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燕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沙市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浓度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浓度的影响。方法将起病4.5h以内符合溶栓条件的脑梗死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起病超过4.5h的脑梗死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尿激酶100万单位静脉注射,24h后予以阿司匹林300mg口服;对照组入院后即予以阿司匹林300mg口服。两组均予以降脂抗动脉硬化、脑保护、康复等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及血清MMP-9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逐步降低,且1、3、14d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7±1.53)分vs(15.67±1.78)分,t=8.35,P=0.03;(8.15±1.40)分VS(12.72±3.31)分,t=6.62,P=0.03;(5.87±1.03)分V8(11.92±2.05)分,t=13.70,P=0.01]。治疗后1、3、14d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84±37.51)ng/mlvs(316.90±36.75)ng/ml,t=3.37,P=0.00;(309.11±37.71)ng/mlvs(348.39±15.26)ng/ml,t=5.02,P=0.04;(264.68±31.91)ng/mlvs(302.81±36.30)ng/ml,t=4.10,P=0.03]。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少MMP-9的产生。
- 余辉云向入平万燕禹小杜王理
-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神经症性障碍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资料,以入院30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为观察组,以30d内未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因素、疾病史因素、吸烟史因素、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各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及吸烟史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与D-二聚体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可与多项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因素开展预防性干预。
- 李红苗傅敏王理何颖万燕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 无症状性脑梗死106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体检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的SCI患者(病例组)和100例同期体检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脑梗死者(对照组)分别行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病例组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结果:SCI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94.44%),病灶主要分布于基底节52例(49.06%)、放射冠21例(19.81%)和内囊19例(17.92%),多病灶患者64例(60.38%),高于单病灶患者42例(39.62%);病例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颅CT和MRI检查是SCI的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是SCI的危险因素。
- 余辉云万燕向入平禹小杜
-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30例原因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例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介入治疗),4例行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结果 26例进行介入治疗患者全部成功,1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治疗完全康复,4例开颅手术夹闭患者3例成功、1例术中出血后留下后遗症。结论介入技术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提供了崭新的治疗方法。
- 余辉云禹小杜万燕王理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