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在成
- 作品数:19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一种钎杆压入式地下探测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方便有效地探测地下物的钎杆压入式地下探测器,特别适于探测地下蚁巢,其结构由夹体、压杆、夹头和钎杆构成,钎杆插装于夹体的钎杆孔之中,两根压杆从夹体的左右两端对称地插装入压杆孔之中,夹头构件安装在夹体左右两侧...
- 徐兴新吴晋何在成
- 文献传递
- 大气污染对珠江三角洲森林及土壤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 2001年
- 于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3月采用定点测定和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大气污对珠江三角洲森林生长及其土壤酸碱性和肥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初步结果表明 :大气污染引起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大面积、高频率的酸雨 ,主要的污染物有SO2 、NOx、悬浮颗粒物等 ;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大 ,森林土壤pH值降低 ,SO2 - 4和Al3+质量浓度增大 ;马尾松、湿地松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 ,生长衰退甚至死亡 ;但不同树种对大气污染敏感程度不同 ,种植马占相思比马尾松更能增加林地对酸雨缓冲力和提高土壤肥力。
- 骆土寿吴仲民徐义刚周光益何在成
- 关键词:大气污染土壤性质珠江三角洲
- 广州市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淋溶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5
- 2000年
-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3月对广州市白云山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广州市龙眼洞马尾松林两试验点进行了酸雨的监测 ,并测定和分析了林内穿透雨物理量及化学量 ,旨在探讨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养分淋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 1)广州市酸雨占降雨次数的 79.7%或占降雨量的95.1%。 ( 2 )酸雨通过林冠层后 ,pH值明显增加。 ( 3)在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中 ,某些单次降雨出现SO4 2 - 、NO3- 、NH+4 、Al3+、Na+的负淋溶现象 ,说明森林对这些离子 (特别是NO3- 、Al3+)具有吸收作用 ;阔叶林全年的NO3- 和Al3+净淋溶为负值 ,说明阔叶林比马尾松林对这两种离子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 ( 4 )雨水酸度增加 (即 pH值减小 ) ,明显地提高阳离子Ca2 +、Mg2 +、K+和Na+冠层淋溶百分率。 ( 5)NH4 +、SO4 2 - 和NO3- 这 3种离子的冠层淋溶百分率明显地与雨水中SO2 - 4及NO3- 浓度成负相关。 ( 6)SO4 2 - 、NO3- 、NH4 +、Al3+、Ca2 +、Mg2 +、K+、Na+的冠层淋溶序列 ,在白云山常绿阔叶林中为K+>Mg2 +>SO4 2 - >NH4 +>Ca2 +>Na+>Al3+>NO3- ;在白云山马尾松林中为K+>Mg2 +>NH4 +>SO4 2 - >Ca2 +>NO3- >Na+>Al3+,在龙眼洞马尾松林中为K+>Mg2 +>SO4 2 - >NH4 +>Ca2 +>Na+>NO3- >Al3+。
- 周光益徐义刚吴仲民骆土寿李炳球何在成
- 关键词:酸雨马尾松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探地雷达在大坳拦河坝隐患检查中的应用
- 2005年
- 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基本理论、技术参数及测线布置,利用探地雷达对大坳拦河闸坝进行了隐患探测。结果分析显示,铺盖基础存在一定渗透破坏,而且,探测结果得到工程检查的有力支持。
- 高辉周孝平徐兴新吴晋何在成
- 关键词:探地雷达水闸
- 一种钎杆压入式地下探测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方便有效地探测地下物的钎杆压入式地下探测器,特别适于探测地下蚁巢,其结构由夹体、压杆、夹头和钎杆构成,钎杆插装于夹体的钎杆孔之中,两根压杆从夹体的左右两端对称地插装入压杆孔之中,夹头构件安装在夹体左右两侧...
- 徐兴新吴晋何在成
- 文献传递
- 大气污染对珠江三角洲树林影响的研究及经济损失评估
- 徐义刚周光益吴仲民骆士寿何在成涂湘林
- 该成果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广州地区三个监测点林地的降雨、林内穿透水、个土壤层渗透水及溪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统采集和化学分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森林进行了面上调查和采样,广州地区降雨属硫酸盐型,酸雨的形成具有...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气污染生物地球化学生态学
- 三种植物受烃类微渗漏引起生态及光谱变化的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三种植物受烃类微渗漏引起生态及光谱变化的模拟试验研究何在成,吕惠萍,王云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烃类微渗漏,叶绿素含量,反射光谱,模拟试验油气藏烃类微渗漏弓愧地表物质产生物理化学异常主要有下列几项指标[1]:土壤烃组...
- 何在成吕惠萍王云鹏
- 关键词:烃类微渗漏叶绿素含量反射光谱
- 江汉油田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及提取机理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围绕烃类微渗漏造成地表土壤蚀变的褪红、粘土矿化和碳酸盐化等3项标志,在江汉油田进行了相关的地球化学信息和光谱信息研究。在研究土壤成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3项蚀变标志的成分因子;在研究土壤光谱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蚀变成分因子相关的TM波段比值因子;在成分因子及TM波段比值因子的统计分析基础上,探索从室内土壤光谱数据中提取和烃类微渗漏蚀变相关的信息,并为图像特征信息提取奠定了基础。
- 王云鹏丁暄何在成
- 关键词:烃类油田光谱
- NOAA气象卫星AVHRR数据在江汉油气勘查中的应用
- 1993年
- 本文介绍了将NOAA/AVHRR图像数据扩展用于江汉盆地油气资源遥感勘查。将AVHRR的波段5(红)、波段2(绿)、波段1(蓝)假彩色合成的图像能清楚地了解江汉盆地周缘的宏观构造轮廓;取AVHRR的波段1,波段2,波段4作非监督处理分32类,得到该盆地较稳定的湖相沉积范围(即主要的生油岩区);取AVHRR的波段1,波段2和波段5作非监督处理分出了32类,并结合TM资料发现了该盆地3条基底断裂线性构造;用视热惯量制图,了解到该盆地主要的油气区段的视热惯量介于该盆地视热惯量分布的最高与最低之间。
- 何在成丁暄蒋保林王云鹏崔祖强
- 关键词:气象卫星基底构造石油天然气
- 航天遥感探测烃类蚀变信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航天遥感图像以其丰富的地质内涵和宏观性,在地球矿产资源的探测中确立了它应有的地位.80年代以来开展的以油气为找矿对象的遥感方法试验和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已能够利用遥感技术直接圈定地表烃类蚀变异常,从而实现了直接寻找油气藏的目的.本文仅就利用航天遥感技术首次在我国第四纪覆盖区——江汉含油气盆地直接获取烃类蚀变信息的应用研究结果,对该研究领域的探测机理、探测方法作一探讨.
- 丁暄王云鹏何在成
- 关键词:航天遥感烃类蚀变信息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