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姝
- 作品数:72 被引量:64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 控制官僚:中国模式及其演变被引量:5
- 2017年
- 控制官僚一直是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国际学术界对此已有大量的知识积累与理论对话。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使得很难直接运用该领域已有的理论框架对中国控制官僚的机制和模式进行分析。从"控制"和中国背景下"官僚"的含义出发,运用概念性构型的方法,控制官僚的模式可以区分为内部约束性控制、内部引导性控制、外部约束性控制和外部引导性控制等四种类型。运用这一类型框架进行历史性的审视,可以发现毛泽东时代主要运用内外部引导性控制模式;邓小平时代发展起较为系统的内部约束性控制机制;江泽民和胡锦涛时代则综合运用了四种控制模式。综合控制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严重的信息困境。改变权力的单中心结构是突破困境的根本路径。
- 魏姝
- 中国立法听证会效能研究——以程序设计与叙事模式为论域被引量:14
- 2004年
- 本文以程序设计与叙事模式为论域 ,分析了立法听证制度效能问题。作为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 ,立法听证制度的实践是中国民主政治演进中的知识性事件 ,所以既要做价值关怀 ,又要进行制度与技术知识的积累 ,从而稳健地促进这一民主制度的成长。
- 孔繁斌魏姝
- 关键词:立法听证制度叙事模式
- 基层治理中的“党领合作”:实践类型及其比较分析——基于M市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作为复杂性公共事务治理的创新机制,基层合作治理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为了促成合作治理,中国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核心作用。对于党领导下的基层合作治理,现有研究基本在统合治理的视角下从整体层面讨论单一机制或模式。这样的讨论预设了党的全面、全能的统合者角色,忽视了党根据现实情境进行的差异化和恰适性的角色选择及其呈现出的不同合作类型。因此,本文将政党带进合作治理,建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基层治理中的“党领合作”进行理论解释。基于资源依赖关系与治理制度安排两个条件变量,本文界定了“统合式”“引领式”“协调式”三种“党领合作”类型。进而,通过M市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比较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党会在信任建构、对话沟通、谈判签约等基层合作治理的关键过程中,恰适性的运用全面领导者、桥接组织者、协调监督者等多重角色,并通过“利益耦合”“价值联结”“公平制造”等“利益-价值整合”的核心机制实现功能发挥与有效运作。从合作程度与达成难度的角度看,三种“党领合作”及其共享裁量权程度具有“阶梯性”序列关系。总体而言“党领合作”是对中国情境下基层治理“中观”机制的呈现,为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对于促进合作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发展、拓展党与合作治理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冉鹏程魏姝蔡长昆
-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 从组织渗透到多元化策略:执政党对人大的领导与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影响和控制代议机构是现代政党政治运作的共同特点。在实行宪政分权的竞争性政党政治背景下,最常见的制度化控制方法是议会党团制度。中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党国体制,其权力结构的特征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同心圆结构。在这样一种同心圆式的权力结构中,执政党对人大的领导控制在早期主要采用了"组织渗透+人事控制"的方法。改革开放后,伴随人大自主性、独立性的增强,执政党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控制策略。这些控制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制度化的方法和非制度化的方法两大类。前者除延续"组织渗透"和"人事控制"之外,还包括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制度、人大会议的科层化、信息交流控制和信息过滤机制、代表议案的过滤筛选机制;后者包括模拟投票、"组织安排陪选"等竞选策略、威权体制下基于恐惧的服从等。
- 魏姝
- 关键词:执政党人大
- 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兼论中国行政改革的方向与困境被引量:7
- 2012年
- 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有着不同的理论渊源,它们在参与的面向(主体)、追求的目标、主要论题域、主张的理性类型等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按照民主化程度的"高—低"两分法,从逻辑上可以建构出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的四种关系类型。传统中国倾向于"低度的行政民主+低度的民主政治和行政"。受制于现行政治体制,中国近年来在民主行政方向的改革成效甚微,而在行政民主方向的改革却进展顺利。然而,行政内部民主的发展并未能促进外部公民参与,反而带来了一系列困境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内在性"问题、地方政府权力出轨和行政的政治化。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严重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带来政府治理危机。
- 魏姝
- 关键词:民主行政行政民主行政改革
- 环保约谈机制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基于40个地级市空气治理案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构建以"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为核心链条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在对环保约谈进行类型学划分的基础上,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着重检验督政约谈与内外部注意力、政策激励、政策论证、政治气氛、政治联盟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执行效果的不同组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环保约谈的功能定位及作用机制可概括为"兜底作用"与"借力逻辑":约谈最为凸出的效用并非体现在怎样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而是表现为如何避免地方政府执行偏差的进一步扩大;约谈虽旨在通过跨越科层体系的桎梏实现直接监管,但其有效性的实现仍需借助中间层级各要素的支持,有赖于对源流内部组成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定向选取"和"重新组合"。
- 孙昕聪黄靖魏姝
- 关键词:空气污染治理QCA
- 政策过程阶段论被引量:43
- 2002年
- 政策过程阶段论是目前国内的政策科学研究者普遍采用的政策过程理论 ,也是在西方政策科学界2 0世纪 70年代和 80年代中居主流地位的理论模型。但是 ,进入 90年代以来 ,这一理论模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 ,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替代性的政策过程理论。本文在介绍政策过程阶段的提出与发展的基础上 ,分析这一理论模型对政策科学发展的贡献 ,并介绍西方学者对它的批判及其回应。
- 魏姝
-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 2000年
- 在当今科学技术进步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的年代。技术创新已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依赖的柱石。文章从企业技术创新与综合国力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丁红梅魏姝
-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
- 弱激励如何发挥“指挥棒”作用?——基于W省省级机关单位绩效考核的案例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和批判中国政府治理文献所隐含的"强激励"假说,并认为弱激励在特定情境下也能具有效力,然而既有文献并未厘清弱激励的概念内涵及其发挥作用的逻辑、机制与互动博弈过程。基于W省省级机关单位绩效考核的案例研究发现,价值排序优先于效率评判的相关实践总体上是弱激励而非强激励。激励强度渐弱之下的绩效考核能够发挥"指挥棒"作用的关键在于从"相对稳定"到"动态调试"的模式转变,即通过"技术权变""承诺兑现""利益补偿"等相互联系的作用机制对呈固化倾向的绩效考核展开适应性调节。研究结论不仅回应了关于公共部门激励强度问题的争论,而且弥补了弱激励研究中"功能性解释"的不足,同时也为变革中的政府治理和干部激励提供了政策启示,亦即领导决策层和绩效考核主体对考核对象实施分类考核与分类激励并维持博弈策略的动态模糊性、创新性和非常规性可以为绩效考核兼顾价值导向和激励功能创造实现的可能。
- 朱茂莹魏姝
- 关键词:绩效考核指挥棒
-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被引量:7
- 1999年
- 管理的核心问题———效率,产生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与背离。对于大多数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来说,要解决从个人理性走向集体理性,实现高效率,首先就要获取或创造出一定量与质的激励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安排一个完整的制度性的“激励结构”;进而如何在实现“激励相溶”的同时,降低其实施成本,尤其是确保提高作为控制标的的“行为”的可观察性与可评价性。
- 魏姝
- 关键词:激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