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萍

作品数:10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恢复
  • 2篇湿地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旅游
  • 2篇海岛旅游
  • 2篇滨海湿地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恢复过程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质量
  • 1篇生态环境质量...
  • 1篇生态环境综合...
  • 1篇生态旅游
  • 1篇生态危害
  • 1篇生态足迹

机构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10篇黄海萍
  • 7篇孙元敏
  • 6篇马志远
  • 5篇陈彬
  • 4篇俞炜炜
  • 2篇陈光程
  • 1篇汤坤贤
  • 1篇蔡鹭春
  • 1篇林金兰
  • 1篇朱嘉
  • 1篇郑森林
  • 1篇黄浩
  • 1篇郑成兴
  • 1篇陈慧英
  • 1篇陈玉珍
  • 1篇张悦

传媒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澳岛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以2012年南澳岛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为基础,综合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旅游经济容量等因素,分析了南澳岛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及其主要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南澳岛旅游环境容量为3300人·d^(-1),供水能力、住宿接待能力、交通运输能力等经济容量是南澳岛旅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了提出调控措施。研究结果对于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较容易地获得海岛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为旅游部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
孙元敏张悦黄海萍
关键词:海岛旅游旅游环境容量
湄洲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旅游生态足迹分析是评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基于现场调查与调研资料,对湄洲岛2012年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湄洲岛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510 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016 hm^2,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0494 hm^2,反映出湄洲岛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对其它区域的资源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旅游距离和交通方式是决定湄洲岛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素。应鼓励短途旅游和低碳出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确保海岛旅游的生态化和可持续性。
孙元敏朱嘉黄海萍
关键词:海岛旅游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南海北部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9
2016年
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从环境和生物学要素中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5个评价等级及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南海北部10个代表性海岛,对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岛中特呈岛和内伶仃岛评价等级为中,其余8个海岛均为良;离岸距离、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海水交换能力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今后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考.
孙元敏陈彬黄海萍马志远
关键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南海北部
中国海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生物调查数据,从海岛类型、地理分布等方面考虑,选取26个具代表性的中国海岛,对海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6个海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共鉴定767种,各海岛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均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棘皮动物所占比例较小;物种数在各海岛间差别较大,在空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北低南高特点;在季节分布上,海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都表现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特点,而生物量则表现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特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烈的长三角地区海岛、近岸岛及河口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其他海岛,说明目前中国海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已受人类活动的明显干扰.
黄海萍陈彬陈光程马志远俞炜炜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滨海湿地生态恢复成效评估研究--以五缘湾为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海岸带地区人类活动日益频繁,使滨海湿地退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滨海湿地生态恢复也由此成为全球举世瞩目的焦点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研究滨海湿地生态恢复成效的评估方法,及时了解生态...
黄海萍
关键词:生态恢复滨海湿地
文献传递
中国海岛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目前对中国海岛生态系统的总体状况,尚缺乏系统的评价和总体的认识.本文从海岛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生物生态和景观格局三个方面着手,选取了1 1大类34个具体指标,构建了海岛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在全国众多海岛中筛选...
陈彬马志远黄浩黄海萍俞炜炜郑森林
中国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被引量:27
2011年
根据中国南亚热带海岛生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岛,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As、Hg)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个别海域重金属含量较高,其中紫泥岛的Hg、内伶仃岛和上川岛的As均达到中度污染;紫泥岛Hg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高,达到中度危害;各海岛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与同期调查的大型底栖动物均匀度指数和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态响应明显.
孙元敏陈彬黄海萍马志远俞炜炜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
厦门五缘湾滨海湿地生态恢复成效评估被引量:17
2015年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生态恢复成效评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环境质量、生物群落和景观格局三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评估滨海湿地生态恢复成效的指标体系,并对厦门五缘湾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恢复工程完成近5年后,五缘湾水体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降低了70%以上;沉积物质量有了显著改善,沉积物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一类标准;底栖生物由57种增加到87种,多样性指数由0.72上升到2.53.总体来看,五缘湾生态恢复措施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硬质岸线取代了原有的滩涂,水鸟的种类减少了近40%;开发活动等人为干扰使得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
黄海萍陈彬俞炜炜孙元敏郑成兴林金兰陈光程马志远
关键词:海洋环境科学生态恢复评价指标滨海湿地
无居民海岛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2016年4月对厦门无居民海岛猴屿开展了植被和土壤调查,采用全岛调查的方法查清全岛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比较人工恢复林和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特征,以期为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全岛共有乔木5科5属6种,灌木有10科12属13种,草本植物有21科39属40种.由于被海包围、面积狭小、地形简单,物种传播速度慢,猴屿生物多样性较低,猴屿人工恢复林物种多样性与次生林差异不显著.人工恢复林土壤肥力显著低于次生林,植物生长及其产生的凋落物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改善.海岛普遍风大、缺水,植被恢复应选用适应海岛环境能力强的物种.猴屿植被破坏导致生态位缺失,进而造成马缨丹生物入侵,影响海岛生态系统稳定性.
孙元敏汤坤贤陈慧英陈玉珍黄海萍蔡鹭春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无居民海岛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
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被引量:13
2015年
以2007年5月~2008年10月我国典型海岛潮间带贝类体内重金属检测结果为基础,探讨了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Cu、Pb、Zn、Cd、Cr、Hg)含量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海岛潮间带贝类体内以Zn、Cu较高,Pb、Cd和Cr较低,Hg最低;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数据比较,变化不明显.根据《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评价了各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分析表明各种重金属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超标,Zn超标较严重,Cu和Cd次之,其余较轻.原因可能与陆源污染物排放和贝类对不同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
孙元敏马志远黄海萍
关键词:贝类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