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寒
- 作品数:133 被引量:606H指数:13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153
- 2019年
- 降钙素原(PCT)是早期、严重、侵袭性细菌感染的标志物,血清PCT<0.05 μg/L时多不支持细菌感染;血清PCT>2.00 μg/L需考虑脓毒症并提示病情严重;在进行结果判读时需注意结合临床表现,排除局部感染及非感染因素所致血清PCT升高;动态的血清PCT监测对病情的评估与预后判断非常重要,尤其在重症患儿。动态血清PCT监测可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当血清PCT<0.25 μg/L排除细菌感染时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当血清PCT<0.50 μg/L或峰值降低幅度≥80%,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对于新生儿期血清PCT的判读需注意排除早期生理性升高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祝益民黄寒
-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使用儿童细菌感染
- RSV与HRV在ALRTI住院儿童中的流行状况和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RSV和HRV在ALRTI住院儿童中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8月ALRTI住院患儿NPA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统计分析RSV和HRV检出病例的流行状况、临床特点。结果:1165名患儿检出RSV 315例(27.0%),HRV 202例(17.3%);性别之间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RSV检出患儿平均年龄13.1±14.3月,1岁以下检出率最高,且明显高于同年龄段HRV检出率;HRV检出患儿平均年龄15.8±17.8月,1岁检出率最高,并高于同年龄段RSV检出率;RSV检出以11月份到次年2月份为高峰;HRV检出以4月份、9~12月份为高峰;与RSV比较,HRV检出病例临床特点除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较多见外,其它均无差异;与单一RSV检出病例比较,RSV混合其它病毒检出病例并发症较多,且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较多见;单一HRV检出病例未见发绀,其余临床特点与混合其它病毒检出病例无差异。结论:RSV和HRV是长沙地区ALRTI住院儿童的重要病原体,两者在年龄、季节分布上有不同,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别。
- 王涛张兵肖霓光谢志萍钟礼立黄寒曾赛珍段招军
-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儿童
- 一种PVK-TMDCs范德华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PVK‑TMDCs范德华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基底上制备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薄膜;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所述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薄膜表面制备钙钛矿薄膜,得到PVK‑TM...
- 黄寒 邵子依 郭晓 肖君婷 游思雯
- 文献传递
- 一种MoO<Sub>2</Sub>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oO<Sub>2</Sub>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对蓝宝石单晶基底进行超声清洗;(2)将S粉与MoO<Sub>3</Sub>粉末置于石英舟中,间隔18‑22cm,并将步骤(1)处理的蓝宝...
- 陈晓柳黄寒吴迪谢启梁欧阳方平高永立
- 文献传递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干扰素调控因子1水平观察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disintegrins metalloproteinase,ADAM)8、干扰素调控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1的水平变化。方法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91例(急性发作组),按照全球哮喘防治倡议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35例、重度组29例,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为缓解组,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ADAM8 mRNA、IRF1 m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周血ADAM8、IRF1蛋白,并检测各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结果急性发作组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外周血ADAM8 mRNA、IRF1mRNA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5),且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外周血ADAM8 mRNA、IRF1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急性发作组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外周血ADAM8蛋白、IRF1蛋白水平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5),且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外周血ADAM8蛋白、IRF1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急性发作组患儿外周血ADAM8 mRNA与IFR1 mRNA水平呈正相关(r=0.793,P<0.05),ADAM8 mRN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PEF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659、-0.702,-0.683、-0.761,P均<0.05),IFR1 mRN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PEF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712、-0.735,-0.728、-0.756,P均<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ADAM8、IRF1水平升高,可能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外周血ADAM8、IRF1有助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判断。
- 李文开钟礼立李云黄寒梁沫易红玲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小儿支气管哮喘肺功能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血清IgE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前后血清总IgE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哮喘儿童520例,均给予ICS治疗。≤3岁142例,4—5岁169例,均给予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6-14岁209例,选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剂量为200—375μg/d。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复查IgE。结果520例患儿治疗前IgE为(496.12±24.75)kU/L,治疗后IgE为(390.71±18.71)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7,P〈0.01)。≤3岁组治疗前IgE为(307.05±34.71)kU/L,治疗后IgE为(483.09±41.78)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3,P=0.004);4~5岁组治疗前IgE为(543.46±51.03)kU/L,治疗后IgE为(316.93±29.30)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8,P=0.000);6—14岁组治疗前IgE为(586.30±37.19)kU/L,治疗后IgE为(387.61±27.60)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7,P=0.000)。氟替卡松治疗组治疗前IgE为(468.91±32.81)kU/L,治疗后IgE为(359.03±22.79)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8,P〈0.01);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组治疗前IgE为(586.30±37.19)kU/L,治疗后IgE为(387.61±27.60)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7,P〈0.01)。治疗前IgE≤300kU/L260例,109例(41.92%,109/260)治疗后IgE升高;〉300kU/L260例,45例(16.15%,45/260)治疗后血清总IgE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89,P=0.000)。结论ICS使IgE下降,IgE的检测有利于哮喘患者诊治过程中的病情观察。
- 李云钟礼立黄寒王涛易红玲梁沫陈敏王娟
- 关键词:哮喘儿童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E变态反应丙酸氟替卡松
- 支原体肺炎患儿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人医院儿童呼吸病区圆012年员月~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临床症状、病程、影像学特点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35例。于住院第1 d抽取静脉血行D二聚体检测,难治组恢复期再次抽血检测。普通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普通肺炎组与难治组比较,难治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普通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P<0.01),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P<0.01)。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检查D二聚体水平可早期发现诊断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治过程中,监测D二聚体水平并及时干预,有利于疾病转归。
- 唐迎元钟礼立彭丹霞黄寒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D二聚体儿童
- 22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检出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呼吸道病原体检出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门诊及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225例<14岁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种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流感病毒A(IFVA)、流感病毒B(IF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9种病毒,以及百日咳杆菌(BP)、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结果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46.2%(104/225),共检出7种病毒,依次为HRV(19.6%,44/225)、ADV(16.0%,36/225)、IFVB(5.8%,13/225)、RSV(4.9%,11/225)、IFVA(3.6%,8/225)、PIV3(1.8%,4/225)、HMPV(0.4%,1/225)。所有病原体中BP检出率最高,为28.4%(64/225),MP检出率为16.4%(37/225),CP检出率为0.4%(1/225)。哮喘轻度发作组BP检出率高于重度发作组(P<0.05);重度发作组RSV和MP检出率高于轻度发作组(P<0.05)。单纯BP感染、单纯病毒感染、单纯MP感染3组间阵发性咳嗽、痉挛样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的患儿比例及肺部影像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为BP、HRV、MP;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病原体。不同病原体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差异。[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1198-1203]
- 谢甜钟礼立黄寒林小娟肖霓光彭力黎雨杨焯杰刘思兰陈泳琪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呼吸道病原体
- 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报告
- 钟礼立黄寒林琳谢乐云张兵
- 肺炎支原体脂质膜蛋白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SPLUNC1的表达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肺炎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MP-LAMPs)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表达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SPLUNC1)的影响,探讨SPLUNC1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及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SPLUNC1表达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不同浓度的MP-LAMPs刺激HBEC后,在不同时间点(2h、4h、8h、16h及24 h)SPLUNC1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用Western-blot检测0.5 μg/mL MP-LAMPs刺激HBEC后不同时间点SPLUNC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HBEC有SPLUNC1表达;在相同时间点,不同浓度的MP-LAMPs均能诱导SPLUNC1基因表达上调,其中0.5 μg/mL s浓度组表达量最高,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一浓度组,MP-LAMPs刺激细胞2h后SPLUNC1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开始上调,并在4h时达高峰,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LAMPs能诱导HBEC的SPLUNC1基因表达上调,并成一定的剂量依耐性,其表达量最佳浓度和时间点为0.5 μg/mL MP-LAMPs刺激HBEC 4 h.
- 肖丁良钟礼立梁沫黄寒朱翠明游晓星彭力谢乐云
- 关键词:膜蛋白质类上皮细胞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