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武
- 作品数:59 被引量:50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非线性关系被引量:1
- 2018年
-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也对城镇化提出进一步要求,同时二者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探究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选取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镇化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高的区域农业现代化程度与之趋同。
- 熊亚骏徐姗黄建武揭毅
- 关键词: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门槛效应
- 2016年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8年
- 利用统计学和GIS方法对2016年武汉市各区不同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大气污染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和冬季颗粒物(PM_(2.5)、PM_(10))及NO_2污染突出,夏季O_3污染严重。污染物空间差异显著,主城区和东西湖区颗粒物及NO_2污染严重,郊区O_3污染严重。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与SO_2、NO_2、CO、PM_(2.5和PM_(10)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O_3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SO_2、NO_2和CO呈显著负相关。
- 王无为黄建武龚胜生龚胜生揭毅
- 关键词: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
- 基于CVM的荆州市城乡结合部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被引量:18
- 2008年
- 采用CVM评估法,以荆州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对象,以支付卡方式设计收集了125份有效调查问卷,对研究区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荆州市城乡结合部87.2%的居民家庭对农地非市场价值有正的支付意愿,在现有家庭数的基础上测算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和农地总非市场价值分别为546.28万元,227.93万元,229.46万元,263.60万元和1285.27万元。单位公顷非市场价值以林地最高,达74763.15元;水田最低,只有19550.15元。家庭人口、支付方式和教育程度对农地非市场价值支付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 聂艳高崇辉黄建武
- 关键词:农地条件价值评估法城乡结合部
- 湖北省旱涝灾害的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被引量:21
- 2002年
- 湖北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省份之一 ,其中旱涝灾害尤为严重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首先研究了湖北省旱涝灾害的基本特征 ,认为按出现时段 ,洪涝可分为梅涝、盛夏涝、春涝和秋涝 ,干旱可分为伏秋干旱、春夏干旱、秋季干旱和冬季干旱 ,因而具有季节性 ;认为按灾害严重程度 ,干旱可分为鄂东北干旱严重区、鄂东中部伏秋旱严重区、鄂西北春夏旱严重区和鄂西南干旱不严重区 ,洪涝可分为鄂东中部和江汉平原梅涝区、鄂东北和鄂东南春梅涝严重区、鄂西南夏秋涝区和鄂西北和三峡河谷少涝区 ,因而具有区域性 ;此外 ,还具有延续性、阶段性、周期性和连发性等特征。分析了湖北省旱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 ,认为旱涝灾害是在天气气候因素、地貌因素、环境资源因素、抗灾能力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 ;旱涝灾害的形成 ,自然条件固然很重要 ,但形成严重灾害 ,则与人为因素有密切关系 ,这在 2
- 黄建武
- 关键词:旱涝灾害
- 基于RUSLE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的鄂西南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被引量:13
- 2024年
- [目的]水土流失是鄂西南突出的生态问题,合理评估该区域的土壤侵蚀脆弱性,并探究其驱动机制是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方法]从人地耦合系统视角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鄂西南土壤侵蚀的影响,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鄂西南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1)2010—2020年鄂西南土壤侵蚀脆弱性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强烈及以上强度的土壤侵蚀脆弱性呈现零星的碎片化分布格局,且主要集中在鄂西南的中南部和东部宜昌市辖区的西部地区;(2)研究区敏感性最高的区域集中在海拔800~1500 m,敏感性在坡度25°~35°最大,并呈现出向两侧递减的趋势,当坡度>15°时,较高及以上敏感性面积急剧增加;(3)较高及以上土壤侵蚀脆弱性高于土壤侵蚀强度,较低及以下土壤侵蚀脆弱性低于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脆弱性与土壤侵蚀强度存在协同变化趋势;(4)土壤侵蚀脆弱性的分布格局是多因素协同作用造成的,地理探测器的分析表明坡度、植被覆盖度、教育质量和城镇化率对土壤侵蚀脆弱性的解释力较强。[结论]未来需要高度重视对坡度>15°地区植被覆盖的保护,并通过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提升当地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 杨严攀田培沈晨竹平耀东贾婷惠乐雪黄建武
- 关键词:鄂西南RUSLE模型
- 浅议新课改以来地理高考趋势
- 2014年
- 一、题型结构:变中求稳、稳中求变
1.变中求稳自从高考实施“3+文科综合”模式以来,地理高考试题结构总体保持较大稳定性。从2004--2013年真题看,题型主要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组成:选择题占44分,非选择题占56分,选择题具体有比较研究、材料解析、
- 李梁辉黄建武宋东方张延兵
- 关键词:高考地理非选择题题型结构试题结构
- 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湖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利用2006—2016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运用耕地非农化面积、泰尔指数、人均GDP衡量耕地非农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采用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分析法分别分析耕地非农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间无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二者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针对湖北省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间拥有协整关系,提出了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税收制度、健全省内城乡劳动保障体系和促进省内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熊亚骏徐姗黄建武孔德亚
- 关键词:耕地非农化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GRANGER因果关系
- 基于全球气候模式集合的鄱阳湖流域未来潜在蒸散量及其干旱效应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鄱阳湖流域近年来旱涝灾害频发,原有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因此,开展鄱阳湖地区潜在蒸散量及干旱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潜在蒸散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是评价区域水资源配置和计算干旱指数的重要指标。以我国的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依托统计降尺度模型,基于站点观测数据、气候模式数据以及美国环境中心再分析数据,运用遗传算法构建多模式集合,模拟未来情景下流域潜在蒸散量和干旱指数(Drought Index,DI)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构建的模式集合较单一气候模式或等权模式集合,模拟性能佳;RCP4.5、8.5情景下流域ET0均呈上升趋势,ET0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0年和4年,流域ET0未来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东高西低;RCP8.5情景下,鄱阳湖流域DI在年际上呈显著上升趋势,9—11月是干旱风险防范的关键时期;流域年DI变化的主周期为8年,流域的中东部地区将是未来干旱风险防范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为认识区域尺度下气候变化对潜在蒸散量的影响提供借鉴,同时为政府部门科学应对鄱阳湖流域未来时期可能出现的旱情提供的决策支持。
- 刘子豪陆建忠黄建武陈晓玲曾群
-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潜在蒸散量干旱指数鄱阳湖流域
-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武汉市水资源利用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运用水足迹理论对武汉市2005年~2012年水资源消费项目进行计算,并从水资源结构、效益、生态安全及可持续性能4个指标对武汉市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市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各消费项目中农业产品水足迹所占比重最大;(2)武汉市水资源自给能力很强,单位水足迹承载人口能力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在武汉市国民经济中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对外贡献率较低,且安全状况不容乐观;(3)武汉市水资源利用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 侯小洁黄建武揭毅
- 关键词:水足迹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把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文章概述了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状况,揭示了长江流域面临的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水土流失严重;湿地萎缩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水污染加重。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对策,包括: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植树造林,构筑"绿色屏障";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发展资源产业,增强产业的基础地位;建立综合协调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公众环境意织,树立生态道德观。
- 邓先瑞黄建武
- 关键词:人地矛盾国民经济体系资源产业环境意识生态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