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作品数:13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FADD和Daxx的表达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Fas 相关蛋白 FADD 和 Daxx 在缺血半暗带的表达变化。方法①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模型,缺血2 h 后恢复再灌注,再灌注后1、3、6、12和24 h 处死动物。RT-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 等方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 FADD、Daxx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变化;②免疫荧光双标分别标记神经元核区和 FADD 及 Daxx 蛋白染色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二者在缺血再灌注前后神经元的定位。结果再灌注3 h 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少量的 FADD mRNA 和蛋白表达(mRNA:0.441±0.038;蛋白:156.78±13.04),模型组 FADD mRNA 和蛋白表达变化一致,在再灌注3 h 开始上升(mRNA:0.628±0.059,P<0.0l;蛋白:131.28±5.99,F=15.692,P<0.01),12 h 达到高峰(mRNA:0.971±0.070,F=56.233,P<0.01;蛋白:104.36±8.55,P<0.01),24 h 显著下降(mRNA:0.551±0.042,P<0.05;蛋白:123.01±11.87,P<0.01),模型组 FADD mRNA 和蛋白表达变化一致,在再灌注3 h 开始上升(P<0.01),12 h 达到高峰(P<0.01),24 h 显著下降(P<0.05);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较高的 Daxx mRNA 和蛋白表达;模型组 Daxx mRNA 和蛋白表达变化一致,再灌注3 h 开始上升(P<0.01),此后持续上升,一直至24 h 仍维持较高水平表达(P<0.01);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 FADD 的免疫活性位于胞质,Daxx 的免疫活性从胞核向胞质移位。结论大鼠脑缺血急性期 FADD、Daxx mRNA 和蛋白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促凋亡作用。 胡跃强 肖波 毕方方 丁玲关键词: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衔接蛋白质类 信号传导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依达拉奉的干预 目的:死亡受体Fas所介导的凋亡通路主要包括Fas-FADD-Caspase-8和Fas-Daxx-ASK1两条。其中FADD 和Caspase-8在多条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Daxx则在基因转录和细胞凋... 胡跃强 肖波 毕方方 丁玲 刘照 刘卫平关键词:依达拉奉 FAP 再灌注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凋亡相关基因 文献传递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后FADD、caspase-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caspase-8蛋白的表达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2 h后再灌注不同时相缺血半暗带FADD、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DD、caspase-8蛋白的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3 h明显上升,再灌注12 h达高峰(P<0.01),至再灌后24 h明显下降。依达拉奉能显著下调其表达(P<0.01,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FADD、caspase-8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提示二者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其表达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胡跃强 肖波 毕方方 丁玲关键词:脑缺血 FADD CASPASE-8 依达拉奉 伴有房间隔缺损的脑动静脉畸形一例报告 2005年 舒孔亮 胡珏 肖波 龙小艳 肖岚 林祐成 江利敏 丁玲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脑动静脉畸形 发作性意识丧失 肢体活动障碍 肢体抽搐 二便失禁 Isaacs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罕见的Isaac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例lsaac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连续性肌肉颤搐,睡眠不消失。肌电图发现持续的自发运动电位发放。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控制症状较好。结论:颤搐表现结合肌电图是诊断本综合征关键,控制症状可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并可进行免疫治疗。 丁玲 肖波 李静 胡跃强 叶玉琴3例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ip id storagy myopathy,LS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LSM,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临床以近端肌无力、萎缩为主要表现,有运动不耐受特点,肌电图示以肌源性损害为主,可合并神经源性损害,肌酶以CK和LDH升高为主,对激素反应早且明显,病理特征是Ⅰ型肌纤维内大量脂质颗粒沉积。结论LSM临床无特征性表现,确认依赖于肌肉病理学检查。 丁玲 毕方方 杨欢 肖波 刘拓恩 熊舸 胡跃强 梁静慧关键词:脂质沉积 肌病 病理 脂质沉积性肌病2例报告 2006年 张宁 舒孔亮 肖波 李国良 粱静慧 林祐成 江利敏 丁玲关键词:脂质沉积性肌病 脂肪酸代谢 肌纤维 ISM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45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PP)的可能发病机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5例TP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结果: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发作性肌无力表现,血清钾均低于正常,予补钾、抗甲亢治疗,获满意效果。结论:TPP的发病可能与甲状腺素、交感神经兴奋、RAAS激活及免疫、遗传因素有关,与雄激素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表现与周期性麻痹极其相似,易误诊;治疗上主张持续补钾、补充硫酸镁、积极抗甲亢,其中抗甲亢是治疗的关键。 林涛 丁玲 唐铁钰关键词:甲亢性周期性麻痹 发病机制 补钾治疗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及病因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病因。方法对11例确诊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10例,视乳头水肿8例,脑膜刺激征7例,意识障碍4例,抽搐3例,视力障碍2例;9例发现各种血液高凝因素;10例MRI+MRV发现脑静脉或静脉窦异常信号,其中2例合并出血;早期抗凝及纤溶治疗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1例。结论MRI+MRV对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及纤溶治疗安全、效果好。 林涛 周琳 丁玲关键词:颅内静脉血栓 病因分析 磁共振静脉成像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FADD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 2007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FADD)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DD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ADD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半暗带脑皮质内FADD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于缺血灌注后3h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2h达高峰(P<0.01),至再灌注后24h明显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DD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提示FADD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胡跃强 肖波 刘泰 毕方方 丁玲关键词: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