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剑
- 作品数:17 被引量:149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层医院慢性咳嗽经验性治疗的程序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建立慢性咳嗽经验性治疗的程序。方法从146例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中筛选出102例原因不明者,依据不同的疑诊病因划分为四组,按照既定程序分别实施经验性治疗,统计治疗后总有效率,并依据有效的治疗方案推断相应病因,初略了解病因分布情况。结果门诊就诊的14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有44例患者经筛选明确了病因;102例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接受了经验性治疗,73例(71.6%)患者治疗有效;推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CVA-EB-AC)者38例(37.3%),推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者27例(26.5%),推断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者8例(7.8%);治疗无效者判定为无法推断,共计29例(28.4%)。结论经验性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慢性咳嗽治疗方法,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但治疗前应尽可能完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需规范。
- 何剑
- 关键词:慢性咳嗽
- 阿奇霉素对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本实验4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steroid,ICS)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β2-agonists,LABA)组(A组)和ICS加LABA组(B组),治疗12周后,用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细胞因子IL-4、IL-5、IL-8、IL-10、IL-13、TNF-α、IFN-γ的浓度变化,并评估阿奇霉素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哮喘诱导痰细胞因子的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诱导痰标本内细胞因子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阿奇霉素联合ICS和LABA治疗哮喘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程度,调节Th1/Th2平衡。
- 朱柠何剑陈小东
- 关键词:哮喘阿奇霉素诱导痰细胞因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 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体会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肺部CT表现:61.9%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23.8%表现为肺部浸润实变影,15.7%为混合病灶。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呈阳性。确诊患者11例,其中开胸手术确诊2例,TBLB确诊1例,CT引导肺穿刺活检确诊7例,穿刺液培养阳性1例;临床诊断10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在接受氟康唑和氟胞嘧啶治疗3月后,所有患者肺部病灶均明显吸收。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应优先考虑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组织;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反应可进行临床诊断。
- 何剑朱柠陈小东
-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138例患者,分析临床特征,评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患者中,23例发生气胸,发生率为16.67%;34例发生出血,发生率为:24.64%。基础肺功能、肿块直径、位置及病变类型可显著增加气胸的风险;肿块直径、活检枪型号则增加出血的风险。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安全性好。气胸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基础肺功能、肿块直径、位置及病变类型;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肿块直径及活检枪型号。
- 朱柠何剑夏敬文龚益董樑张静陈小东
- 关键词:肺穿刺计算机断层扫描并发症影响因素
- 支气管镜联合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痰涂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联合使用多种介入诊断技术对于痰涂阴性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收治的62例通过介入技术确诊的痰涂阴性肺结核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62例痰涂阴性肺结核病例,通过支气管镜直视下行冲洗、刷检、活检,阳性检出率为43.5%,加做支气管镜肺活检后,阳性检出率为59.7%;有22例接受了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阳性检出率为81.8%;支气管镜联合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总阳性检出率88.7%。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痰涂阴性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
- 何剑朱柠陈小东
- 关键词:支气管镜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 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治疗药物被引量:3
- 2004年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目前的治疗主要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白三烯类药物和免疫治疗等。其中糖皮质激素是一线治疗用药,ICS和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由于不良反应较小,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联合使用ICS和LABA,可以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少ICS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陈小东何剑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
- 呼出气一氧化氮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CVA患者FeNO与支气管激发试验中PD20-FEV1.0的相关性,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华山医院呼吸科同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FeNO测定的53例慢性咳嗽患者,其中CVA组40例,BPT(+)为33例;非CVA组13例,无BPT(+)患者。分析两组结果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者对CVA的诊断价值。结果 CVA组FeNO结果显著高于非CVA组(P=0.0078)。咳嗽变异性患者的FeNO与BPT-PD20-FEV1.0值呈明显的负相关(r=-0.35,P=0.049)。ROC示FeNO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95%CI为0.59-0.84,明显小于BPT的AUC(0.91,95%CI,0.80-0.97)。结论 FeNO检测虽然能反映CVA患者气道炎症水平,但诊断价值低于BPT,不能依靠其确诊CVA。
- 朱柠何剑陈小东
- 关键词:呼出气一氧化氮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
- 云南省某县内科医师对呼吸系统常见病诊治认知调查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评估云南省某县临床医师对呼吸道常见病诊断与治疗的认知水平。方法对六家县级及县级以下医院77名基层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认知状况。结果对CAP:71.43%的医师能够正确回答出CAP最常见的病原体;正确了解常用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和诊疗指南者分别占27.27%和25.97%;接受过相关继续教育者占22.08%。对慢性咳嗽:正确了解常见病因和病程者分别占9.09%、24.68%;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比例高达84.42%;所有医师均不了解诊疗指南,也未接受过相关继续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无一人具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知识;所有医师均不了解诊疗指南;仅有10.39%的医师接受过相关继续教育。对COPD:在诊治过程中检查或建议检查肺功能的医师仅占12.99%;仅10.39%的医师知晓肺功能检查的常用判读指标;无一人了解COPD严重程度分级和诊疗指南;仅10.39%的医师接受过相关继续教育。结论基层临床医师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认知度严重不足,继续教育水平低下,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应尽快加强和落实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体系。
- 何剑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医师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针吸活检术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针吸活检术(EUS-TENA)对肺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临床疑诊肺癌患者12例,胸部CT示肺部病变临近食管并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使用富士上消化道超声电子内镜系统和COOK 22G超声活检针,经食管对病变实施针吸活检。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足够的标本量,病理诊断:6例为小细胞癌,4例为腺癌,2例为鳞癌,均未发生与活检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EUS-TENA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患者耐受性好,是对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和纵隔镜检查的有效补充,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鲁燕云何剑
- 关键词:肺癌食管
- 26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治疗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调查和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诊断为CVA的26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总结。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联合支气管扩张剂(A组,98例)、支气管扩张剂(B组,131例)、其他药物(C组,37例)。A组为标准治疗组,B、C组为非标准治疗组。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咳嗽评分、患者对疾病认知是否正确、停药后2年内的复发率、患者对疗效是否满意、ICS治疗的使用情况。结果 266例CVA患者中,能正确认知疾病者占50.4%(134/266)。36.8%的患者接受了标准治疗,其咳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非标准治疗组,疗效满意度较高,2年随访复发率较低;63.2%的患者接受了非标准治疗,其疗效满意度较低,2年随访复发率较高。未使用ICS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主要原因有:担心ICS不良反应(32.7%)、不认可CVA的诊断而拒绝使用(48.2%)、认为ICS装置使用不便(8.9%)。结论目前CVA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和规范化治疗率均较低,应加强宣教,提高患者依从性。
- 何剑朱柠陈小东
- 关键词: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