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丽
- 作品数:24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Ⅱ型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Ⅱ型树突状细胞(pDC2)的数量及其功能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人外周血中pDC2数量的变化以及其产生α干扰素的能力进行了检测,同时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肝炎患者外周血pDC2的百分数(O.096±0.086)较正常人(0.304±0.093)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别是慢性肝炎患者pDC2产生IL-12及IFNα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01);而CD4^+/CD8^+的比值则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同时发现在HBVDNA(+)的患者中其pDC2的百分数和CD4^+/CD8^+的比值分别为0.087±0.054和1.95±0.562,均明显高于HBVDNA(-)患者(分别为0.043±0.031和1.44±0.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pDC2的数量和其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降低,后者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的进展以及血清中HBVDNA阳性有关。
- 邢利和马文平张效双邵祥稳丁秀丽彭建宇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树突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
- 慢性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体外负载抗原后的抗病毒作用
- 2006年
- 近来在抗肿瘤免疫研究中发现,树突状细胞(DC)在抗原的提呈及激活淋巴细胞使其成为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方面有重要作用,因而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慢性肝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诱导扩增,DC在未成熟阶段摄取纯的HBsAg后发育为成熟的DC,再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特异性CTL对2.2.15细胞培养液中HBeAg和HBsAg的表达抑制以及产生IFN-γ和IL-12的情况。
- 邢利和马文平王友臣彭建宇丁秀丽张效双邵祥稳
- 关键词: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慢性肝炎患者体外诱导扩增抗病毒作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特异性CTL
- 献血者AxB亚型鉴定被引量:1
- 2009年
- 史恩祥丁秀丽范海丽王伟温艳平王苗武
- 关键词:ABO血型献血者
- 军事训练致重症劳力性热射病血液保障分析——附2例报告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重建凝血-抗凝系统平衡的血液保障特点,为能够获得及时足量有效的血液成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治2个病例均为既往体健男性,在同一时间段、同样环境条件、同等训练强度下患劳力性热射病。根据病情程度选择血液成分种类、治疗方式、用量大小、用血时限。结果患者发病后TEG提示血液明显低凝状态,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功能不足,并呈进行性变化,需补充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病例1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病例1在<8 d内输注单采血小板26 U、新鲜冰冻血浆31 710m L、冷沉淀110 U,经治疗48 d康复出院。病例2在3 d内输注单采血小板2 U、新鲜冰冻血浆3 800 m L,冷沉淀20 U。经治疗8 d康复出院。结论患者因病情程度不同,血液的使用差别较大,血液成分种类选择、用量大小、治疗方式、用血时限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认为劳力性热射病的血液保障工作要做到"六早",及早介入到院前急救前接后送阶段,做到病情程度早了解,患者血型早知道,库存血液早准备,应急预案早实施,及早实施早期目标导向凝血治疗,确保血液成分供的上、救得及、效果好。
- 史恩祥王伟温艳平丁秀丽贺丽娜赵燕
- 关键词:劳力性热射病军事训练血液保障
- 产妇血清ACA和抗β2-GP1抗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产妇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不良妊娠产妇13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正常分娩产妇1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产妇血清ACA及各亚型(ACA-IgA、ACA-IgG、ACA-IgM)、β2-GP1抗体及各亚型(抗β2-GP1-IgA、抗β2-GP1-IgG、抗β2-GP1-IgM)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围产儿死亡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产妇血清ACA-IgG与ACA-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抗β2-GP1-IgG及β2-GP1-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产妇血清ACA、抗β2-GP1抗体及联合检查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血清抗ACA-IgA、抗β2-GP1-IgA、抗β2-GP1-IgM抗体水平与围产儿死亡具有相关性(r=0.3126、P=0.018,r=0.3078、P=0.007,r=0.4012、P=0.021)。结论:血清ACA各亚型及抗β2-GP1各亚型抗体检测可用于评估不良妊娠结局。
- 崔佳郭莹刘巧丁秀丽
- 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酶联免疫吸附法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复苏后生物学性状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冻存前与冻存复苏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从我院产科健康剖宫产产妇捐献的脐带中分离得到hUCMSCs,观察其生长情况,检测其表面抗原,并将第3代hUCMSCs采用梯度冷冻技术冻存6个月,比较冻存前及冻存复苏后hUCMSCs的形态、增殖、染色体、免疫表型情况及多向分化能力。结果冻存前及冻存复苏后,hUCMSCs形态无明显差异,均呈典型梭形,贴壁生长;荧光强度、平均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曲线、免疫表型相似。冻存复苏后的hUCMSCs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结论 hUCMSCs经冻存复苏后生物学特性仍保持稳定。
- 王友臣柴亮史恩祥刘建玲丁秀丽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带生物学
- 对坑道空气真菌数卫生标准的建议
- 本文通过对人员密集场所及居住环境空气真菌数及细菌和真菌比值的调查,为坑道空气真菌数卫生标准建议值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和沉降法同时监测空气中细菌总数及真菌数.结果:11个不同场所空气细菌总数撞击法平均2062cfu/m...
- 郑世英韩素珍张永良肖颖欣许坤苏丽娜丁秀丽
- 关键词:坑道卫生标准
- 文献传递
- 军队医院血液中心平战结合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温艳平史恩祥张卫杰丁秀丽王苗武郝千飞
- 关键词:血液中心输血科平战结合野战医疗
- HBsAg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应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用HBsAg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效应。方法从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DCs,在DCs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刺激,将成熟后的DCs与自身T淋巴细胞体外共培养,5天后收集T细胞,分组加入2.2.15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收集第1、3、5和7天的培养上清液,检测其HBeAg和HBsAg的分泌情况以及其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产生的IFN-γ和IL-12的含量。结果经抗原刺激后的DCs刺激自身T淋巴细胞增殖可明显加强其细胞毒作用,同时其产生的IFN-γ和IL-12的浓度明显高于未经抗原刺激的DCs组(P<0.05)和对照组PBMC(P<0.01)。经抗原激活的T细胞可有效地抑制HBeAg的表达,但未发现对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体外经HBsAg刺激后的DCs激活的自身T细胞可明显地增强细胞毒作用并可提高产生IFN-γ和IL-12的含量,从而显著地抑制2.2.15细胞上清中HBeAg的表达,致敏后的DCs疫苗体外可有效地起到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应。
- 邢利和马文平王友臣彭建宇丁秀丽张效双邵祥稳
- 关键词:树突细胞抗病毒作用肝炎乙型细胞因子类
- 军事坑道对人体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探讨半密闭军事坑道环境对人体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在半密闭军事坑道中随机选取2个房间作为实验用房间,每个房间进驻6名战士,观察进驻坑道前后与坑道实验时人体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CD16+)、B细胞(CD19+)水平以及血常规18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进驻坑道第5天,进驻人员血红蛋白含量为(157.30±8.43)g.L-1,与进驻前的(157.17±8.46)g.L-1和出坑道后的(153.40±9.36)g.L-1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进驻前和出坑道后相比较,进驻第5天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8+百分数显著降低(P<0.05),CD4+百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NK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P<0.05),B细胞百分数显著降低(P<0.05),血常规中的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短期半密闭坑道环境对人体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等血液生化指标没有影响,有可能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变化,但总体处于代偿状态,离开坑道后均能恢复正常。
- 邢利和马文平郑世英许坤彭建宇王友臣丁秀丽曹媛媛
- 关键词: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