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富娟

作品数:42 被引量:58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植物
  • 8篇植物学
  • 8篇土壤
  • 7篇土壤微生物
  • 7篇微生物
  • 6篇野外实习
  • 6篇教学
  • 6篇ISSR
  • 5篇松林
  • 5篇红松林
  • 4篇单因子试验
  • 4篇原始红松林
  • 4篇正交
  • 4篇正交设计
  • 4篇生长季
  • 3篇遗传分化
  • 3篇实习教学
  • 3篇土壤微生物功...
  • 3篇种群
  • 3篇阔叶

机构

  • 39篇东北林业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黑龙江省科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1篇冯富娟
  • 11篇隋心
  • 8篇韩士杰
  • 7篇郑宝江
  • 7篇陶雷
  • 6篇穆立蔷
  • 6篇韩冬雪
  • 5篇王楠楠
  • 5篇李世兰
  • 5篇孙雪
  • 3篇张冬东
  • 3篇王秀华
  • 3篇高瑞馨
  • 3篇赵丹
  • 3篇王宁
  • 2篇李玉花
  • 2篇牟长城
  • 2篇邱兆文
  • 2篇王晶英
  • 2篇杨雪

传媒

  • 5篇实验室研究与...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经济林研究
  • 3篇中国林业教育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林业科技
  • 1篇中国酿造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教书育人(高...
  • 1篇林区教学
  • 1篇高校生物学教...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学野外实习虚拟教学系统开发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虚拟漫游开发植物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实习路线,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在内约150种植物的真实三维点云数据,在三维数据处理平台导入点云数据后,整合这些植物的位置坐标、测量数据和清晰形态特征图等内容,并配上语音讲解和文字介绍,最终实现虚拟漫游。完成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老爷岭国家级生态定位站的一条长达1 km的实习路线的虚拟教学系统的开发,给用户真实的体验,实现虚拟教学。
冯富娟陶雷王晶英邱兆文李玉花
关键词:植物学三维激光扫描虚拟漫游实习教学
毛百合花芽分化及其后期发育的研究
该文针对毛百合进行了开花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观察了毛百合的物候期;运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毛百合花芽分化期;观察了小孢子发生过程;调查和分析了毛百合发生雌蕊化现象的原因;进行了不同浓度腐植酸钠对毛百合株高和花期的影响试验.结...
冯富娟
关键词:毛百合花芽分化小孢子腐植酸钠石蜡切片
文献传递
原始红松林皆伐后穿透雨对凋落物淋溶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揭示原始红松林皆伐恢复演替为60年生的次生阔叶林后,凋落物对淋溶过程土壤养分归还及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的影响,为评价森林生态功能的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小兴安岭地区典型的原始红松林和皆伐后恢复演替60 a的次生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两个样地内选择非林隙且林木通直分布均匀处放置30个体积为1 L的冠层穿透雨收集器,在每个穿透雨收集器附近设置1个凋落物淋溶液收集器。于2017年4—11月期间每隔45 d野外原位收集林下穿透雨和凋落物的淋溶液,以穿透雨为对照,对两者凋落物淋溶液中养分元素、可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及pH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与原始红松林相比,次生阔叶林凋落物中养分元素溶出总量显著偏低(P<0.05),但不同元素的溶出规律并不一致,两个林型凋落物养分元素的释放高峰多集中于6月和7月;两者相比,原始红松林凋落物中DOM的溶出总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磷(DOP)都极显著偏高,而可溶性有机氮(DON)的溶出量则极显著偏低(P<0.01)。两个林型穿透雨中养分元素与DOM的变化规律与淋溶液基本一致。整个实验期间,两种林型的林下穿透雨pH变动范围为5.34~7.21,而凋落物淋溶液pH变动范围为6.37~7.65,凋落物层能对穿透雨的pH进行有效调节。两者相比,原始红松林凋落物层对林内穿透雨的调节作用更大。【结论】原始红松林皆伐恢复演替为60年生的次生阔叶林后,凋落物层在淋溶过程对土壤养分及DOM归还的能力减弱;凋落物层可以对穿透雨的pH进行有效调节,两者相比,原始红松林凋落物层对林内穿透雨的酸缓冲作用更强。
刘楠冯富娟张秀月
关键词:原始红松林恢复演替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物
红松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是对ORFs(OpenReading Frames)进行扩增的一种新型的基于PCR的标记方法。以CTAB法提取的红松针叶DNA为模板,应用单因子试验及L16(45)正交试验系统分析了DNA模板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酶浓度等对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确定了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1×PCRbuffer 2μL、DNA模板40~100 ng,Mg2+2.5mmol/L,dNTPs 0.15 mmol/L,引物0.15μmol/L,Taq酶1.5 U。PCR最优的扩增程序为:进行35个循环,前5个循环中94℃变性1 min,35℃复性1 min,延伸30 s;后30个循环中94℃变性1 min,50℃复性1 min,72℃延伸1 min;最后72℃延伸7 min,4℃保存。在此反应体系下,所扩增谱带清晰、稳定、多态性高,为进行红松不同种源间遗传分化以及构建遗传图谱等内容的研究奠定基础。
赵丹张冬东隋心冯富娟
关键词:正交设计SRAP-PCR单因子试验
植物学课程建设初探被引量:10
2008年
植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许多院校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植物学课程建设中的首要问题是根据不同的办学层次及不同的专业对植物学教学的需求,对植物学课程进行正确定位。其次,课程建设中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形成一个突出特色、内容相对系统和完善的植物学课程体系。此外,改进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和完善师资队伍等对于植物学的课程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冯富娟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降水变化驱动下红松阔叶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分布格局被引量:18
2013年
红松阔叶林生态系统是中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极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长白山是研究温带森林对大气降水变化正负反馈的理想地带.本文以长白山原始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分析了降水控制样地(增、减30%)和对照样地的0~5 cm和5~10 cm表层土和红松根际土真菌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降水的增加和减少均能提高土壤真菌的多样性,但优势种群有所变化.表层土中,片段长度超过500 bp的T-RFs丰度随降水增加而提高,根际土中对降水变化响应的T-RFs分别为380、455和487 bp,且根际土的响应模式较表层土复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碳含量、总氮和有效磷等对真菌群落组成影响显著.
王楠楠杨雪李世兰隋心韩士杰冯富娟
关键词:T-RFLP降水变化红松阔叶林
降水变化对红松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长季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6
2015年
红松阔叶林是中国东北山区地带性顶极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长白山是研究温带森林对大气降水变化正负反馈的理想地带.本文以长白山原始红松阔叶林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5—9月的生长季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平均值分别为879.09和100.03 mg·kg-1,二者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增加,且0~5 cm表层土比5~10 cm表层土变化剧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随降水增加呈下降趋势.降水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平均值影响显著,降水增加的影响更为突出.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在生长季内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5月最低,之后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出现1~2个波峰,但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随降水量和土壤层次而变,0~5 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季节变化较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时空异质性紧密相关.降水变化可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发生改变.
王宁王美菊李世兰王楠楠冯富娟韩士杰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降水变化红松阔叶林
降水变化对红松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红松阔叶林生态系统是中国东北地带性顶级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长白山是研究温带森林对大气降水变化正负反馈的理想地带。以长白山红松阔叶林0—5cm、5—10cm表层土和红松根际土为研究对象,基于Biolog生态平板法,分析了不同降水量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培养初期的表现为降水减少30%样地>降水增加30%>对照样地,培养的末期,AWCD值的变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各降水量条件下根际土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均高于表层土。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cIntosh均匀度指数在不同降水量样地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即降水量增减30%的情况下,未对红松林表层土和红松根际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利用率最高的碳源是氨基类,其次是碳水类和多聚类,其中氨基类和碳水类也是不同降水条件下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表现出异质性的主要碳源。
王楠楠韩冬雪孙雪国微马宏宇冯富娟
关键词:碳源利用BIOLOG土壤微生物
原始红松林退化演替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被引量:18
2017年
为了全面了解原始红松林退化演替为次生林后土壤生境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小兴安岭典型的原始阔叶红松林、退化演替后先锋阶段的白桦林及亚顶级阶段的硬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分析三者0~<10 cm和10~20 cm表层土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林型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平均颜色变化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培养初期表现为原始阔叶红松林>硬阔叶林>白桦林;培养末期表现为原始阔叶红松林>白桦林>硬阔叶林,三者的AWCD值在0~<10 cm土层分别为1.06、0.86、0.81,10~20 cm土层分别为0.68、0.47、0.45,原始林显著高于次生林(P<0.05),说明原始林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代谢活性显著高于次生林;同一林型下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均表现为0~<10 cm土层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和Richness丰富度指数也均表现为原始林显著高于次生林(P<0.05).原始林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综合利用强度均大于次生林,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碳源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碳水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是原始林退化演替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碳源利用上发生变化的敏感碳源.
孙雪隋心韩冬雪刘岩冯富娟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退化演替
浙江雁荡山山脉叶栖酵母菌资源与物种多样性被引量:2
2018年
对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和东雁荡山等广阔区域内的叶栖酵母菌资源进行考察,旨在弄清雁荡山山脉叶栖酵母菌资源和多样性。采用PDA平板对雁荡山地区的叶栖酵母菌资源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酵母菌培养物26S rDNA D1/D2序列和系统发育关系明确酵母菌的分类地位,分析该地区叶栖酵母菌群落的多样性、组成和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分离自雁荡山山脉的1118株叶栖酵母菌可以被鉴定为56个已知类群和19个疑似新种,其中38种酵母菌在该地区比较常见。常见的酵母菌类群中,包括Derxomyces属5种,Sporobolomyces属3种,Bannoa、Bulleribasidium、Rhodosporidiobolus、Symmetrospora、Taphrina、Tilletiopsi和Udeniomyces属各2种,Bullera、Coniochaeta、Coniosporium、Cryptococcus、Elsinoe、Erythrobasidium、Fellozyma、Golubevia、Kockovaella、Kondoa、Leucosporidium、Moesziomyces、Oberwinklerozyma、Phyllozyma、Ruinenia和Saitozyma属各1种。根据常见酵母菌类群的相对频率,在该地区分离到的叶栖酵母菌中Derxomyces mrakii具有明显分布优势,并探讨了Derxomyces mrakii株间26S rDNA D1/D2序列的稳定性和变异幅度。根据雁荡山地区常见叶栖酵母菌组成和相似程度,可以推测地理上相近地区的酵母菌物种分布具有更大相似性。基于雁荡山山脉常见叶栖酵母菌种类和数量而绘制出的物种累积曲线,证明雁荡山地区绝大多数的叶栖酵母菌种类已经被分离到,研究结果可以真实反映该地区叶栖酵母菌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的存在状况。
臧威刘春月谢广发沈赤刘新展邹彗君汤访评冯富娟孙剑秋白逢彦
关键词:酵母菌多样性RDNAD1/D2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