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荣
-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种衣剂17号包衣对小麦条锈菌发育影响的超微结构研究
- 1995年
- 本研究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种衣剂17号对小麦条锈菌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该种衣剂引起病菌和寄主细胞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病菌菌丝和吸器内脂肪粒和液泡明显增加;菌丝壁和吸器壁呈不规则加厚;菌丝分枝处无隔膜产生或隔膜畸形;有的吸器母细胞产生的畸形入侵栓,大都不能穿透寄主细胞壁,初生吸器外间质内沉积有染色较深的物质,次生吸器可产生多个不规则分枝,但不能扩张膨大;菌丝外渗的物质可能引起寄主细胞的坏死;大多数受侵寄主细胞可分泌形成较大的胼胝质,有时寄主细胞分泌的物质可将吸器体完全包围起来。上述结果表明,种衣剂17号不仅可直接作用于条锈菌,而且也可通过影响寄主而间接地影响病菌。
- 李金玉康振生沈其益魏国荣
- 关键词:种衣剂小麦条锈菌超微结构
- 雪腐格氏霉产毒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被引量:3
- 1996年
- 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nivalis)产毒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适宜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和添加1%蛋白胨的察氏(Czapek’s)培养液。固体培养物玉米粒上的粗毒素产量远高于液体培养基。适宜茵株生长的条件是20℃,pH6~7,黑暗和静止培养,适宜产毒的条件是10℃,pH7~8,光暗交替和静止培养;培养滤液和从固体培养物中浸提的粗毒素对小麦种子均有毒性,浸提的粗毒素的毒性远高于培养滤液。粗毒素对小麦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与生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677(P<0.01)。
- 左豫虎康振生李振岐魏国荣
- 关键词:毒素
- 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被引量:3
- 1996年
- 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ofHyperparasiteofPucciniaStriiformisWestbyCladosporium魏国荣,康振生,黄丽丽,王瑶(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
- 魏国荣康振生黄丽丽王瑶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电镜观察
- 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芽管在向日葵叶片上的结合现象及核相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应用荧光染色技术,研究了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芽管在向日葵叶片上的结合现象及其核相状况。观察发现,夏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通常为双核,也有单核、三核及四核。夏孢子芽管可以在、2个、3个及多个芽管间结合并形成结合体。结合后的芽管拥有多个细胞核。在结合体内有双核、三核及四核。结合体可以继续产生菌丝。这一现象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向日葵锈菌多核现象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变异奠定了基础。
- 马青魏国荣康振生李振岐
- 关键词:向日葵锈菌核相
- 介绍一种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新方法被引量:4
- 1996年
- 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是寄主与病原物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揭示在亲和与非亲和状况下病原物侵染过程的组织学特征,以及植物组织的病变特征。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整叶棉蓝染色技术和Rohringer的整叶荧光染色技术。前一技术的染色一般难以掌握,观察效果往往不佳,尽管荧光染色方法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但尚不能观察到寄主细胞中的病原结构,而且染色程序复杂。近年来。
- 魏国荣康振生李振岐
- 关键词:显微镜
- 黑根霉菌孢囊孢子形成的电镜观察被引量:4
- 1993年
- 电镜观察发现,黑根霉菌的孢囊孢子是以原生质割裂的方式形成。在原生质割裂初期,细胞核核膜上形成了形状不同的泡囊,该孢囊的产生与割裂泡的产生可能密切相关。大量的割裂泡通过在细胞核外的有规律排列和相互间的接合,从而将孢囊的原生质割裂开来,并形成大量的无壁新细胞,该细胞的质膜来源于割裂泡的外膜。随着细胞壁的出现,这些无壁的细胞最终发育成为孢囊孢子。观察还发现,孢囊的囊轴与原生质割裂是同步的。
- 康振生黄丽丽魏国荣
- 关键词:黑根霉菌
- 向日葵锈菌单核和双核吸器的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 1993年
- 观察发现,向日葵锈菌单核吸器和双核吸器存在一系列的差异:(1)单核吸器母细胞隔膜不产生隔膜突,入侵口四周的吸器母细胞壁不局部增厚;(2)单核吸器母细胞在入侵寄主细胞壁时不形成入侵栓;(3)双核吸器由管状的颈部和膨大的吸器体组成,单核吸器呈菌丝状;(4)在双核吸器形成过程中,寄主细胞可分泌胼胝质和产生与侵染有关的管状结构。结果表明向日葵锈菌单核的吸器母细胞和吸器的特异性明显低于双核的吸器母细胞和吸器。
- 康振生黄丽丽魏国荣马远莉
- 关键词:向日葵超微结构
- 全文增补中
- 三唑酮对胶锈菌单核阶段发育影响的电镜观察被引量:1
- 1995年
-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三唑酮引起胶锈菌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病菌单核菌丝和吸器内液泡明显增加,菌丝壁和吸器壁不规则地加厚,菌丝隔膜发育受阻而不能形成完整的隔膜,吸器外间质变宽并充满染色较深的物质,部分吸器发育受阻而使吸器畸形,大量染色较深的物质在性孢子梗顶瑞沉积,使得孢子梗失去产孢能力。病菌以上细胞学变化可能导致了病菌的进一步发育受阻。
- 黄丽丽康振生魏国荣杨翠霞
- 关键词:单核三唑酮海棠
- 感病植物材料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的改进被引量:4
- 1993年
- 对感病植物叶片的抽气方法和树胶渗透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尼龙网将叶样置于固定液液面之下。抽气过程仅需10min即可完成,并且对植物细胞和病菌细胞无任何损伤。叶样渗透采用树胶滴加渗透代替常规的树胶梯度置换渗透。从而在切片中避免了植物体表病菌与植物体表间出现分裂的现象。
- 马远莉康振生魏国荣
- 关键词:抽真空电镜样品
- 全文增补中
- 黄瓜抗霜霉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1
- 1995年
- 组织学研究表明,黄瓜霜霉菌在不同抗病类型品种上,其侵入前的过程基本相似,并且都能形成胞间菌丝和吸器。然而,随着品种抗病性的增强,吸器形成速率变慢,数目减少,同时菌丝扩展缓慢;寄主细胞坏死发生时间早,机率高。电镜观察显示,抗病品种中菌丝和吸器的细胞质中液泡数量增加,菌丝和吸器的壁与细胞质膜分离,原生质电子致密度加深,最后菌丝和吸器解体;受侵寄主细胞分泌的胼胝质,可将吸器体完全包围,从而阻止了吸器的进一步发育;在发生坏死的寄主细胞中,吸器也解体坏死。
- 马青崔鸿文魏国荣董志有
- 关键词:黄瓜霜霉菌组织学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