的时效优势。
杨润芝马强李德泉郑波
关键词:卫星数据内存文件系统
云计算平台上实现30年气候资料整编的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存储和保存了50多年宝贵的长序列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在实时、准实时业务及科研中需要经常被使用并进行气象科学计算。由于历史数据量大,耗时长,如何在短时间内得到所需的计算结果提供用户使用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通过搭建云计算平台,并以30年气候资料统计整编研究对象,在云计算平台上基于MapReduce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型进行多种统计项目、统计方法的算法实现。通过修改云计算平台运行环境参数配置并在不同配置下运行相同计算任务,进行计算效率对比试验。
杨润芝肖卫青胡开喜杨昕王颖马强
关键词:云计算HADOOP
气象科普平台下山洪地质灾害信息共享方法
2022年
通过气象数据可以预测山洪地质灾害,灾害信息的共享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为此,研究了气象科普平台下山洪地质灾害信息共享方法。基于元数据与Web Service中间件搭建山洪地质灾害信息共享框架,并详细叙述元数据结构与Web Service中间件设计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山洪地质灾害信息共享路径,并计算了每条路径的信任向量。依据信任向量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信息共享,实现了山洪地质灾害信息的共享。实验数据表明,应用提出方法后,山洪地质灾害信息共享能力均在良等级以上,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王省刘波马强
关键词:山洪地质灾害灾害信息共享
融合ChineseBERT的电力安全隐患分类研究
2023年
针对循环模块特征提取能力不强、训练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融合ChineseBERT的电力安全隐患分类模型(ChineseBERT-BiSRU++-AT)。ChineseBERT模型通过结合当前词的上下文动态训练文本向量表示,解决了一词多义问题;BiSRU++模块捕捉长距离序列特征和句子内部依赖信息,软注意力机制计算特征对结果的影响程度,由分类层输出结果。在真实电力公司电网安全隐患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证明,与其他模型相比,ChineseBERT-BiSRU++-AT模型分类性能最高,F1值达到了97.44%,BiSRU++模块训练效率优于传统循环模块。
孙耀平赵洁李润伟马强周琰
关键词:文本分类
分级存储管理系统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本文通过对信息中心现有分级存储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使用分级存储管理系统的几点对策。
马强王省
关键词:磁带机数据备份
文献传递
基于隐写技术的气象数据安全保护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气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技术发展给气象数据共享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气象数据的非法泄露、篡改和滥用的责任追查带来困难。目前,气象数据的安全保护措施还比较匮乏,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可行性方案——INVIEN。该方案能够根据不同的气象数据类型,自适应地采用不同的隐写嵌入算法,将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以隐写的方式嵌入原始数据文件中。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数据共享后该数据的原授权用户信息不易追查的问题,还可以为数据所有者版权追溯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依据。经过反复测试和试验,该方案可以应用于TXT格式和PNG格式的气象数据中。通过多次实验分析发现,该方案处理批量数据非常高效、隐蔽。
郭聪马强张子剑
关键词:气象信息安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