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增勇

作品数:18 被引量:22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新生代
  • 5篇断裂带
  • 5篇盆地
  • 5篇郯庐断裂
  • 5篇郯庐断裂带
  • 5篇裂带
  • 3篇地球物理
  • 3篇地球物理场
  • 3篇油气
  • 3篇油田
  • 3篇渤海湾盆地
  • 2篇地学
  • 2篇地学断面
  • 2篇地震属性
  • 2篇断裂发育
  • 2篇油藏
  • 2篇深部构造
  • 2篇深部构造特征
  • 2篇微相
  • 2篇微相研究

机构

  • 14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18篇丁增勇
  • 13篇王良书
  • 10篇钟锴
  • 9篇张鹏
  • 6篇刘绍文
  • 4篇徐鸣洁
  • 2篇李成
  • 2篇张鹏
  • 1篇刘毅
  • 1篇高彦楼
  • 1篇田纳新
  • 1篇万晓玲
  • 1篇刘红
  • 1篇许华明
  • 1篇许华明
  • 1篇陈文学
  • 1篇徐震
  • 1篇胡文瑄
  • 1篇衣英杰
  • 1篇赵博宇

传媒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第四届全国沉...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岩石圈瞬态热流模型重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热历史被引量:9
2008年
以孔隙度、热导率、地层温度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作为校准,利用BasinMod软件建立了一维岩石圈瞬态热流模型,挑选渤海湾盆地内资料相对齐全且靠近沉积一沉降中心的9口深钻孔,对新生界地层热历史进行了重建。模型中考虑了沉积压实、非均一热导率结构、沉积层和地壳的放射性生热以及沉积充填和剥蚀作用的热效应。作为检验和对比,模拟了双层伸展裂谷模型热流和不变的现今热流两种情形,结果表明:除了东营末期剥蚀地层厚度较大的局部地区以外,渤海湾盆地大部分地区新生界沉积层的现今地层温度皆因深埋作用而处于其所经历的最高温度,但现今热流却不是其经历的最大热流;最大热流出现在东营组地层遭受剥蚀的末期,距今约16-20Ma,最高地表热流值高于现今9%~23%。简单裂谷热流模型不能反映由古温标和井底温度所记录的热流史,而瞬态模型包含了更多的地质信息,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因素,由此所预测的热历史可能与渤海湾盆地岩石圈和沉积层在新生代期间所经历的实际热演化史更加吻合。
丁增勇王良书胡文瑄张鹏刘绍文米宁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岩石圈沉积层新生代热历史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发育机制研究
本文利用断层落差法对济阳坳陷断裂活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中生代以NW向断裂活动为主;新生代早期盆地发育受NW向和NE向断裂共同控制;沙四期后,以NE...
张鹏王良书丁增勇钟锴
关键词:发育机制
济阳坳陷及鲁西隆起区中、新生代伸展与断裂活动特征被引量:12
2008年
济阳坳陷与鲁西隆起具有相同类型的结晶基底。选取这两个地区近年来3条有代表性的大跨度深层反射地震剖面,重建盆地沉积岩层埋藏史,通过反复拟合盆地内部构造形态,定量计算各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构造运动学参数,详细解析了基底伸展变形过程。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与鲁西隆起区基底伸展及断裂活动在时空上很不均衡,两个地区古近纪伸展变形强度均显著大于中生代;古近纪济阳坳陷南北向地壳伸展率和伸展速率均为东西向的两倍以上。
丁增勇王良书张鹏钟锴刘绍文
关键词:鲁西隆起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构造演化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拉美地区在世界油气资源中所处地位不断提高,奥连特盆地属于该地区勘探与开发程度较高的重要含油气盆地。为加深对奥连特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控藏规律的认识,将奥连特盆地构造演化史大体划分为古生代被动陆缘、中生代弧后裂谷及新生代弧后前陆3个阶段。根据断裂发育及沉降-沉积特征,将奥连特盆地划分为西部次安第斯构造带、中部构造带及东部前陆斜坡构造带3个构造单元。构造演化对该盆地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中部构造带西(早)安第斯阶段多形成低幅背斜圈闭,西部、东部构造带东(晚)安第斯阶段分别以形成逆冲断背斜型圈闭和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为主。
丁增勇陈文学熊丽萍林卫东许华明田纳新
关键词:不整合油气运移油气聚集
南华北盆地群岩石圈热-流变结构被引量:6
2006年
结合南华北盆地群现代地温场资料和深部地震测深资料及岩石热物性参数,对南华北盆地群的热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华北盆地群平均热流值为53.7mW/m^2,地幔热流为30~34mW/m^2,莫霍面温度为500~550%,热岩石圈厚度为110~130km。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岩石圈流变模拟,探讨了研究区的岩石圈流变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南华北盆地群岩石圈强度为(7.6~23.3)×10^12N/m,具有显著的“三明治”结构。上地壳表现为脆性变形,中、下地壳为韧性的流动变形。这一分层变形机制决定了南华北盆地群的成盆演化动力学过程。
张鹏王良书刘绍文李成丁增勇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差异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研究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近年来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和突破。该盆地具有极其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其结晶基底就具有鲁西型、太行山型及其它过渡类型。盆地内部重磁场、地震活动性、热状态及其深部构造均存在着显著...
丁增勇
关键词:油气勘探油藏地质渤海湾盆地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Horm-Nantu油田纳波组潮坪微相研究
以小层为基本单元,利用岩心、录井资料对潮坪沉积环境中各微相类型进行了有效识别和划分,建立了潮坪相沉积模式。结合测井解释,总结出不同环境中所形成的岩石记录的沉积特征以及各类沉积单元在测井曲线上的特殊响应。同时借助地震属性和...
丁增勇陈文学高彦楼刘毅陈诗望衣英杰赵博宇
关键词:展布特征地震属性
文献传递
海外多层叠合油藏中后期开发潜力及调整对策--以V油田为例
海外油田开发过分强调投资成本和短期经济效益等因素,一般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多层合采,测试资料少。海外多层叠合砂岩油藏含油层系多,油水关系复杂,开发历史长,生产井段长,生产措施多,导致剩余油分布、开发潜力、开发调整方向不明确...
许华明刘红姚合法张文中万晓玲丁增勇
关键词:油藏数值模拟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Horm-Nantu油田纳波组潮坪微相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以小层为基本单元,利用岩心、录井资料对潮坪沉积环境中各微相类型进行了有效识别和划分,建立了潮坪相沉积模式。结合测井解释,总结出不同环境中所形成的岩石记录的沉积特征以及各类沉积单元在测井曲线上的特殊响应。同时,借助地震属性和反演技术确定不同层位的潮道走向及砂体延展范围,从而在井资料有限的条件下获得了研究区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研究认为,Horm-Nantu油田上白垩统LU和M1层主要发育潮坪沉积体系。LU自下而上整体上粒度由粗变细,下部LU-4、LU-3两小层均发育厚度大、物性好的潮道砂体,由海向陆延伸较远。LU-2小层只有向海一侧发育了小范围的粗粒潮道沉积,大面积为泥质沉积,垂向上形成了典型的海退型进积序列。LU-1小层未发育潮道沉积,粒度较粗的仅为砂坪沉积。M1自下而上为两次潮汐周期沉积而成,下部M1-2小层发育两个规模较大的主潮道,潮道方向自南西向北东延伸;上部M1-1小层只发育一个潮道,是在另一轮的潮汐周期内的混合坪环境而形成的。
丁增勇陈文学高彦楼刘毅刘毅衣英杰衣英杰
关键词:地震属性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被引量:65
2007年
本文从航磁、重力以及地学断面等地球物理资料入手,对郯庐断裂(即郯城—庐江断裂)带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郯庐断裂带的各段的运动学性质,并对郯庐分段差异性的成因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各段的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华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主要影响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而西太平洋俯冲的弧后扩张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地幔底辟则是沈阳—渤海段活动的主控因素。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多期地质事件造成区域构造动力多次改变,使郯庐断裂带经历了多期的构造体制转换,并造成了各段活动特征的巨大差异性。
张鹏王良书钟锴丁增勇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地球物理场分段性中新生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