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宪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5例MVT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初诊多数表现为急腹症,症状和体征不相符。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7例治愈,2例死亡。6例急性MVT诊断确立后立即采用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5例治愈,1例中转手术治愈。结论该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更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发现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征象来确立。急性MVT在肠缺血尚未导致透壁性肠坏死、肠穿孔时,抗凝溶栓治疗可行,如有急性腹膜炎时中转手术。在肠坏死时,早期切除坏死肠段,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术中、术后抗凝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 张建坡程飞高宪平
- 关键词: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影像学
- 门静脉高压症门奇断流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2006年5月实施断流术的22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22.7%;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贲门胃底区胃瘘1例,大量腹水1例,肺部感染2例;无近期内再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手术近期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与手术要点的完成、术中出血量、术前肝功能分级等因素有关。
- 丁兆武高宪平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术后并发症脾切除
- 地奥司明片防治混合痔术后水肿1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在混合痔术后防治肛门水肿的临床疗效,将16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口服地奥司明片,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在术后48h、第7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肛门水肿术后48h、第7天较对照组效果明显,疗效更好。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防治肛门水肿疗效确切、可靠。
- 刘伟伟高宪平丁兆武
- 关键词:地奥司明片混合痔肛门水肿
- 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T)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至2005年接受脾切除加断流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要求的23例病人分成A、B两组,A组14例,术后仅在血小板〉300×10^9/L时,应用抗凝、祛聚治疗,B组9例,术后第1天常规皮下注射小分子肝素4100U/天,连用10d,在血小板〉300×10^9/L时,加祛聚治疗,比较两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结果A组、B组术后门静脉系统出现血栓者分别为9例(为64.3%)、2例(22.2%),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4,P〈0.05)。结论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T)的形成有较高的发生率,影响预后,早期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并且是安全的。
- 丁兆武高宪平刘伟伟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栓形成脾切除术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时间早晚对手术特点、手术技巧及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最近1年中我院54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54例中急性发作后48 h内40例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无转开腹者;48 h后者手术时间长,3例转开腹,中转率为21.43%(3/14)。结论急性胆囊炎急诊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 丁兆武高宪平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