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波
- 作品数:47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止血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止血器,涉及止血技术领域,该止血器,包括加压板,所述加压板上表面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前后两端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为前后对应设置,套筒内部的前后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限位槽内部的...
- 蔡建平李德宇余海波陶连元任志远董亚东
- 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8例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索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结果:58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及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9.83±3.86)cmcmH2O和(34.42±3.51)cmH2O,随访3月至7年,术后发生肝性脑病3例,再出血1例,腹水消退或好转率87.5%,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率89.6%。结论: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 胡海田孙中杰余海波杜立学贺炳胜
- 关键词:门静脉压奇静脉脾切除术
- 一种肝胆外科用止血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肝胆外科用止血器,涉及止血器技术领域,包括上钳体和下钳体,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铰接连接,所述上钳体的一端设有吸液组件,所述吸液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上钳体上表面的吸液套筒,所述吸液套筒的中部开设有向上钳体和...
- 蔡建平李德宇余海波陶连元任志远董亚东
- 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Res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Res分别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24、48和72 h,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试验(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观察Res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MMP-9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analysis)法检测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es对SMMC-772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经Res作用后,SMMC-7721细胞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Res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下调其MMP-9的表达,可能具有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 余海波潘承恩吴武军赵四海张慧峰
- 关键词:白藜芦醇肝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
- Ⅱ型布加综合征患者肝流出静脉通畅度与腔房转流术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Ⅱ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肝流出静脉通畅度与腔房转流术(ACS)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应用ACS治疗的Ⅱ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肝流出静脉通畅组(A组)及肝流出静脉狭窄组(B组).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门静脉压力(PFP)及下腔静脉压力(IVCP),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人工血管通畅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VCP、PFP的比较采用t检验,人工血管累计通畅率采用χ^2检验及Kaplan-Meier进行分析.结果209例患者中183例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6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于肺栓塞.A组患者术后2周PFP下降较B组明显[A组(2.09±0.33)kPa,B组(2.97±0.41)kPa;(t=15.48,P〈0.05)],门脉高压症状显著缓解;术后5年人工血管通畅率为80.0%,且A组高于B组(χ^2=9.32,P〈0.05).结论肝流出静脉通畅的Ⅱ型BCS患者行ACS,可同时缓解Ⅱ型BCS的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高压症,且术后并发症少,人工血管通畅率高.
- 王连才高春辉余海波穆森茂田广金李德宇
-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
- 二级脾蒂结扎法预防脾切断流术后脾热的287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改良的二级脾蒂结扎法行脾切断流术对预防术后脾热的影响。方法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395例我科因门脉高压症行脾切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级脾蒂结扎法,即改良手术组287例,传统手术组108例。比较术后胰漏的发生率,和术后3天内和3天后发热例数、平均体温及发热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改良手术组术后胰漏发生率(13/287,4.5%)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20/108,18.5%);术后3d内改良组与传统手术组体温均明显升高,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s后改良手术组有63例(22.0%,63/287)体温超过38.5℃,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53.7%,58/108)(P<0.05),改良手术组发热患者的平均体温平均为38.3℃、持续时间平均为5.7d,和传统手术组的平均体温(38.7℃)及持续时间(10.9)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及传统手术组术后出现胰漏的患者术后3d后发热率分别为84.6%(11/13)、85.0%(17/20),术后胰漏和发热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二级脾蒂结扎法进行脾切除能有效预防和减轻脾切断流术后脾热的发生,其机制可能在于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
- 王连才李德宇高春辉余海波卢冰
-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发热
-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HNE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组织病理证实PHNE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疲劳、腹痛、腹部肿块;彩超示病灶呈病灶呈高回声2例,低回声1例,混合回声2例;CT显示病灶呈高密度影2例,低密度影1例,低密度影且有卫星灶2例;2例行MRI显示病灶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位于左半肝1例,肝左外叶1例,右半肝1例,多发病灶2例;肿瘤直径3.0~12.3cm;组织病理示低分化癌2例,中分化癌1例,高分化癌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5例患者突触素、嗜铬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阳性;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PHNEC;5例患者均存活,无瘤生存时间3~42个月。结论 PHNEC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确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 田广金李德宇王连才余海波穆森茂娄重阳
- 关键词:肝脏肿瘤神经内分泌癌肝脏切除
- 白藜芦醇对肝癌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 余海波张慧峰王秀华郭思高春辉李德宇刘红山王连才蔡建平董亚东
-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肝癌。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决定了其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降解特别是Ⅳ型胶原酶(包括MMP-2和MMP-9)使其与肿...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癌白藜芦醇肿瘤治疗细胞增殖
- 腹腔镜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效果以及相应的价值,以达到推进肝胆外科发展的目的。方法,选择我院 2014 年1 月到 2016 年 1 月收治的 120 例收治的肝胆外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 60 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腹腔镜的条件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手术之后,对两组的出血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在出血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这三个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 1 例,为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 1.7%,对照组发生 5 例,发生感染为3 例,失血性休克为 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8.3%(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方面,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在腹腔镜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治疗,不仅仅可以减少患者的损伤,同时,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花费等,这对于推进肝胆外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曹源李德宇余海波余海波刘鹏董亚东
- 关键词:腹腔镜肝胆外科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7~2004年间收治的LC致胆管损伤的10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有肝总管以上部位的高位胆管损伤7例,其他与电热或钛夹有关的损伤3例,经过1次或1次以上手术治疗后痊愈,随访1~6年无胆管狭窄。结论:LC术中胆道损伤应重视预防,发生后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孙中杰余海波杜立学贺炳胜
- 关键词:胆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