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伟胜

作品数:89 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冶金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化学工程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冶金工程
  • 5篇核科学技术
  • 5篇理学
  • 4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射线
  • 11篇故障诊断
  • 11篇合成气
  • 10篇Γ射线
  • 7篇部分氧化
  • 7篇催化部分氧化
  • 6篇转炉
  • 6篇微机
  • 6篇流化
  • 6篇流化床
  • 5篇天然气
  • 5篇温度
  • 4篇氧枪
  • 4篇喷动
  • 4篇气液分离
  • 4篇气液分离器
  • 4篇物料
  • 4篇炼油
  • 4篇炉衬
  • 4篇炉衬侵蚀

机构

  • 68篇中国石油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化...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化集团
  • 3篇中国计量科学...
  • 2篇山东省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武汉钢铁(集...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武汉钢铁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石油辽阳...
  • 1篇中钢集团鞍山...
  • 1篇中石化洛阳工...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89篇魏伟胜
  • 43篇鲍晓军
  • 24篇石冈
  • 21篇徐建
  • 16篇蔡志鹏
  • 11篇钱占民
  • 8篇马恩祥
  • 5篇刘洪涛
  • 5篇颜祥富
  • 5篇庄志国
  • 4篇梁云
  • 4篇涂鸿
  • 4篇徐健
  • 4篇沈复
  • 4篇刘晓亚
  • 3篇刘昌见
  • 3篇肖忠敏
  • 3篇刘东夫
  • 3篇刘洪涛
  • 3篇陈恒志

传媒

  • 7篇化工冶金
  • 6篇化工进展
  • 5篇过程工程学报
  • 3篇化工学报
  • 3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石油化工设备
  • 2篇中国粉体技术
  • 2篇气动实验与测...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中国金属学会...
  • 2篇中国金属学会...
  • 1篇石化技术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钢铁
  • 1篇化学试剂
  • 1篇有色金属(冶...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炼油设计
  • 1篇分子催化
  • 1篇润滑油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 10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化学法测量流体速度
1995年
研究了电化学法测量流体速度的原理及可行性,该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利用微机采样,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高照升李国勋沈剑韵魏伟胜
关键词:电化学法流速测量微机
工业气体中H_2S的脱除方法——发展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2
1999年
H2S在天然气、焦炉煤气和半水煤气等工业气体中是一种有害杂质,它不仅对输运管路、设备等造成腐蚀,影响后续加工过程(如导致催化剂中毒),而且更严重地威胁人身安全,属必须控制的环境污染源之一。迄今为止的脱硫工艺包括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干法工艺通常适用于低含硫气体处理,大部分干法工艺所用脱硫剂均不能再生;相比之下,湿法工艺脱硫负荷高。湿法工艺包括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尽管以醇胺吸收为代表的化学吸收法早已在工业中得到应用,但吸收法实质上只是对气体中的H2S进行提浓,尚需作进一步处理,而且该法工艺本身还存在腐蚀、溶液降解及发泡等操作困难;湿式氧化法脱硫效率高,可将H2S一步转化为单质硫,是当前脱硫工艺的发展前沿。从目前看,铁基工艺较有发展前途,但寻找廉价、高效、易再生、组成简单、稳定性好的新型脱硫剂仍然是湿式氧化法发展的突出热点。
王睿石冈魏伟胜鲍晓军
关键词:工业气体硫化氢脱硫气体净化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循环流化床装置
一种甲烷催化氧化制合成气循环流化床装置,包括提升管(1)、旋风分离器(3)、反应器(4)等,提升管(1)的入口设置在反应器(4)的底部,提升管(1)出口连接旋风分离器(3),旋风分离器(3)的下部通过斜管与反应器(4)相...
张志翔魏伟胜樊江涛苑慧敏徐建孙建林鲍晓军张忠涛王凤荣孟素风王斯晗张宝军张婧元
文献传递
喷射精炼过程炉衬侵蚀模拟研究(Ⅲ)——炉衬所受冲击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布的模型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前文报导了复吹转炉炉底所受冲击应力的模拟实验研究,本文在同样条件下对采用缝隙式、环缝式及集束式(多管式)底吹喷嘴喷吹时,炉衬所受冲击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布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熔池流动和搅拌加强,致使炉衬所受冲击应力随着距炉底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到达渣线下部位置时呈现最大值.当采用6个喷嘴时(两个布置在炉底半径0.3R 处,四个布置在0.6R处),在靠近四个布置在0.6R 处喷嘴的熔池上半部,除气泡常常冲击炉壁之外,液面波动及循环流动作用等使得该处冲击应力增大,而且是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供气压力下,冲击应力随着喷嘴当量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同时结合炉壁所受剪切应力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复吹条件下,渣线以下熔池高度的85—96%处受损最为严重.
蔡志鹏刘晓亚魏伟胜肖忠敏刘东夫
关键词:喷射冶金复吹转炉炉衬侵蚀
120吨复吹转炉双流道氧枪(半模)实验研究被引量:10
1990年
用微机控制的多点压力快速扫描阀测量系统对攀钢120t 复吹转炉双流道氧枪喷头进行了半模实验研究,从获得的复射流速度、压力分布及等速度剖面等方面讨论了对冶金过程的影响,为双流道氧枪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恩祥蔡志鹏钱占民魏伟胜涂鸿杨文远杨同春高建军陈峨
关键词:复吹转炉转炉氧枪
γ射线故障诊断技术
采用自行开发的GTSγ射线测试系统,在长岭和石家庄炼厂的塔器、管器上进行了γ射线故障诊断技术的工业应用。γ射线故障诊断技术可在不停工条件下洞察、分析多种化工过程设备的结构变化和实时监控操作状态试验表明,使用本系统操作简便...
魏伟胜
关键词:Γ射线
文献传递
高岭土微球原位晶化合成高岭土-NaY-MCM-41复合物被引量:16
2003年
在高岭土微球上原位晶化合成了高岭土-NaY-MCM-41复合物.利用XRD、SEM、TEM和BET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高岭土表面原位生长NaY-MCM-41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化学,考察了合成体系的pH值、模板剂、H2O用量和SiO2/Al2O3比的影响.高岭土-NaY-MCM-41复合物具有大、介、微梯度分布的孔结构和合理的酸性分布,克服了单独的微孔分子筛孔径和介孔分子筛的局限性,实现了介孔、微孔分子筛的优势互补.
刘洪涛鲍晓军魏伟胜石冈高雄厚庞新梅
关键词:原位晶化
一种改性白土脱氮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石油炼制脱氮精制的改性白土脱氮剂及其制备方法,改性白土脱氮剂组成为:酸性剂A5~55%(wt),络合剂B0~30%(wt),白土20~95%(wt),水1~15%(wt)。酸性剂A和络合剂B负载在白土上,形成一固...
刘昌见鲍晓军刘百军魏伟胜石冈刘洪涛
文献传递
基于以太网通讯技术的工业测控系统被引量:3
2008年
将以太网通讯技术和A/D转换器以及传感器相结合,在用VB语言自编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工业状态参数实时测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测、实时控制、实时数据处理、数据保存、超限数据报警、历史数据查看以及通讯状态的自诊断等功能,而且操作简单。在GTL合成油装置上试验表明本测控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殷基明魏伟胜石勇徐建
关键词:传感器实时测控系统
利用γ射线扫描技术检测反应器催化剂床层损坏故障被引量:1
2011年
γ射线扫描检测是一项新型检维修辅助技术,能在不停工不影响生产的条件下快速、准确识辨反应器等炼化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对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某醚化反应器过程故障扫描诊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现场检测,认为采用该技术检测诊断炼化设备过程故障是可行的,在石化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颜祥富汪李胜魏伟胜
关键词:反应器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