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昌格

作品数:8 被引量:10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盆地
  • 5篇塔里木盆地
  • 2篇地球动力
  • 2篇地球动力学
  • 2篇地热流
  • 2篇地热特征
  • 2篇地温梯度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热导率
  • 2篇热流
  • 2篇大地热流
  • 1篇地热学
  • 1篇地温场
  • 1篇岩石圈流变学
  • 1篇岩石圈有效弹...
  • 1篇岩石学
  • 1篇油气
  • 1篇有效弹性厚度
  • 1篇造岩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8篇冯昌格
  • 7篇刘绍文
  • 5篇王良书
  • 3篇李成
  • 1篇胡旭芝
  • 1篇高抒
  • 1篇施小斌
  • 1篇贾承造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沉积岩热物性参数的测试与分析
本项研究中,对采自塔里木盆地钻孔岩芯的160余件沉积岩及部分火成岩样品开展了热导率、生热率、密度和比热容等物性的测试和分析,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数据,不同类型的岩石热物性差异较大。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成岩作用和物理-化学过程,...
刘绍文冯昌格王良书
关键词:沉积岩热物性参数地热学成岩作用
文献传递
中国中西部盆地区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及其对前陆盆地成因演化的意义被引量:16
2008年
中国中西部地区发育众多前陆冲断带,它们具有构造变形复杂、油气潜力大和有别于经典前陆盆地的沉积和油气地质特征,但其成因过程和动力学并不清楚。文中利用中西部盆地区的地温、岩石热物性参数和地热学模拟技术,分析该区岩石圈热状态和流变学特征,进一步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揭示盆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和岩石圈性质。研究表明,中西部各主要盆地的岩石圈具有厚度大、强度高、地温低等热-流变学特征,表现为刚硬块体;而其周缘和造山带区却表现为温度高、强度低和厚度小等特征,是构造变形的易发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岩石圈性质和变形过程等深部构造对前陆盆地成因演化的控制作用,进而初步归纳这类陆内再生前陆盆地的成因演化机制:发育于小型克拉通块体的边缘,其就位受控于岩石圈热-流变学非均质性和构造继承性,其动力来源是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其持续的挤压作用。上述研究为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前陆盆地成因机制提供了深部资料和岩石圈热-流变学约束。
刘绍文王良书贾承造冯昌格
关键词:岩石圈流变学前陆盆地地球动力学
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被引量:57
2009年
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是揭示盆地现今热状态的重要参数,它们对理解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及油气资源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塔里木盆地约470口井的地层测试温度资料和941块岩石热导率数据,本文计算了塔里木盆地38个新的大地热流数据,进而揭示了该盆地现今地热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17~32℃/km,平均为22.6±3.0℃/km;大地热流变化范围为26.2~65.4 mW/m^2,平均为43.0±8.5 mW/m^2.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它表现为低地温、低大地热流的冷盆的热状态,但仍具有与世界上典型克拉通盆地相似的地热背景.整体而言,盆地隆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较高,坳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则偏低.此外,我们还发现塔里木盆地现有的油气田区一般位于高地温梯度区域,这可能与下部热流体的向上运移和聚集有关.影响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的因素包括盆地深部结构、构造演化、岩石热物理性质、盆地基底构造形态和烃类聚集等.
冯昌格刘绍文王良书李成
关键词:地温梯度热导率大地热流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16
2010年
沉积盆地热状态研究不仅对于理解盆地成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与油气生成和保存息息相关.根据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近120口钻井的试油温度资料和296块岩石热导率的测试结果,获得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深部温度(1000~5000m埋深及烃源岩顶界面)及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热状态整体偏低(平均地温梯度为23.3℃/km,平均大地热流为47.3mW/m2),二叠纪的岩浆活动对现今地温场已无影响.不同埋深的地层温度表现出与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相似的分布模式,即隆起区高、凹陷区低,这一展布特征受基底起伏和形态控制.烃源岩顶部温度表明,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良立塔格组等烃源岩层目前仍处于油气的有利保存状态;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西北部和古城墟隆起东部的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则处于良好的油气保存状态,其他地区处于不利的油气保存状态.特别是,该区已探明的油气田往往位于相对高温区,并提出深部热流体的向上运移和聚集过程可能是造成异常高温的因素.这一发现表明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与油气田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为今后油气勘探提供地热学依据.
冯昌格刘绍文王良书李成
关键词:地温梯度地温场大地热流塔里木盆地
南海成因机制及北部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6年
南海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北部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南海的形成演化动力学过程对理解该区地质、资源、环境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开展的岩石圈热状态、流变学及南海成因机制和国际上伸展盆地成因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区的大地热流相对较高,平均为75 mW/m2,其中绝大部分为来自地幔热流的贡献。莫霍面温度亦较高,从陆架向海盆方向,深部地温越来越高。岩石圈具有温度高、强度低和强烈流变分层等特征,且下地壳表现为韧性流动变形。伸展盆地成因模拟研究已从运动学向动力学模拟过渡,并逐渐强调岩石圈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目前对南海成因机制的理解仍存在争议,大陆裂解过程中岩石圈热-流变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是控制南海形成演化的关键因素,对南海形成中岩石圈的热-流变学结构随时间的演化过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刘绍文施小斌王良书高抒胡旭芝冯昌格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南海北部
塔里木盆地热导率特征
冯昌格刘绍文王良书李成
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是中国未来油气勘探重点。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由古生界克拉通盆地和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盆地,有古老陆壳基底和多次沉降隆升的...
冯昌格刘绍文王良书李成
川滇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与通常在频率域中计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不同,本文的计算方法是在空间域进行的。首先需要二维的荷载和地壳厚度(由重力反演或地震方法得到)。每个地形输人栅格的节点用弹性板解析解计算得到一个挠曲曲线。摺积所有挠曲曲线得到挠曲壳慢...
冯昌格李成刘绍文王良书
关键词:构造岩石学岩石圈计算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