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小平

作品数:199 被引量:2,03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1篇生物学
  • 49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8篇海草
  • 30篇沉积物
  • 28篇珠江口
  • 21篇海域
  • 20篇污染
  • 18篇营养盐
  • 17篇重金
  • 16篇养殖
  • 16篇生态
  • 16篇重金属
  • 14篇生态环境
  • 10篇有机碳
  • 9篇营养化
  • 9篇植物
  • 9篇富营养化
  • 8篇影响因素
  • 8篇网箱
  • 8篇网箱养殖
  • 7篇珊瑚
  • 7篇生态系统

机构

  • 199篇中国科学院
  • 3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3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南方海洋科学...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德州学院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山东大学(威...
  • 1篇安徽新华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99篇黄小平
  • 68篇江志坚
  • 54篇张景平
  • 44篇黄良民
  • 42篇吴云超
  • 42篇刘松林
  • 21篇谭烨辉
  • 15篇张霞
  • 14篇岳维忠
  • 11篇宋星宇
  • 11篇韩秋影
  • 11篇黄道建
  • 10篇尹健强
  • 10篇施震
  • 9篇施平
  • 8篇许战洲
  • 8篇王汉奎
  • 8篇黄晖
  • 8篇温伟英
  • 8篇叶丰

传媒

  • 27篇海洋环境科学
  • 19篇热带海洋学报
  • 16篇生态学杂志
  • 12篇生态学报
  • 8篇科学通报
  • 8篇热带海洋
  • 5篇环境科学
  • 5篇台湾海峡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通报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黄渤海海洋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生态科学
  • 2篇Marine...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渔业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6篇2012
  • 7篇2011
  • 19篇2010
  • 11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海草资源分布现状、退化原因与保护对策
2023年
海草床是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截至2015年我国近海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尚不明晰,严重制约了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2015~2021年,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借助船只走航、声呐探测、遥感等技术手段,重点对我国近海海草资源的分布面积、种类及主要威胁进行了全面普查,并据此提出我国海草床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海草床面积共为26 495.69hm^(2),可划分为:温带海域海草分布区和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分布区;我国现有海草4科9属16种。其中,温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17 095.01 hm^(2),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沿海,分布有2科3属5种,以鳗草(Zosteramarina)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为优势种,其中唐山乐亭-曹妃甸海草床面积达9 025.56 h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9 400.68 hm^(2),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分布有4科8属12种,以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和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为优势种,以海南海草种类最多(12种)。我国海草床退化原因包括海岸工程建设及围填海活动、陆源污染、渔业活动、大型藻类爆发、互花米草入侵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同时,笔者针对不同威胁类型和强度,提出了因地制宜的保护策略。
周毅江志坚周毅江志坚徐少春张沛东徐少春李文涛张晓梅岳世栋张晓梅刘松林李文涛吴云超范航清
关键词:海草
一种应用于热带岛礁海草移植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热带岛礁海草移植的装置和方法。它包括篮子架和固定篮子架的地钉,所述的篮子架包括上顶框、下底框和连接上顶框和下底框的连接杆,所述的上顶框中设有上栅网,上栅网孔径能让海草植株自由通过,所述的下底框中设有...
刘松林张景平黄小平江志坚吴云超张霞
文献传递
中国海及邻近区域碳库与通量综合分析被引量:40
2018年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交汇区域,渤海则是受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内湾浅海.中国海内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输入,外邻全球两大西边界流之一的黑潮.这些鲜明的特色赋予了中国海碳储库和通量研究的典型代表意义.文章从不同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不同界面(陆-海、海-气、水柱-沉积物、边缘海-大洋等),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海藻养殖、珊瑚礁、水柱生态系统等)多层面对海洋碳库与通量进行了较系统地综合分析,初步估算了各个碳库的储量与不同碳库间的通量.就海气通量而言,渤海向大气中释放CO_2约0.22Tg Ca^(-1),黄海吸收CO_2约1.15Tg Ca^(-1),东海吸收CO_2约6.92~23.30Tg Ca^(-1),南海释放CO_2约13.86~33.60Tg Ca^(-1).如果仅考虑海-气界面的CO_2交换,中国海总体上是大气CO_2的"源",净释放量约6.01~9.33Tg Ca^(-1).这主要是由于河流输入以及邻近大洋输入所致.河流输入渤黄海、东海、南海的溶解无机碳(DIC)分别为5.04、14.60和40.14Tg Ca^(-1),而邻近大洋输入DIC更是高达144.81Tg Ca^(-1),远超中国海向大气释放的碳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沉积有机碳通量分别为2.00、3.60、7.40、7.49Tg Ca^(-1).东海和南海向邻近大洋输送有机碳通量分别为15.25~36.70和43.39Tg Ca^(-1).就生态系统而言,中国沿海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有机碳埋藏通量为0.36Tg Ca^(-1),海草床溶解有机碳(DOC)输出通量为0.59Tg Ca^(-1);中国近海海藻养殖移出碳通量0.68Tg Ca^(-1),沉积和DOC释放通量分别为0.14和0.82Tg Ca^(-1).总计,中国海有机碳年输出通量为81.72~103.17Tg Ca^(-1).中国海的有机碳输出以D
焦念志梁彦韬梁彦韬张永雨刘纪化张锐赵美训赵美训翟惟东高坤山宋金明宋金明袁东亮李超林光辉黄小平严宏强胡利民王龙曹纯洁罗亚威骆庭伟王南南党宏月王东晓王东晓
关键词:中国海碳通量
大亚湾基础生物生产力结构及潜在渔业生产量评估
宋星宇王生福李开枝黄良民谭烨辉黄小平刘华雪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
2010年夏季珠江口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被引量:21
2012年
于2010年8月对珠江口海域20个站位的颗粒有机碳(POC)进行采样,分析了POC的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POC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碳稳定同位素(δ13C)分析了POC的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显示,研究区域POC的浓度范围98.5—1929.8μg/L,平均浓度541.9μg/L,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自北部海域向中部海域逐渐降低,中部海域至南部海域又逐渐升高,底层大于表层的特点。总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水动力是影响POC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研究区域总悬浮颗粒物δ13C值的变化范围-27.05‰—-21.03‰,平均为-24.57‰,反映出珠江口海域颗粒有机碳为陆源和水生源混合来源,其分布呈现沿盐度梯度自口门内向口门外逐渐递增,底层高于表层的特点。陆源输入和海洋生物生产是影响δ13C值分布的主要原因。运用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知,珠江口北部和中部海域POC以陆源有机碳为主,贡献率平均为64%;南部海域POC以水生源有机碳为主,贡献率平均为68%。与20多年前相比,POC的分布特征与来源已经发生了改变,珠江口海域含沙量减少与营养盐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POC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刘庆霞黄小平张霞张凌叶丰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珠江口海域
大亚湾颗粒态氮磷的时空分布、关键影响因素及潜在生态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颗粒态营养盐是海洋营养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2015年8月(夏)、12月(冬),2016年3月(春)、10月(秋)4个季节的采样分析,探讨了大亚湾海域颗粒态氮(PN)、颗粒态磷(PP)的组成分布及其关键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大亚湾水体中PN、PP含量范围分别为2.63~26.24μmol/L、0.11~3.71μmol/L,平均含量分别为8.20±4.75μmol/L、0.39±0.37μmol/L。PN以颗粒有机氮(PON)为主,占65.0%;PP则以颗粒无机磷(PIP)为主,占63.4%。PN和PP分别约占总氮(TN)、总磷(TP)的24.8%和37.0%。大亚湾PN、PP呈现湾顶至湾口浓度下降的趋势,仅冬季部分形态分布趋势较不明显。二者的含量和分布主要受浮游植物生长与径流输入影响。此外,大亚湾PIN/PIP年均值为13.2±11.1,接近16的Redfield比值,无明显失衡现象,而湾内DIN/DIP年均值高达49.1±39.7,远大于16,说明颗粒态营养盐在维持大亚湾水体中营养盐比例平衡中起到了重要缓冲作用。
周畅浩张景平黄小平赵春宇赵春宇
富营养化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8年
近几十年来,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海湾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已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量营养物质输入引发富营养化是人类活动影响海湾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
黄小平张景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富营养化海湾人类活动影响可持续发展营养物质
海草床沉积物储碳机制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响应被引量:3
2017年
海草床是近岸海域生产力极高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储碳功能,其碳主要存储于沉积物中.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sediment organic carbon,SOC)储量受其来源、组成和转化的共同影响,同时,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会影响到SOC的储存.通过综述海草床SOC的来源、组成、转化、存储及其对富营养化响应等方面内容,总结其储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海草床SOC来源多样,主要来源为海草和悬浮颗粒物;SOC形态组成主要包括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海草床沉积物中微生物活性较高,对SOC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海草床沉积物碳储量呈现显著的地理差异和海草种类差异;富营养化会导致海草床藻类来源的SOC增加,从而提高SOC中活性组分,促进微生物的活性,加快SOC的利用与转化;从而影响海草床SOC存储.最后提出未来海草床沉积物储碳的重点研究方向:(1)开展海草床储碳量的全球普查;(2)加强环境变化对海草床沉积物储碳机制的影响研究;(3)发展海草床碳汇扩增技术;(4)开发惰性有机碳的研究方法.我国也应加强海草床储碳相关研究,并为我国未来的气候谈判和CO_2交易提供科学依据.
刘松林江志坚吴云超张景平张景平赵春宇
关键词:富营养化
华南滨海湿地的退化趋势、原因及保护对策被引量:13
2006年
华南地区滨海湿地丰富,以滩涂、红树林和珊瑚礁为主要特征.根据现有文献资料介绍了华南滨海湿地的现状,分析了华南滨海湿地近几十年来的退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滨海湿地面积减少,海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4个方面.同时探讨了造成华南滨海湿地退化的原因,包括法制体系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滨海湿地产权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健全,保护滨海湿地意识薄弱,基础研究不足,以及保护和管理水平落后等方面.最后提出了华南滨海湿地可持续利用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滨海湿地管理体系和法制体系,开展滨海湿地评价研究,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加强科学研究,以及完善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等.
韩秋影黄小平施平张乔民
关键词:滨海湿地
西沙永兴岛珊瑚礁与礁坪生物生态学研究被引量:34
2004年
20 0 2年 8月对西沙永兴岛珊瑚礁与礁坪生物进行了生态学调查。珊瑚礁调查采用选取断面布设样框的方式进行覆盖率的定量调查 ,水下照相和录相拍摄的珊瑚种类作为定性调查资料 ,并将调查结果与 1978年结果对比 ,以说明该区域珊瑚礁的变化趋势。礁坪生物的采样采用取样框和走样线相结合的方式 ,获取定性定量资料 ,并采用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 (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J)来说明永兴岛礁坪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分布的均匀性情况。结果表明 ,永兴岛珊瑚种类丰富 ,共发现 2 9种珊瑚 ,造礁珊瑚覆盖率较高 ,但 2 0多年来珊瑚有较明显的退化趋势。礁坪生物初步鉴定有 5 4种 ;平均生物量为 395 78g/m2 ,平均栖息密度为 6 3ind/m2 ;生物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水平分布趋势一致 ,即礁坪北侧最高 ,南侧居中 ,西侧最低 ,这种现象与岛屿西侧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较大有关 ;数量的垂直分布 :生物量为低潮区 >中潮区 >高潮区 ,栖息密度为高潮区 >中潮区 >低潮区 ;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存在自高潮区向低潮区递增的趋势。
李颖虹黄小平岳维忠林燕棠邹仁林黄晖李颖虹
关键词:珊瑚礁潮间带生物海洋生态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