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文婷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幼虾
  • 2篇螯虾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指标
  • 1篇幼虾生长
  • 1篇孕酮
  • 1篇生化
  • 1篇生理
  • 1篇水化合物
  • 1篇碳水化合物
  • 1篇能源物质
  • 1篇睾丸
  • 1篇睾丸酮
  • 1篇萼花臂尾轮虫
  • 1篇相关免疫
  • 1篇胁迫
  • 1篇轮虫
  • 1篇免疫
  • 1篇环境激素
  • 1篇混交雌体

机构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江阴市水产指...

作者

  • 3篇杨家新
  • 3篇黄文婷
  • 2篇蒋琦辰
  • 1篇朱欢喜
  • 1篇王庆
  • 1篇李枫
  • 1篇顾曙余
  • 1篇张文逸
  • 1篇杨江华
  • 1篇张呈祥
  • 1篇谭红月
  • 1篇冯晓庆
  • 1篇周西
  • 1篇郭蕾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饲料中非蛋白能源物质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在等蛋白质、等能量基础上,研究碳水化合物与脂类比例(CHO∶L)为10.75∶1、4.81∶1、2.66∶1、1.52∶1和0.87∶1的5组试验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初始体质量(1.72±0.01)g]相关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试验结果表明,CHO∶L比例为2.66∶1时,红螯光壳螯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达到最高。高比例的CHO∶L(10.75∶1)和低比例的CHO∶L(0.87∶1)都会显著地抑制(P<0.05)红螯光壳螯虾的生长和饲料的利用。饲料脂肪水平为40~145 g/kg时,虾的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则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CHO∶L对虾胃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1),CHO∶L为2.66∶1和1.52∶1表现出比较高的活力,显著高于(P<0.05)其它试验组。碳水化合物为156.3~360.4 g/kg范围内,虾淀粉酶活力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红螯光壳螯虾增重率分别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水平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红螯光壳螯虾对配合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268.28和120.22 g/kg,相对应的CHO∶L为2.20∶1,且红螯光壳螯虾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要高于对脂肪的利用。
朱欢喜蒋琦辰杨江华黄文婷王庆杨家新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生理生化
环境激素睾丸酮、孕酮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了在种群试验条件下,睾丸酮和孕酮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殖参数(受精率、混交雌体比率、休眠卵/雌体百分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睾丸酮的48 h-EC50、NOEC、LOEC分别为511.0、0.1、1.0μg/L。睾丸酮为10μg/L时,可显著诱导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和休眠卵的产生;100、1 000μg/L时,添加睾丸酮能使萼花臂尾轮虫的休眠卵孵化率分别显著提高83.67%、85.71%;100μg/L时,可使轮虫交配率提高87.5%。孕酮的48 h-EC50为4.3 mg/L,2.0 mg/L的孕酮可使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提高20.89%;2.5 mg/L时最适宜促进混交雌体和休眠卵的产生;2.5、3.0 mg/L时可使萼花臂尾轮虫的孵化率分别提高51.98%、1.47倍;3.0、3.5 mg/L时可显著提高轮虫受精率。
周西季亚培黄文婷郁晴雯詹政军郭蕾杨家新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睾丸酮孕酮混交雌体
氨氮急性胁迫及其毒后恢复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相关免疫和代谢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生物酶和代谢产物测定,研究了氨氮急性胁迫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代谢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影响及其毒后恢复情况。实验首先进行3 d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虾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7 d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3 d氨氮胁迫后,肌肉ACP、AKP、SOD活性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分别降低,最高浓度组(16 mg/L)降低为对照组的76%、68%和62%。线粒体MnSOD、胞外Cu/ZnSOD的mRNA表达量也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下降,最高浓度组降低至对照组的69%和68%。CAT、GPX活性以及GPX和GST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降低,最高浓度组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72%和59%,AST活性在12 mg/L浓度组显著升高至对照组的134%。7 d恢复期过后,ACP和AKP活性以及各代谢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而SOD和GPX活性高于对照组。各抗氧化基因的表达量都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高浓度氨氮胁迫能抑制部分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氨氮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动员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应对胁迫。7 d的恢复时间不足以让红螯光壳螯虾从胁迫中完全恢复,其肌肉仍处于轻度氧化应激状态。
蒋琦辰顾曙余张文逸张呈祥冯晓庆谭红月杨家新黄文婷李枫
关键词:氨氮胁迫免疫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