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大伟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环氧
  • 3篇树脂
  • 3篇环氧树脂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
  • 2篇性能研究
  • 2篇碳纤维
  • 2篇热变形温度
  • 2篇温度
  • 2篇吸水
  • 2篇吸水率
  • 2篇耐水
  • 1篇电子自旋
  • 1篇电子自旋共振
  • 1篇断裂韧性
  • 1篇亚胺
  • 1篇有机硅
  • 1篇有机硅烷
  • 1篇有机硅烷偶联...
  • 1篇增韧

机构

  • 7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齐大伟
  • 7篇宁荣昌
  • 7篇凌辉
  • 5篇张杰
  • 1篇刘刚
  • 1篇李红
  • 1篇何文栋

传媒

  • 3篇中国胶粘剂
  • 2篇2008上海...
  • 1篇粘接
  • 1篇绝缘材料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风机叶片真空吸塑成型(VRAM)工艺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风机叶片成型工艺——真空吸塑成型(VRAM)工艺,并对适用于该工艺的树脂体系和复合材料进行了综述。
齐大伟宁荣昌凌辉
关键词:VRAM环氧树脂不饱和聚脂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
真空吸注环氧体系性能研究
研究真空吸注NC-1体系的流变学和凝胶行为,确定该体系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参数,测试其浇注体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真空吸注NC-1体系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在70℃-100℃之间有较长的开放期,可以实现真空...
齐大伟宁荣昌凌辉张杰
关键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电子自旋共振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介绍了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研究手段及方法,综述了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在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反应过程、辐照与降解、缺陷研究等领域及橡胶研究中的相关应用。
张杰宁荣昌凌辉齐大伟何文栋
关键词:电子自旋共振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7
2009年
研究了WBS-3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反应特性,分析了该固化体系浇铸体的性能;并以碳纤维(T-700S)为增强材料,采用手糊成型螺栓加压工艺制备了WBS-3/T-700S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常温力学性能、高温力学性能、水煮后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并对弯曲断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WBS-3树脂基体黏度低、适用期长且韧性好,适合于手糊成型、缠绕成型等低成本制造工艺;由此制得的WBS-3/T-700S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其弯曲强度为1434MPa,拉伸强度为1972MPa,剪切强度为76.1MPa,玻璃化温度(Tg)超过210℃;该WBS-3/T-700S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界面粘接性(树脂对纤维的浸润性良好)、较低的空隙率且纤维分布均匀。
张杰宁荣昌李红齐大伟凌辉
关键词: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
环氧固化体系耐水性研究
采用不同固化剂,研究了固化物的吸水率及吸水后力学性能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证明:WBS固化体系吸水率低,吸水后,弯曲强度和模量保持率高,冲击强度略有提高,热变形温度损失最少,是综合性能优良的耐水环氧树脂基体。
凌辉宁荣昌齐大伟张杰
关键词:吸水率热变形温度
文献传递
双马来酰亚胺/聚醚酰亚胺共混体系的增韧改性研究
2009年
研究了有机硅烷偶联剂对双马/聚醚酰亚胺共混体系的增容增韧作用。结果表明,加入有机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偶联剂B后,共混物断裂韧性(GIC)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偶联剂B增韧效果最佳;当B的添加量为2.5份时,体系的断裂韧性最大,达到1053J/m^2,为改性前的3.9倍,体系的微观形貌(SEM)由改性前的两相结构转变为双连续相结构。
凌辉宁荣昌刘刚齐大伟
关键词:有机硅烷偶联剂增容增韧断裂韧性
固化剂对环氧树脂耐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不同环氧树脂(EP)固化剂,并对固化物吸水率及吸水后的力学性能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酸酐固化EP体系的平衡吸水率最小(0.95%),当达到吸水平衡时,弯曲强度和模量保持率分别为91%和96%左右,冲击强度略有下降,热变形温度下降10℃;新型酸酐固化EP体系是综合性能优良的耐水EP基体。
凌辉宁荣昌齐大伟张杰
关键词:固化剂吸水率热变形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