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立

作品数:44 被引量:342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MODIS
  • 11篇遥感
  • 7篇干旱
  • 5篇卫星遥感
  • 5篇林火
  • 4篇遥感监测
  • 4篇中尺度
  • 4篇气候
  • 4篇暴雨
  • 3篇地理信息
  • 3篇遥感图像
  • 3篇中尺度对流
  • 3篇中尺度对流系...
  • 3篇图像
  • 3篇农业干旱
  • 3篇农业气候
  • 3篇夏季
  • 3篇降水
  • 3篇GIS
  • 3篇插值

机构

  • 28篇广西气象减灾...
  • 20篇国家卫星气象...
  • 8篇广西师范学院
  • 5篇广西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桂林市气象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计算中心
  • 1篇广西基础地理...

作者

  • 44篇何立
  • 13篇孙涵
  • 13篇罗永明
  • 10篇匡昭敏
  • 9篇钟仕全
  • 8篇莫伟华
  • 6篇陈燕丽
  • 6篇李莉
  • 6篇杨鑫
  • 5篇黄小燕
  • 4篇曾行吉
  • 4篇马轮基
  • 4篇李玉红
  • 4篇莫建飞
  • 3篇赵金彪
  • 3篇陈超泉
  • 3篇苏永秀
  • 3篇孟翠丽
  • 2篇朱伟军
  • 2篇卢远

传媒

  • 6篇气象研究与应...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计算机工程
  • 2篇遥感信息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农业生态与卫...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广西气象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ODIS 1B中250m分辨率图像插值方法研究
何立
基于组件GIS技术的林火遥感信息可视化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遥感技术(RS)被引入到森林防火工作中,但遥感监测所得的大量林火数据直观性较差.该文以广西气象局卫星林火识别数据为数据源,探讨基于组件GIS实现林火遥感信息可视化的技术和方法,并利用Super Map objects开发了卫星遥感林火业务系统,实现了林火信息查询及统计信息的可视化.应用结果表明,使用GIS组件可快速实现林火信息可视化,进而极大地方便了林火信息发布工作.
曾行吉童新华何立罗永明
关键词:可视化SUPERMAPOBJECTS
南海ITCZ异常变化及其对非移入性南海热带气旋(TC)活动的可能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美国NOAA提供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上海台风所提供的热带气旋(TC)资料等,通过定义一个描写南海范围内(5°N^20°N,105°E^120°E)的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强度指数,研究了南海ITCZ年际和年代际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对非移入性南海TC[South China Sea–generated tropical cyclone(SCS-G TC)]活动的可能影响,并从异常强、弱南海ITCZ年份的大气环流背景和海表温度等变化特征来尝试揭示南海TC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南海ITCZ强度指数与南海TC的生成频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长期趋势变化间的关系存在不同。南海ITCZ的强、弱显著地影响到南海TC的生成频数。强南海ITCZ年,南海TC频数偏多;弱南海ITCZ年,南海ITCZ频数偏少。强、弱南海ITCZ年对于南海TC的生成源地、TC的维持时间以及路径和强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动力和环境条件方面,强、弱南海ITCZ年可能差异较大。异常偏强年,对流层低层出现气旋性环流,上层出现反气旋性环流;季风槽在南海区域偏强、位置偏南。与OLR表示的深对流区相配合,存在暖的海表温度和低层强烈的正涡度和强辐合,在高层存在相应的强的气流辐散,形成了极有利于南海TC发生发展的条件。弱南海ITCZ年则相反。另外,ITCZ强年,太平洋异常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出现为La Ni?a特征,南海ITCZ区对流活跃,强度偏强。反之,ITCZ弱年则表现为El Ni?o特征,南海ITCZ关键区的对流强度偏弱。这些结果可为深刻认识南海TC的生成规律以及对南海TC的预报提供线索。
黄小燕管兆勇何洁琳何立
关键词:热带辐合带热带气旋年际变化
基于MODIS数据的广西旱区干旱指数模型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根据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态指数(VCI)和温度条件指数(TCI)构建干旱指数(DI)遥感监测模型,应用于2004、2005年9—11月的广西旱情监测,制作了旱情时空变化的遥感图像,并与旱情实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干旱指数DI的有效性。通过对DI与TCI、VCI、NDVI和LST的相关性分析,发现TCI、VCI比LST、NDVI与DI的相关更显著,以TCI和VCI为因子构建的DI模型更适用于桂中旱区的旱情遥感监测。
匡昭敏朱伟军杨鑫黄永璘何立孙涵
关键词:干旱指数MODIS遥感监测
广西北部湾海雾天气形成预测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本研究利用北部湾地区6个气象站的大雾记录及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露点等逐小时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雾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并分析其特征规律,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法建立北部湾地区海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和风速是北部湾海域大雾天气的关键的影响因子。在相对湿度越大,风速越小时大雾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越大,且大雾天气在相对湿度为95%~100%、风速为0~3 m/s时出现的频率最高。利用相对湿度和风速所建立的大雾预测模型对无雾天气预测准确率为75.2%,大雾天气预测准确率为77.9%,总预测准确率为76.6%,总体预测效果较理想。
陈燕丽郭晓薇黄永璘何立何立
广西喀斯特干旱农业区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广西中部喀斯特平原区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旱灾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利用EOS/MOD IS数据,采用植被状态指数(IVC)和温度条件指数(ITC),构建了干旱指数ID的遥感监测模型,统计分析了ID与农业受旱率的相关系数,从而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的权重系数。将该模型应用于2005年秋旱监测,经与旱情实况及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干旱指数ID的有效性。通过对ID随ITC和IVC变化的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ITC和IVC都能反映旱情变化,但ITC反映旱情的敏感性高于IVC,以ITC和IVC为因子构建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适用于广西中部喀斯特干旱农业区的旱情遥感监测。
匡昭敏朱伟军黄永璘杨鑫何立孙涵
关键词:干旱遥感监测
北部湾海雾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广西北部湾典型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全面分析广西北部湾地区轻雾、大雾的年际、年代际、逐月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和相对湿度多个气候因子分析北部湾海雾气候特征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地区多数站点轻雾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其发生频次经过不同次数和幅度的波动。总体来说,多数站点轻雾20世纪70年代前为降低趋势,70年代后为增加趋势;各站点轻雾年代际变化规律波动较大。北部湾地区多数站点大雾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较之于轻雾而言,其波动更频繁,周期更短。多数站点20世纪80年代前为增加趋势,80年代后为减少趋势;各站点大雾年代际变化规律波动也较大。各站点轻雾、大雾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年在1-4月和12月,这5个月轻雾出现概率达53.9%-83.3%、大雾出现概率达80.1%-98.4%。北部湾地区温度的升高和大气湿度的降低是其轻雾日数增加和大雾日数减少的可能原因。
陈燕丽黄永璘何立罗永明李玉红钟仕全
关键词:气候特征
FY3极轨卫星资料在暴雨短时预报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以及FY3B极轨卫星资料,对2014年5月18日广西一次暴雨过程中暴雨云团的微波湿度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广西中东部处受高空槽前西南气流影响,中低层水汽条件较好,低层有切变辐合,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背景。(2)250m分辨率可见光通道云图上对流发展旺盛的云团有明显不均匀纹理结构,其中镶嵌着多个圆形的暗影,预示着云中伴有强降雨、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3)微波湿度计资料反映出暴雨云团从低层到中高层都有较高的水汽含量,50mm以上的强降雨区主要位于3个亮温低值中心的过渡区域,即对流云团合并处。高低层通道亮温差能反映云团对流的强弱程度,强降雨发生在微波亮温差的正值区,通道3与通道5的亮温差对6h强降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黄荣刘日胜刘国忠何立
关键词:暴雨水汽
基于人工火场的EOS/MODIS林火辐射增量研究
2015年
【目的】林火引起的辐射增量是林火遥感监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开展人工火场地面与卫星同步观测试验,计算人工火场在EOS/MODIS第20,21,22,31和32波段上产生的辐射增量,为林火监测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地面人工火场观测试验与卫星同步获取火场辐射参数,并收集同步的EOS/MODIS卫星数据。以30 m分辨率TM数据提取地表背景数据,将火场周围分为植被、裸地和水体3个覆盖类型,并将其作为1 km分辨率EOS/MODIS像元的端元。根据线性混合理论,构建无火场影响情况下EOS/MODIS第20,21,22,31和32波段的辐射估算模型,实现人工火场影响上述波段辐射增量的计算,获得辐射增量值。【结果】1)根据线性混合理论建立的EOS/MODIS像元地物辐亮度估算模型,其样本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EOS/MODIS第20,21和22波段对地表热辐射反应非常明感,经模型估算,亮温增量在第20波段为9.35 K,第21波段为7.49 K,第22波段为8.00K;第31和32波段对高温热源不敏感,增量分别仅为1.13和0.83 K。【结论】1)卫星能观测到地面≥200 m2(即火场面积与像元面积比为1/5 000)的火场。研究结果对于误码识别和深入研究林火识别与面积估算模型具有重要意义;2)卫星观测存在目标物的像元分割现象,本次试验中主火场在13号像元,但14号像元第20波段亮温增量也达4.08 K,表明火场很可能落在2个像元之间,14号像元也受火场影响。这种现象往往造成火点多判,高估火场面积,应在研究和应用中引起重视;3)本文研究方法和结论适用于国产FY-3等中分辨率遥感数据。
罗永明孙涵刘诚戎志国钟仕全何立陈燕丽黄永璘
关键词:MODIS
MODIS 1B中250m分辨率图像插值方法研究
MODIS 1B数据作为MODIS的二级产品,包含了经MODIS 1A数据辐射定标数据和地理坐标等,但由于遥感平台、传感器、地球曲率及设备动态扫描等原因使遥感图像发生了几何畸变,产生畸变的图像给定量分析及位置配准造成了困...
何立
关键词:遥感图像卫星云图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