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建民
- 作品数:62 被引量:261H指数:9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肝脾CT值比值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肝脾CT值比值与胰岛素抵抗(IR)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按体重指数(BMI)分为糖尿病肥胖组(7例)和糖尿病非肥胖组(6例)。另选取31例正常糖耐量者作为对照组,按BMI分为对照肥胖组(7例)和对照非肥胖组(24例)。通过CT测定其肝脾CT值比值,检测其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B)。比较各组的上述指标并分析其与IR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的肝脾CT值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中的肥胖亚组的肝脾CT值比值均低于非肥胖亚组(P均<0.05)。糖尿病组的ln-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中的肥胖亚组的ln-HOMA-IR均高于非肥胖亚组(P<0.05)。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肝脾CT值比值与ln-HOMA-IR、BMI呈负相关(r=-0.471,P=0.001;r=-0.434,P=0.0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n-HOMA-IR和BMI是肝脾CT值比值的独立危险因素(R^2分别为0.227、0.296,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肝脾CT值比值明显降低;IR和肥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密切相关。
- 肖木芳冉建民步军张杨梅光中劳干诚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胰岛素抵抗
- 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204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及临床DN组。检测血清Cys C、生化指标和IMT。再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将DN两组患者划分为CKD组和NKD组,比较上述指标。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DN患者中血清Cys C与IMT的相关性。结果在糖尿病3组间,BUN、Cr、血清Cys C随着UAE的增加而增加,e GFR逐渐下降,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在临床DN组和早期DN组显著升高,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E、BUN、Cr、血清Cys C、IMT在CKD组均显著高于NKD组(P<0.05,P<0.05)。血清Cys C与年龄、病程、收缩压、UAE、BUN、Cr、UA、IMT均呈正相关(r=0.319、0.279、0.283、0.637、0.660、0.806、0.411、0.299,P<0.01),与ALT呈显著负相关(r=-0.21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 C、年龄、收缩压、Cr、TG是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2型DN患者中,血清Cys C可作为IMT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对于高血清Cys C的DN患者,我们应密切关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熊晓清张扬朱平冉建民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胱抑素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胱抑素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门诊85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予尼群地平,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进行12周临床观察,比较两组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hsCRP及CysC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UA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HbA1c、hsCRP、CysC和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而治疗组的UAER、TC、HDL-C、LDL-C、hsCRP及CysC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能有效改善hsCRP、CysC及减少UAER,可能对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益。
- 冯琼冉建民劳干诚王辉张扬刘薇
- 关键词:替米沙坦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早期糖尿病肾病
- 不同预后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减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预后的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观察终点血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是否恢复正常,将104例HT合并甲减患者分为缓解组(n=54)及未缓解组(n=50)。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体重、 L-T4剂量和尿碘中位数(MUI)。结果两组的BMI、性别比例、年龄、血压、心率、 L-T4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缓解组男性吸烟比例明显高于缓解组(P <0.05)。在观察终点两组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缓解组的TGAb、 TPOAb、体重、 MUI及L-T4剂量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 <0.01或P <0.05)。结论控烟、控制体重、减少碘摄入可能提高HT合并甲减患者的缓解率,改善预后。
- 黄成龙陈楚坪梁世锦冯琼朱平冉建民
-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预后
- 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比较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hs-CRP水平。结果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组和糖尿病组的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结论hs-CRP可作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预测因子,对高hs-CRP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和追踪。
- 熊晓清冉建民郭坚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
- 降钙素原识别早期血流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对识别早期细菌性血流感染及鉴别革兰氏阴性(G^-)菌、革兰氏阳性(G^+)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167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34例血培养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浆PCT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观察组分为G^-菌亚组及G^+菌他组,分别为84例和83例,并对两亚组患者的PC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浆PCT阳性率为80.2%、中位数浓度为7.53 ng/mL,高于对照组的47.8%、0.47ng/mL(P<0.05);血浆PCT识别早期血流感染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当截断点为1.25 ng/mL时,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76.9%。血培养阳性的两亚组中,G^-菌亚组患者的血浆PCT阳性率为88.1%、中位数浓度为17.54 ng/mL,高于G^+菌亚组患者的72.3%、1.60 ng/mL(P<0.05);血浆PCT鉴别G^-菌、G^+菌血流感染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当截断点为6 ng/mL时,灵敏度为61.9%、特异度为68.7%。结论血浆降钙素原对识别早期血流细菌感染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可在一定程度鉴别G^+菌或G^-菌血流感染,进而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 刘厚强冉建民马永辉张锐尹海燕
- 关键词:降钙素原血流感染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
- 高脂饮食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普通大鼠饲料,实验组给予含混合油脂的高脂饲料。10周后抽血并测定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后取胰腺,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胰导细胞中的细胞凋亡率,观察两组对大鼠胰导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高脂饮食组较对照组血脂升高,胰岛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脂饮食明显影响大鼠血脂水平,高脂饮食使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
- 谢彬劳干诚徐刚冉建民
- 关键词:高脂饮食胰岛细胞凋亡
- 以心慌为主要表现的亚临床甲亢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以心慌为主要表现的亚临床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2008年我院诊治的23例以心慌为主要表现的亚临床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中有9例诊断为冠心病,1例诊断为老年性心瓣膜病,1例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5例诊断为心律失常,7例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结论有心慌表现的亚临床甲亢在中老年病人中多合并冠心病,心脏神经功能症多存在于青中年女性,且对有心慌症状的病人应注意甲状腺功能的筛查。
- 熊晓清冉建民冯琼
- 关键词:亚临床甲亢
- 阿托伐他汀不同给药模式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水平的长期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不同给药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水平的长期影响。方法 81例T2DM患者按阿托伐他汀给药模式分为四组:①20 mg/d改为10 mg/d维持(20-10 qd组);②20 mg/d改为10 mg/隔日维持(20-10 qod组);③20 mg/d至停用(20-停药组);④持续10 mg组。每3个月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谱。结果①四组的基线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除20-停药组的TC和LDL-C显著上升外,其他三组治疗后均呈下降趋势。20-10 qd组的TC、 LDL-C水平均低于20-10 qod组和持续10 mg组,持续10 mg组的TC、 LDL-C水平低于20-10 qod组(P均<0.05)。结论 T2DM合并高脂血症需长期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10 mg/d可作为长期治疗的有效剂量。
- 陈辞颖陈楚坪陈广树张扬刘薇熊晓清冯琼林燕珊冉建民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
- 继发磺脲类药失效病理机制的探讨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磺脲类药 (SU )失效的发生机制。方法 利用总胰岛素原 (TPI)、完整胰岛素原 (IPI)和真胰岛素 (SI)定量检测技术 ,比较健康对照组 (n =10 )、SU有效组 (n =3 8)和继发SU失效组 (n =46)糖耐量试验 (OGTT)过程中胰岛素样激素分泌水平 (分别用曲线下面积AUCTPI、AUCIPI和AUCSI表示 )及其与血糖调节的关系 ,计算各组AUCTPI/AUCSI比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并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导致继发SU失效的危险因素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继发SU失效的发生机制。结果 两个糖尿病组空腹TPI和IPI均高于对照组 ,几何平均数(pmol/L) 分别为SU有效组 :14 9,4 1;SU失效组 :12 9,3 9;对照组 :3 2 ,0 6,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所有P <0 0 0 1。糖负荷后两个糖尿病组AUCSI低于对照组 ,几何平均数分别为 (mu/L/h)SU有效组 :19 3 ;SU失效组 :2 4 6;对照组 :42 4,差别有显著意义 ,所有P≤ 0 0 1,但AUCTPI/AUCSI比高于对照组 ,几何平均数分别为SU有效组 :3 4;SU失效组 :2 3 ;对照组 :1 0 ,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P均为 0 0 0 1。继发SU失效组OGTT第 3h的血糖水平 (2 2 8mmol/L)明显高于SU有效组 (19 5mmol/L) ,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5,且与AUCSI无相关关系 (r=-0 15,P =0 3
- 陈怡霓陈上云曾利剑冉建民伍敏仪
- 关键词:继发性失效病理机制2型糖尿病糖耐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