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永民

作品数:67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理学
  • 15篇化学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分子
  • 12篇高分子
  • 9篇动力学
  • 9篇溶剂
  • 8篇热力学
  • 8篇分子热
  • 8篇分子热力学
  • 8篇催化
  • 7篇热力学模型
  • 7篇计算机
  • 7篇计算机模拟
  • 7篇分子热力学模...
  • 7篇催化剂
  • 6篇介观
  • 6篇共聚
  • 5篇推进剂
  • 5篇力学性能
  • 5篇混合溶剂
  • 5篇高分子凝胶
  • 5篇力学性

机构

  • 66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北京航天试验...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教育部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作者

  • 67篇黄永民
  • 45篇刘洪来
  • 9篇胡英
  • 6篇彭昌军
  • 5篇刘维俊
  • 5篇支东彦
  • 5篇韩霞
  • 5篇金霞朝
  • 5篇邓声威
  • 3篇周圆
  • 3篇邹阅超
  • 3篇刘金库
  • 3篇卢怡
  • 3篇胡军
  • 3篇胡春圃
  • 2篇徐首红
  • 2篇杨宇润
  • 2篇康树华
  • 2篇王贵友
  • 2篇林绍梁

传媒

  • 8篇华东理工大学...
  • 6篇功能高分子学...
  • 5篇化工学报
  • 3篇高分子学报
  • 3篇化工高等教育
  • 2篇化学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火箭推进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饲料研究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化学推进剂与...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第六届全国化...
  • 1篇第五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共价有机框架中CO2/CH4分离的分子模拟研究:吸附分子电荷模型的影响
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是最近在模拟上研究的比较热门的微孔材料,由于其具有高比表面以及低密度等特点,因而其在气体吸附和分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CO模型(第一种:0.7e,-035e;第二种:0.576e,-...
朱玉俊黄永民刘洪来
文献传递
复杂流体的分子热力学
刘洪来胡英彭昌军黄永民韩霞
该项目属化工热力学领域。分子热力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平衡,阐明流体的微观结构,建立分子热力学模型,为化工过程开发和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该项目重点关注高分子和表面活性剂溶液等复杂流...
关键词:
关键词:分子热力学表面活性剂介孔材料
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表面形态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PS-b-PDMS)薄膜的相形态.结果表明,当采用甲苯作为溶剂,旋转涂膜的薄膜样品呈现网络状的形态分布在表面,而样品所对应的透射电镜照片中,PDMS相作为球状分布在PS的连续相中.退火温度对共聚物表面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当退火温度高于PDMS的玻璃化温度,表面中PDMS相增多.PS-b-PDMS嵌段共聚物的表面形态随着所用溶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当采用甲苯作为溶剂时,样品的PS相形成凹坑分布在PDMS的相区之中,而采用环己烷作为溶剂时,PS相作为突起分布在PDMS相区之中.另外,基底对共聚物薄膜表面形态的有较大的影响,当采用硅晶片作为基底时,样品中的PDMS相和PS相呈现近似平行于表面的层状结构.
吴宁晶郑安呐姚文斌黄永民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相形态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
凝胶网络中溶剂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4
2007年
Three kinds of gel network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ere studied via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Both the pressure and the self-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solv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as well as the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solv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gel networks.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terogeneity of gel structures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solvent in the studied gel networks,although there was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between pure solvent and the solvent in the gel networks.
冯剑黄永民刘洪来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密度分布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三丙酮胺的合成
2012年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三丙酮胺合成的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三丙酮胺收率的影响。通过离子交换使树脂负载上不同的阳离子,考察了改性后的树脂对三丙酮胺合成的催化活性,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树脂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载铁的树脂作为催化剂,三丙酮胺的收率高达26%;而且该催化剂经重复使用6次后,仍有较高的活性。
全民强黄永民
关键词: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三丙酮胺
双敏性微凝胶的絮凝及聚沉行为被引量:5
2008年
用沉降聚合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微凝胶,并用NMR,DLS分析测定了微凝胶结构及凝胶颗粒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粒径和表面电势的变化.25℃时在pH=7的溶液中Zeta电位为-18mV,随离子强度增加,逐渐减小.当NaCl浓度达0.2mol/L时基本不变,表明微凝胶表面电荷受到屏蔽,浓度继续增加主要使凝胶颗粒收缩.加热引起微凝胶收缩,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增大,Zeta电位增大.在0.2mol/LNaCl溶液中,41℃时微凝胶的Zeta电位可达-12.4mV,使微凝胶稳定.较高离子强度时,Zeta电位随温度升高发生突变,微凝胶表面几乎为中性,其突变温度与临界絮凝温度(CFT)相当.CFT随离子强度增加向低温迁移,微凝胶聚集速率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快.
刘维俊周圆陈厚样黄永民刘洪来
关键词: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温度敏感性稳定性
体外发酵法测定过瘤胃氨基酸瘤胃降解率的研究被引量:20
1998年
本研究采用体外发酵法和瘤胃尼龙袋法测定6种自制的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的瘤胃降解率,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体外发酵法测定过瘤胃氨基酸的瘤胃降解率具有简单、稳定,所得结果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优点,适宜用做大规模筛选氨基酸保护材料时的研究方法。
黄永民冯仰婕鲍景旦
关键词:过瘤胃氨基酸瘤胃降解率奶牛饲料
浊度法对温敏性微凝胶体积相转变行为的研究
<正>微凝胶浊度随温度的变化是定性考察微凝胶去溶胀性的有效方法。微凝胶浊度反映了微凝胶与体相水之间折射指数的差值,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微凝胶网络空隙所含的水量。当温度低于体积相转变温度时,微凝胶处于溶胀状态,微凝胶-水复合体...
刘维俊黄永民刘洪来
文献传递
液体火箭发动机用N2O4、甲基肼的清洗剂的研制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碳酸铵、N2O4、FPS(一种含氟表面活性剂)等原料及水基清洗剂方案,成功研制了分别针对N2O4和甲基肼推进剂的清洗剂。结果表明:当质量分数不超过5%的碳酸铵溶液与FPS[φ(FPS)≥0.02%]组配时对N2O4的清洗效果良好,而N2O4、乙酸、硫酸铜、FPS和六次甲基四胺组配时对甲基肼的清除效果良好;解决了目前我国采用N2O4和甲基肼组合的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热试车后整机不拆卸清洗综合处理这一技术难题。
刘昌国黄永民林庆国
关键词: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清洗剂
“钼酸银/溴化银/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综合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被引量:10
2019年
基于提升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设计综合实验"钼酸银/溴化银/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实验通过水热法合成钼酸银球状晶,根据溶度积常数的差异实现钼酸银-溴化银的原位复合,再引入感光技术在二元复合材料表面进一步沉积纳米银颗粒,利用单质银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显著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性质。该综合实验将复合材料制备、性能研究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通过模拟科研全流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卢怡周丹刘金库薛亚楠张敏白语杨黄永民张文清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学质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