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文平

作品数:26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12篇盗匪
  • 9篇清末
  • 8篇民初
  • 6篇盗匪问题
  • 5篇民国
  • 4篇政权
  • 4篇秩序
  • 4篇社会控制
  • 4篇清末民初
  • 4篇民国初年
  • 4篇国初
  • 3篇政治
  • 3篇社会
  • 3篇社会秩序
  • 3篇民主
  • 2篇动乱
  • 2篇政权建设
  • 2篇政治精英
  • 2篇社会动乱
  • 2篇孙中山

机构

  • 26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6篇何文平
  • 2篇邱捷
  • 1篇郭永林

传媒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学术研究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历史教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清史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近代史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初年广东的民间武器被引量:15
2005年
民国初年,广东民间有大量武器,这是晚清以来社会动乱、政府控制力减弱的结果。民国以来历届广东政府都力图对民间武器加以管制,但收效甚微。商团事变发生后,政府颁布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法规,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民间武器泛滥的情况。民间武器的大量存在使广东的盗匪问题更加严重,使地方社会进一步武力化。这个问题为我们认识民国初年广东以至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视角。
邱捷何文平
关键词:社会控制民国初年
清末广东的盗匪问题与政府清乡——从社会治理看清朝统治的末势被引量:4
2008年
盗匪问题是清末广东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当时的文献中,常能见到诸如"粤东之盗,甲于天下"的说法。盗匪威胁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少也卷入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起义,危及当权者的统治。为消弭匪乱,稳定社会,清政府当局推行严厉清乡政策,以军事手段打击盗匪,而效果却并不明显。清末广东匪患的严重化以及政府于治理上的疲软处境,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清末社会及清政府垮台的社会基础提供了更广的视角。
何文平
关键词:盗匪问题社会治理
“建国干部”之困:抗战胜利后赣籍青年军复员问题探析
2023年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制定了诸多青年军复员优待政策,期待复员青年军成为新生政治力量,承负“建国干部”的使命。但从江西的青年军复员实际情况来看,赣籍就学复员青年军优待政策多变,学业并不稳定,就业复员青年军多被分发到乡镇以充实新县制推行后的干部队伍,却时遭排挤。在资源有限而政治生态复杂的基层社会,复员青年军依托青年军通讯组织形成群体力量,借助“建国干部”的特殊身份,上下谋求自身利益,反而成为地方社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何文平肖敏
关键词:民国复员基层政权
清末广东巡警的创建与官绅关系被引量:13
2006年
近代警察制度的引进自始即有地方绅权伸张的背景,1900年广州绅商最早设立巡警局。针对地方绅权的扩展,广东官方一面积极参与巡警的创建,力图控制新兴的警察力量,同时又设法利用新的警察制度收归原有的地方团练。而官方的过多干预,却挫伤了地方士绅的积极性。因为经费等问题,广东巡警之创建并不顺利,成效不彰;又因为盗匪问题,地方团练反而得以发展。1907年“警保局”在省城出现,官权不得不向绅权让步。
何文平
关键词:清末警察制度
近代的会与匪——以广东为例被引量:8
2006年
秘密会社与盗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晚清文献中常能见到的“会匪”一词,是晚清以来会党“匪化”与盗匪“会党化”的结果,也是统治者渲染的结果。会匪可以看作一种新型的反社会秩序的力量。它出现的历史反映着,随着秘密会社的“蜕化”、“匪化”,存在于基层社会的非血缘组织,演变为一种原有地方秩序的破坏力量,并因组织的跨地域性,使地方社会的混乱更难以控制。清末民初广东盗匪权势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
何文平
关键词:会党盗匪地方秩序
林瓜四之死:清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匪患与社会危机被引量:2
2014年
清末珠江三角洲地区匪患加剧,盗匪与会党力量结合,从港澳购进大量武器,形成强大势力,既为反清力量所利用,也破坏基层社会秩序,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控制力,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在会党、革命党人不断起事的压力下,匪患已成为统治者的心腹之患。1905年3月,广东官员将费尽周折抓获的香山著名沙匪林瓜四处以凌迟极刑,既有杀一儆百之目的,也是背负极大压力下的一次情绪宣泄,暴露出当政者应对社会危机的无奈与憋屈,珠三角的盗匪最终为广东的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环境。
何文平
关键词:清末珠三角盗匪社会危机辛亥革命
晚清军事变革与地方社会动乱——以广东盗匪问题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6
2006年
影响晚清军事变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社会现实的需要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晚清广东,严重的盗匪问题制约着军事变革的进程,受其影响,绿营的裁撤不彻底,勇营得以发展并呈现明显的“本地化”特点,新军建设也因之受到牵连。而不成功的军事变革又削弱了政权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所造成的“捕务废弛”和“兵匪”的情势,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乱。晚清广东的此种情形为理解晚清改革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何文平
关键词:晚清军事变革盗匪问题
从绿林首领到市长——清末民初革命中的李福林被引量:2
2011年
绿林出身的李福林结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广州地区民军首领,为广东光复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出路。但在革命转入低潮时,李福林却见风使舵,一度疏远孙中山的革命阵营,与龙济光合作。在受到桂系军阀的排挤后,李福林为寻求政治依靠,再次转向孙中山,却又希望在孙中山与桂系军阀之间左右逢源,与革命政府若即若离,以求利益最大化。随着驱桂战争形势的顺利发展,李福林宣布独立,帮助粤军成功驱逐桂系军阀。由此,李福林赢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其所领导的地方武力成为大元帅府时期革命政权的重要支柱,李的政治地位随之达到新的高度。即便如此,作为地方实力派的李福林,其革命动机的"两面性",仍然是制约其行为的重要因素。1924年商团事变中李福林充当调停人,周旋于地方势力与革命政府之间,倍感无奈又不断自责。李福林的个人利益视野,既无法使他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也严重制约地方社会对革命的支持,革命党人始终未能在最具条件的革命策源地广东扎下牢固的根基。
何文平
关键词: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地方势力
民初广东民主政权建设与新兴政治精英的困境被引量:1
2014年
辛亥革命后,以同盟会(国民党)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作为新兴政治精英,崛起于中国政治舞台。他们坚持以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为指导纲领,积极推进民主政权建设。但是,广东社会动荡的复杂背景,以及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使得民主政制的推行遭遇种种挫折。广东省议会成为同盟会员迅速提升政治地位的手段,排斥地方旧知识精英,使缺乏社会基础的新兴政治精英愈加孤立,没有帮助革命党人的政权深入民心。1920年代,陈炯明在"地方主义"的引导下,尝试将政党政治寄予民治之上。但是,"民选县长"本身的政治化,使得民主政制陷入地方主义的漩涡。民初广东革命政权的建设情况,典型地反映了民主政制在近代中国的艰难开局。
何文平
关键词:民主政权建设政治精英民初民主政制同盟会员地方主义
清末地方军事化中的国家与社会——以广东团练为例被引量:5
2009年
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出于抑制地方绅权膨胀之需要,地方团练一度受到清王朝统治者压制。在清末广东,由于社会动乱加剧,团练得以复兴,但其过程则充满着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冲突与调适。一方面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以保甲之名行团练之实"的策略,以应对王朝体制的羁绊;另一方面官绅之间围绕团练的控制权问题而矛盾重重。伴随着地方军事化而出现的权势转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国家威权衰微的不可逆转性。
何文平
关键词:清末团练保甲权势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