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昌菊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生态
  • 4篇法律
  • 3篇中国生态
  • 3篇生态文明
  • 2篇生态立法
  • 2篇生态危机
  • 2篇文明建设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国际生态
  • 2篇法律保护
  • 2篇《我们共同的...
  • 1篇道法
  • 1篇道法自然
  • 1篇行政
  • 1篇抑商
  • 1篇异化消费
  • 1篇政府
  • 1篇政府生态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文化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0篇龚昌菊
  • 6篇庞昌伟
  • 1篇张新

传媒

  • 1篇商业时代
  • 1篇理论导报
  • 1篇中国民族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法商论坛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第一届京津高...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性消费对中国市场经济秩序规范的功能与作用
2013年
消费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消费社会"人为物所役",消费偏离最初满足人生存需求目的,发生异化消费。十八大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对消费提出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模式。理性消费、消费伦理道德能有效正确反映市场供需状况,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功能与作用。
龚昌菊庞昌伟
关键词:异化消费绿色消费模式市场经济秩序
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法律保护研究
2010年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产物,是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具有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是条有效的途径。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在开发、利用中出现诸多问题,需要设立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运用法律的手段加以保护,从而提升其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龚昌菊
关键词:民族文化产业法律保护
中西生态文化视域下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转型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众生平等"生态伦理思想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意蕴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生思想,可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所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一种保守的环境主义理论,"技术决定论"色彩遮蔽了生态危机制度性矛盾的解决。中国应通过弘扬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建立生态政治文化,实现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转型。
庞昌伟龚昌菊
关键词:生态文化生态现代化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成因及启示被引量:1
2014年
"重农抑商"政策是旧中国封建统治者一贯奉行的治国安邦之策。的确,在封建社会,它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封建统治,推动社会进步。但自15、16世纪后,其局限性逐渐显露,深深影响和制约中国发展,最终导致贫穷、落后的社会格局。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应从本国情出发,继续重视"三农"问题;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
龚昌菊庞昌伟
关键词:重农抑商重商主义
中西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7
2015年
生态伦理学基本理论是关于自然的价值与自然的权利以及人对自然的态度问题。中西方生态伦理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都有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中西生态伦理文化互补中,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本土化的生态伦理学,极为重要。文本试图从宏观视野,对中西生态伦理思想文化资源进行简明梳理、整理,为确立生态伦理观,解决现代化相关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庞昌伟龚昌菊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值得借鉴的国际生态文明制度
2014年
国际生态文明立法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工业文明引起的生态危机。1972年,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窃,规定生态文明权、代际正义,开创国际生态立法之先河,为生态立法提供了价值导向与理论基础。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宣言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
龚昌菊庞昌伟
关键词:生态危机《我们共同的未来》生态立法生态文明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构建
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与自然之间权利义务的分配,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法律是控制生态危机的一种手段,我国生态文明需要法治的保障,通过立法、执法、...
龚昌菊
关键词:法律制度生态文明
文献传递
生态文明善治型政府建设及其法律规制被引量:4
2014年
生态善治型政府建设的目标是法治、有限、服务、生态政府。遵循法治、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生态治理权责。把政府间生态文明建设利益纳入法律控制机制、违宪审查权力制衡轨道,并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进行法律规制。
龚昌菊张新
关键词:法律规制法律责任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的价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在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贵州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贵州民族特色及区域文...
龚昌菊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传递
值得借鉴的国际生态文明制度
2016年
国际生态文明立法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工业文明引起的生态危机。1972年,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规定生态文明权、代际正义,开创国际生态立法之先河,为生态立法提供了价值导向与理论基础。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宣言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1992年,“可持续发展”原则成为各国发展战略和生态立法指导思想。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倡议:建立一个崇尚人性、公平和相互关怀的全球社会。2012年,可持续发展大会宣言《我们憧憬的未来》“达成新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
龚昌菊庞昌伟
关键词:生态危机《人类环境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生态立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