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润春

作品数:25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手术
  • 7篇手术治疗
  • 7篇内镜
  • 6篇入路
  • 5篇外科
  • 4篇神经内镜
  • 4篇外科手术
  • 4篇腺瘤
  • 4篇垂体
  • 3篇松解
  • 3篇松解术
  • 3篇侵袭性
  • 3篇细胞
  • 3篇VHL
  • 3篇垂体腺瘤
  • 2篇第三脑室
  • 2篇第三脑室底造...
  • 2篇第三脑室底造...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第一...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5篇鲁润春
  • 12篇伊志强
  • 11篇李良
  • 8篇段鸿洲
  • 7篇贾旺
  • 7篇李春伟
  • 5篇张亚卓
  • 4篇宗绪毅
  • 4篇贾桂军
  • 4篇李储忠
  • 4篇倪明
  • 3篇张彦芳
  • 3篇张家湧
  • 3篇徐志卿
  • 3篇桂松柏
  • 3篇王飞
  • 2篇王新生
  • 2篇李振业
  • 2篇乌优图
  • 2篇牛国栋

传媒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血管串联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初步评价脑血管缺血性串联狭窄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2处脑血管狭窄行同期血管内治疗的35例症状性前循环、后循环串联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65.6±9.4)岁(范围:47~81岁);前循环串联狭窄14例,后循环串联狭窄21例。记录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35例患者共植入支架68枚,其中颅外植入49枚,颅内植入19枚,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出现术后脑出血(2.9%)。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18个月。术后3~12个月,1例(1/35,2.9%)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4例(4/35,11.4%)患者仍有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所有患者mRS评分≤2分,无新发卒中事件;术后12~18个月,新增3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为11.4%(4/35),32例患者mRS≤2分(32/35,91.4%)。结论症状性串联狭窄患者同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操作性强,近期效果良好。
李春伟王朝刚伊志强张扬段鸿洲鲁润春文龙李良张家湧
关键词:脑缺血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治疗
低级别胶质瘤的裁剪式切除
目的 低级别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即使在高倍显微镜下也难以区分,手术切除困难,尤其是邻近功能区的肿瘤。探讨按照肿瘤周边脑沟、脑回、动静脉等自然结构,对肿瘤行个体化裁剪式切除的手术方式,以期提高手术全切率,改善低级别...
伊志强李良鲁润春李春伟
关键词:低级别胶质瘤手术功能区
VHL患者中枢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治疗策略探讨
李良李春伟伊志强段鸿洲鲁润春
内镜辅助治疗骶前脊膜膨出4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张彦芳鲁润春赵晓文伊志强
VHL患者中枢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治疗策略探讨
李良李春伟伊志强段鸿洲鲁润春
甘丙肽抑制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体外侵袭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甘丙肽对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侵袭性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提取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RNA,反转录后测定甘丙肽及其3个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将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分为对照组、甘丙肽药物处理组和选择性甘丙肽2型受体激动剂AR-M1896组,利用MTT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给药后12、24和36 h各分组细胞活力,观察其增殖情况;应用Transwell侵袭模型观察各组腺瘤细胞侵袭能力。结果甘丙肽与其3个受体亚型在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以受体2表达量较高;各组细胞在药物处理12、24和36 h时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GH3细胞Transwell侵袭实验中甘丙肽药物组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甘丙肽受体激动剂AR-M1896组与对照组相比腺瘤细胞侵袭性明显降低(P<0.05);AR-M1896与甘丙肽对GH3细胞的抑制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甘丙肽能明显抑制大鼠垂体腺瘤细胞的侵袭性,且此作用可能主要由甘丙肽2型受体介导。
马克乾孙静李杰闫竹青鲁润春贾旺徐志卿
关键词:脑垂体腺瘤侵袭性甘丙肽GH3细胞
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21例经开颅手术治疗的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治疗床突旁动脉瘤22个,其中BaramiK分型Ⅰa型2个,Ⅰb型6个,Ⅱ型7个,Ⅲa型6个,Ⅳ型1个。17例囊性动脉瘤中,16例行动脉瘤夹闭术,1例行动脉瘤孤立+高流量搭桥。5例血泡样动脉瘤中,包裹夹闭2例,动脉瘤孤立+高流量搭桥2例,动脉瘤孤立+低流量搭桥1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复查,门诊及电话随访。结果17例患者(18个动脉瘤)行夹闭术,瘤颈残余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2例。4例动脉瘤孤立+颅内外搭桥患者中,动脉瘤均未见显影,桥血管均通畅。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91%(20/22)。术前8例视力障碍患者,术后视力均有好转。新发视力障碍2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12例,4分6例,3分2例,1分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开颅夹闭床突旁动脉瘤具有高闭塞率、低复发率的特点,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合理有效补充手段。
伊志强李良刘臻段鸿洲鲁润春李春伟张扬张家湧
关键词: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探讨神经内镜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从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35例海绵窦垂体腺瘤,均采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无功能腺瘤86例、PRL腺瘤28例、GH腺瘤18例、ACTH腺瘤2例、TSH腺瘤1例.Knosp 3级57例、4级78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全切除40例(29.6%),次全切除45例(33.3%),大部切除42例(31.1%),部分切除8例(5.9%)。并发症:脑脊液鼻漏4例(3.0%),视力下降3例(2.2%),尿崩5例(3.7%),死亡1例(0.7%)。随访到125例(92.6%)。80例无功能腺瘤中22例治愈,残留58例中21例行γ-刀治疗、6例行普通放疗、31例观察。26例PRL腺瘤中内分泌学治愈7例,19例予溴隐亭治疗。GH腺瘤16例,内分泌学治愈4例,9例行γ-刀治疗,3例观察。结论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部分患者需结合药物和放疗。
鲁润春李储忠桂松柏宗绪毅王飞曹磊乌优图洪礼传李振业赵澎白吉伟王红云张亚卓
关键词:侵袭性海绵窦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下调增加垂体腺瘤卒中风险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运用实时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了16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VEGF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合病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资料特点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现肿瘤卒中的无功能腺瘤中VEGF和VEGF-3的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卒中有关(P<0.05);VEGF-1和VEGFR-2表达水平与肿瘤卒中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无功能垂体腺瘤的VEGF和VEGFR-3的表达下降与垂体腺瘤卒中有关。
贾旺刘晓鲁润春贾桂军倪明孙静徐志卿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垂体腺瘤
Hoffmann法内镜尺神经松解术治疗特发性肘管综合征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Hoffmann法内镜尺神经松解术治疗特发性肘管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行内镜手术治疗的13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器械采用肘管手术套件,采用Hoffmann法进行手术。术前应用McGowan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类。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采用改良Bishop评分对患者术后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行单纯尺神经减压,2例合并小囊肿压迫者同时行囊肿切除,术后病理报告1例为肘关节滑膜囊肿、1例为腱鞘囊肿。术后2~5 d出院,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予以重新缝合后愈合良好,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所有患者均有麻木症状的缓解。随访5~56个月,改良Bishop评分优5例、良5例、中3例、差0例。其中术前McGowan分级1级组术后改良Bishop评分优良率100%(6/6),McGowan分级2级组改良Bishop评分优良率57%(4/7)。术后14~21 d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内镜肘管减压术是微创手术,神经减压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术后短期并发症少、恢复工作快,尤其适用于原发性肘管综合征。
鲁润春伊骏飞伊志强李春伟段鸿洲张家湧李良
关键词:尺神经神经卡压内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