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艳芹

作品数:17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易激综合征
  • 8篇综合征
  • 8篇肠易激
  • 8篇肠易激综合征
  • 5篇感染后
  • 5篇感染后肠易激...
  • 4篇细胞
  • 3篇内脏高敏
  • 3篇内脏高敏感
  • 3篇胃肠
  • 3篇消化道
  • 3篇化道
  • 3篇疾病
  • 3篇高敏
  • 3篇肠道
  • 2篇性疾病
  • 2篇症状
  • 2篇内脏敏感性
  • 2篇问卷
  • 2篇问卷调查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7篇龙艳芹
  • 11篇侯晓华
  • 4篇钱伟
  • 3篇熊汉华
  • 3篇童晶晶
  • 2篇徐可树
  • 2篇戴宁
  • 2篇汪欢
  • 2篇储华
  • 2篇黄智慧
  • 2篇王文峰
  • 1篇何慧琴
  • 1篇郜元军
  • 1篇马可云
  • 1篇汪丽
  • 1篇汪之沫
  • 1篇付妤
  • 1篇朱宇斌
  • 1篇赵岚
  • 1篇郝良成

传媒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胃肠病学
  • 2篇大众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人生与伴侣(...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科门诊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分析IBS及其亚型之间的临床症状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的:分析IBS患者及其亚型之间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5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连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按罗马Ⅱ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统计其中所有IBS患者并进行分型,分析IBS的症状特点并比较三亚型之间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578例IBS中便秘型IBS(C-IBS)250例(43.3%),腹泻型IBS(D-IBS)290例(50.2%),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IBS)38例(6.6%);其中男251例(43.4%),女327例(56.6%)。C-IBS和A-IBS与D-IBS相比,女性发病为多(P值分别为0.000、0.003);IBS患者在4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40岁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三型IBS患者之间肠道症状中腹痛、腹胀、便后腹部症状缓解以及大便不尽感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型IBS均以下腹痛发生率最高。578例IBS患者中有上消化道症状者有316例(54.7%);三型IBS患者之间恶心、食欲下降、早饱、反酸和烧心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三型IBS的临床症状各有特点,上下消化道症状重叠在IBS患者中常见。临床上注意细致区分这些症状特点有助于疾病的初步鉴别诊断。
龙艳芹侯晓华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数据收集
3种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龙艳芹郜元军侯晓华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胃炎
下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下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   目的:了解下消化道疾病中功能性疾病(Lower functional disorders,LFDs)的临床症状特点。   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
龙艳芹
关键词:下消化道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
文献传递
发现肝囊肿,不必急于治
2008年
随着肝脏影像检查的广泛应用,不少人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肝囊肿后,心情会变得很焦虑,一再要求医生想办法把囊肿去除。其实——
徐可树熊汉华龙艳芹
关键词:肝囊肿肝癌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小鼠肠道组织中Th1/Th2的漂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模型小鼠肠道组织中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和Th2细胞因子IL-4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成年雄性NIH小鼠,分为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22只)。模型组予以旋毛虫幼虫囊胞感染,每周测量小鼠体重,于感染后8周通过腹壁回撤反应(AWR)评分评估小鼠对结直肠扩张的内脏敏感性。感染后8周处死所有小鼠,取空肠、末端回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肠道炎症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肠道各部位组织中IL-12和IL-4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感染后2周体重增长率为-1.08%±1.08%,明显低于正常组(3.09%±1.35%,P〈0.05),感染后8周体重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感染后2周肠道炎症明显,感染后8周肠道无明显炎症表现。在结直肠扩张压力为30、45和60mmHg(1mmHg=0.133kPa)时,模型组AWR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疼痛阀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小鼠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组织中IL-12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IL-4mRNA及蛋白在各肠段中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IBS小鼠肠道组织中存在Th1/Th2平衡漂移,为PI—IB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龙艳芹童晶晶钱伟侯晓华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白细胞介素
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症状特点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了解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所有患者进行连续闾卷调查,按照罗马Ⅱ标准诊断功能性肠病,以器质性肠病作为对照,分析研究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有1820人参加调查。功能性肠病患者较之器质性患者,女性所占比例为大(51.79%比48.21%,P<0.05),前者发病年龄较后者为轻,[(41.30±0.39)岁比(66.28±0.51)岁.P<0.05]。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中功能性肠病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而器质性肠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器质性肠病所占比例超过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肠病较之器质性肠病者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泻、便秘、大便不尽感发生率高(P值均<0.05),腹泻便秘交替、肛门坠胀感、大便窘迫感及手辅助排便等症状在功能性及器质性肠病中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功能性肠病伴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较之器质性肠病明显增高(P<0.05)。功能性较之器质性肠病上腹痛、上腹胀、恶心、食欲下降、早饱、反酸、反流、烧心发生率为高(P值均<0.05),上腹不适和呕吐在功能性及器质性肠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肠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症状等有明显差异,临床上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将有助于初步鉴别。
龙艳芹侯晓华
关键词:问卷调查
RNA干扰抑制IL-23表达对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黏膜固有层DC活化Th17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黏膜固有层树突细胞(DC)诱导活化Th17细胞与肠道感染消退后肠黏膜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有关。推测DC可能系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23(IL-23)活化Th17细胞。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DC分泌IL-23,探讨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黏膜固有层DC活化Th17细胞的机制。方法:建立旋毛虫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模型,以免疫磁珠分选肠黏膜固有层DC和脾脏CD4+T细胞。构建、鉴定小鼠IL-23小发夹RNA(shRNA)干扰质粒,以脂质体法转染DC(A组)以抑制IL-23表达,同时设置转染空脂质体的DC(B组)和转染无关序列shRNA干扰质粒的DC(C组)作为对照。各组DC与CD4+T细胞共培养120 h,以单独培养的CD4+T细胞(D组)作为对照。以ELISA方法检测DC转染前后培养上清液中的IL-23水平,以及DC与CD4+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和CD4+T细胞单独培养上清液中的IL-17水平。结果:A组DC培养上清液中的IL-23水平较转染前显著降低(P<0.05),B、C两组转染前后IL-23水平无明显变化。A、B、C组DC与CD4+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7水平均较D组显著增高(P<0.05),其中A组显著低于B、C两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黏膜固有层DC可能通过分泌IL-23活化Th17细胞,参与维持肠道感染消退后肠黏膜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
汪之沫王文峰龙艳芹汪欢钱伟侯晓华
关键词: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23RNA干扰
不同性别患者下消化道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特点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患者下消化道功能性疾病(Lower functional digestire disorders,LFDs)临床症状特点的差异。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在我科门诊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所有患者进行连续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Ⅱ标准诊断LFDs,分析比较男女患者LFDs的临床特点。结果(1)在被调查的1986例中,实际应答人数1820例,应答率为91.64%。共统计出LFDs952例,其中女性493例,男性459例,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LFDs中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男性大(P<0.05),二者平均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LFDs患者均以35~40岁年龄段内人数最多。40岁以下的LFDs患者以男性所占比例为大,而40岁以上的LFDs患者以女性所占比例为大。(2)男女LFDs中,均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最多见,男性IBS以D-IBS最多见,其次为C-IBS(64例),A-IBS(13例);而女性IBS以C-IBS(186例)最多见,其次为D-IBS(116例),A-IBS(25例);男性功能性腹泻(45例,9.80%)发生率高于功能性便秘(26例,5.66%)。而女性患者中后者(37例,7.51%)高于前者(18例,3.65%)。(3)所调查的肠道症状中,女性LFDs患者腹痛、便秘、肛门坠胀感、手辅助排便及便后腹部症状缓解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值均<0.05),而男性腹泻和大便窘迫感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值均<0.05);腹胀、腹部不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不尽感的发生率在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女性LFDs患者中重叠有上消化道症状者(248例,50.30%)多于男性(201例,43.79%)(P<0.05),其中恶心、食欲下降、反酸、反流、烧心等症状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P值均<0.05),上腹痛、上腹胀、上腹不适、呕吐、早饱等症状的发生率在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不同性别LFDs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各种消化道症状的发生存在着差异,对其认识有助于更进一步地了解LFDs的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龙艳芹侯晓华
关键词:胃肠疾病问卷调查性别因素
发现肝囊肿,不必急于治疗
2007年
随着肝脏影像检查(B超、CT等)的广泛应用,不少人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肝囊肿以后,心情会变得很焦虑,一再要求医生想办法把囊肿去除。那么,肝囊肿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会不会癌变?到底该如何处理?听听专家的说法。
徐可树熊汉华龙艳芹
关键词:肝囊肿影像检查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模型建立过程中肠道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观察旋毛虫急性感染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小鼠建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不同阶段,肠道组织中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表达的变化.方法 旋毛虫幼虫囊胞(350~400条)感染成年NIH小鼠,分别于感染后0、2、4、8、12周测量小鼠体重,并于每个观察时间点测最腹壁回撤反应(AWR)以评估感染后小鼠对结直肠扩张的内脏敏感性,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取末端回肠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肠道炎症情况.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时间点小鼠末端回肠IL-12、IL-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感染后2、4周小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31.1±3.7)g比(35.6±2.7)g,(36.1±3.4)g比(39.8±2.7)g,均P〈0.05],感染后8、12周小鼠体重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后2周肠道急性炎症明显,4周炎症开始恢复,感染后8周至12周肠道无明显炎症表现.在结直肠扩张压力为30、45、6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感染后各时间点小鼠AW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2周时为最高(2.60±0.55比1.00±0.35,2.90±0.20比1.50±0.70,3.30±0.50比2.00±0.35,均P〈0.05).感染后8周可作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成功模型.感染后小鼠末端回肠组织中IL-1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以2周时为最高(0.77±0.04,0.40±0.05),4周(0.45±0.04,0.30±0.07)、8周(0.42±0.03,0.25±0.05)、12周(0.39±0.02,0.24±0.04)时依次降低但仍均高于对照(0.34±0.04,0.15±0.07,均P〈0.05);IL-4 mRNA及蛋白表达在2周时升高(0.42±0.04,0.33±0.05),4周时(0.20±0.02,0.14±0.02)接近对照组(0.19±0.04,0.13±0.06),8周(0.10±0.03,0.08±0.03)至12周(0.08±0.03,0.06±0.03)时降低(均P〈0.05).结论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小鼠肠道组织中Th类细胞因子在模型发展的不同阶段处于不同的表达�
龙艳芹童晶晶钱伟侯晓华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细胞因子类内脏敏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