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喜恒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刑事
  • 5篇诉讼
  • 4篇刑事诉讼
  • 3篇审判
  • 2篇非法
  • 2篇非法证据
  • 2篇非法证据排除
  • 1篇担当
  • 1篇刑事处罚
  • 1篇刑事二审
  • 1篇刑事和解
  • 1篇刑事诉讼法
  • 1篇巡查
  • 1篇引诱
  • 1篇侦查
  • 1篇侦查人员
  • 1篇侦查人员出庭...
  • 1篇正当
  • 1篇正当程序
  • 1篇政治

机构

  • 6篇浙江省高级人...
  • 5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杭州市下城区...

作者

  • 11篇冯喜恒
  • 2篇姚莉
  • 1篇梁健

传媒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法学论坛
  • 1篇人民司法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法律适用
  • 1篇湖北警官学院...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海峡法学
  • 1篇江西警察学院...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刑事处罚令程序中的量刑协商——德国的实践及其对我国设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示被引量:17
2016年
刑事处罚令程序是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处理程序,在刑事处罚令程序中引入和建立量刑协商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德国处罚令程序及其中的协商实践为我国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提供了富有启示的范本,值得学习借鉴。我国未来的刑事处罚令程序应当允许控辩双方进行量刑协商,并以处罚令程序为基础构建和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审前分流机制。
冯喜恒
美国联邦法律中的迅速审判权被引量:6
2011年
迅速审判权是美国宪法第6修正案规定的宪法性权利,也是联邦《迅速审判法》规定的重要诉讼权利。迅速审判的思想起源于英国,后传播至美国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被认为是"不同于其它宪法权利的基本权利"。美国联邦《宪法》和联邦《迅速审判法》是保护迅速审判权的两大主要法源,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迅速审判权期限要求、衡量审查标准和救济途径,在保护迅速审判权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保护模式。但总体来说,迅速审判权的实现并不容易,消除程序拖延目标的实现还需更多的努力。美国迅速审判的立法与司法保护模式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具有诸多启示。
冯喜恒
关键词:正当程序刑事诉讼
以审判为中心视域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亲身体验有助于其自觉规范侦查行为,提高庭审调查的实质化,并逐步推进侦审关系正常化,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目标。从2012年《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浙江省非法证据排除的审判实践来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存在着身份不明、保障不力、出庭不积极等主客观障碍,具体实施中也存在着通知方式、出庭时点、问答规则、庭后追责、判决表述等诸多不规范、不统一的做法。因此,应当明确侦查人员出庭的证人身份,规范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条件与启动程序,细化侦查人员的义务和权利,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冯喜恒
关键词:审判中心非法证据排除
犯罪控制模式下的法官决策被引量:1
2010年
诉讼模式是影响法官决策活动的显著因素。在犯罪控制模式下,法官决策在目的、思维、制度等方面都具有偏重秩序和安全的特征。我国当前的刑事诉讼大致属于均衡型的犯罪控制模式,但是我国法官决策思维模式、职权分配、制度设计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程序主义化、职权合理化和制度科学化的决策机制,该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法官职权配置、程序规制和物质保障等方面的完善。
姚莉冯喜恒
关键词:犯罪控制诉讼模式
台湾地区“刑事妥速审判法”评介及其启示被引量:4
2011年
我国台湾地区自上世纪末以来开始实行"改良式当事人进行主义"的刑事诉讼新制,引入认罪协商、交互诘问等制度,但新制却加剧了固有的审级功能不分造成的诉讼低效。2010年9月1日生效的台湾地区"刑事妥速审判法"旨在提高审判效率、实现迅速审判,但其牺牲当事人利益换取诉讼效率的治标式立法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刑事妥速审判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审判拖延的问题,其立法成就与缺陷留给大陆诸多启示。我国大陆应在刑事诉讼中重视保障被告人的期间利益,确立诉讼迅速原则,并取消以审限作为法官考核指标的规定。
冯喜恒
以威胁方法取得口供的排除规则被引量:1
2018年
刑事司法对于讯问中威胁方法的认定应当从威胁内容、威胁程度、实施主体等因素综合全案情况判断。排除威胁方法取得口供的理由有确保口供自愿性和真实性、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声誉等。以严重侵犯人权的威胁方法取得的口供应当排除,排除后重新合法取得的口供可以使用。对于侦查中经常作为讯问策略而共同使用的一般威胁、引诱、欺骗方法,基本要求是不得以损害口供真实性和基本人权为代价。司法裁判对其的排除要严格依据程序法规范,并适当考虑社会容忍度。
冯喜恒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引诱欺骗
刑事和解的回应型法视角分析
一、回应型法理论与刑事和解(一)回应型法理论概述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的《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是美国社会学法学的代表作,该书将法的理想类型划分为压制型法、自治型法和回应型法三种。按照该书的论述,压制型法的标志是...
姚莉冯喜恒
关键词:刑事和解刑事诉讼回应型法
黑恶案件审判中的问题与对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浙江智慧”
2021年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最高人民法院有力指导、浙江省委坚强领导下,强化政治担当、坚守法治定力,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准确、高效惩处黑恶势力犯罪和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犯罪经济基础,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多项工作获得全国扫黑办、中央督导组、最高人民法院及浙江省委的高度肯定,获评2019年度全国扫黑除恶先进集体。
梁健冯喜恒
关键词:审判职能黑恶势力社会综合治理扫黑政治担当
新西兰加入与实施OPCAT情况评析及其启示
2015年
新西兰是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任择议定书》(OPCAT)签署国中实施公约较为成功的典范之一,其国家预防酷刑机构(NPM)体系的设置主要体现为中央协调机构领导下的多部门分工协作模式;工作报告是反映NPM羁押场所巡查工作及相关活动的主要形式。借鉴新西兰的经验,我国在准备加入OPCAT的过程中,应建立起较为独立的巡视机构体系,科学设置巡视程序与配套制度,并通过宣传引起社会关注。
冯喜恒
关键词:NPM人权
法官在刑事二审改判中的风险治理决策被引量:1
2016年
在我国刑事二审改判制度中,二审法官常常要面临着在道德风险、职业风险和人际风险之间的艰难选择。这种状况是由我国二审改判制度的风险环境造成的,而法官们则采用请示制度、发回重审、有罪推定的方式予以应对。改善刑事二审改判制度的风险环境以保证司法公正,有赖于对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刑事二审审理范围、改判适用条件及程序等进行全面的改革。
冯喜恒
关键词:刑事二审法官改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