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淑华

作品数:47 被引量:881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5篇旅游
  • 6篇村落
  • 5篇游客
  • 5篇旅游开发
  • 5篇古村落
  • 5篇红色旅游
  • 4篇地貌
  • 4篇文化
  • 4篇景观
  • 3篇丹霞
  • 3篇丹霞地貌
  • 3篇乡村
  • 3篇乡村旅游
  • 3篇龙虎山
  • 3篇旅游产品
  • 3篇古村落旅游
  • 3篇村落旅游
  • 2篇哲学
  • 2篇生态
  • 2篇区域旅游

机构

  • 36篇江西师范大学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商贸职业...

作者

  • 46篇冯淑华
  • 10篇沙润
  • 4篇康勇卫
  • 4篇刘成文
  • 4篇唐丽萍
  • 3篇王红美
  • 2篇方志远
  • 2篇马秋芳
  • 2篇刘学玲
  • 1篇黄婕
  • 1篇周思超
  • 1篇林妙花
  • 1篇王婷婷
  • 1篇何烈孝
  • 1篇李涛珍

传媒

  • 5篇旅游研究
  • 4篇江西社会科学
  • 3篇旅游学刊
  • 3篇宜春学院学报
  • 3篇鲁东大学学报...
  • 2篇商业研究
  • 2篇人文地理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求实
  • 1篇企业经济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的“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初探被引量:59
2007年
从旅游感知角度,建立了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模型由古建筑真实感、生活文化真实感、古村落真实度、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等5大因素,以及影响这5大因素的16项观察因子组成,形成一种线性结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用路径系数表示,系数的阈值为>0,<0.95。路径系数通过SPSS软件对模型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求取,所得回归系数即为路径系数。以江西婺源为案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因果关系显著,与研究假设条件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
冯淑华沙润
关键词:旅游感知古村落旅游测评模型
龙虎山丹霞地貌“旅游景观价值—游客审美感知”探讨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对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及其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的分析,按景区空间组合及代表性景观构建了旅游景观谱系。对这些景观进行评价和游客感知度调查,形成游客感知率与景观评价值矩阵,并用坐标法将矩阵划分为4个象限,分析其间的耦合性、差异性和产生机理。结果显示,总体上符合景观赋分值高、游客感知度高,景观赋分值低、游客感知度低的规律,但对一些典型地质遗迹,专家的评价与游客的感知度相差较大。游客仍以直观的山水审美为主,对其蕴含的科学性认知不够。地质遗迹科考产品和科普产品开发不足,尚未形成大众产品。比较不同游客群体的审美感知差异,为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提供依据,并提出丹霞地貌景区建设建议。
冯淑华沙润康勇卫林妙花
关键词:丹霞地貌龙虎山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西丹霞地貌景区点空间特征及优化整合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江西省丹霞地貌资源赋存丰富,开发的丹霞景区点多,主要分布于赣东和赣南地区,呈明显的空间分形特征.该文运用分形理论,测算赣东、赣南丹霞景区点系统的关联维数分别为0.843 8和1.115 7,表明系统内景区点分布集中,屏蔽现象明显.测算了上述两区域的聚集维数,结果显示系统中的旅游中心地吸附半径不大,并出现双分形或多分形的特征,系统将向多旅游中心发展.然后,进行了优化整合研究,提出了整合地方文化、培育新的旅游中心地和构建旅游网络体系等措施.
冯淑华沙润欧阳冬
红色旅游效应评价体系研究——以南昌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在分析红色旅游功能特性及各种旅游效应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探讨并初步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红色旅游效应评价体系,并选取南昌为调研地,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运用SPSS和Yaahp软件,对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与南昌红色旅游效应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结果,证明了这一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刘成文冯淑华
关键词:红色旅游旅游效应层次分析法
试论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构建被引量:8
2006年
区域旅游合作成为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呈现出多种合作模式,其中旅游成长三角就是新经济下的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围绕着环潘阳湖地区构建庐景龙旅游成长三角模式的区域协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促进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制定实施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旅游网络化、旅游产品特色化和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等战略措施。
冯淑华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
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遗产价值及其评价——以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例被引量:28
2011年
红色旅游资源目前更多的是从政治意义去诠释,然而从历史的角度,它承载着中国社会进程中的一段珍贵历史,具有深刻的文化遗产涵义。因而开展红色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价值的讨论,有利于从历史学和遗产学的角度去挖掘其内涵,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历史性和遗产性,厘清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促进长期效益的发挥。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遗产价值进行深入剖析,并以《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为指导,结合红色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构建红色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并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案例,采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遗产价值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唐丽萍冯淑华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中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被引量:41
2007年
文章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重构了农村妇女与乡村资源的关系,在权利与责任上出现了社会性别再分配,农村妇女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和劳动分工结构的变化,为农村妇女创造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增强了她们的独立和自我意识,有利于农村妇女的发展。
冯淑华沙润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妇女发展
红色文化与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构建
2015年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的主流文化,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从教化走向教条,多元文化对红色文化的解构,现实与愿景的落差影响了人们对红色文化政治信念的坚定等。研究认为,红色文化主流文化的地位决定了它在旅游行业核心价值构筑中的重要作用,应理性回归红色文化的本体价值,增强亲和力与感召力,将红色文化蕴含的理想、信念和信仰作为旅游行业核心价值构建的思想源泉。
冯淑华
关键词: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思想源泉旅游行业
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被引量:136
2002年
本文重点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吸引力、旅游客源的特点 ,以及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关联度 ,为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与开发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对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 ,揭示了相同条件下 ,不同旅游者的行为特点 ,为古村落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冯淑华
关键词:旅游客源市场古村落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设计
丹霞地貌景区安全格局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龙虎山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丹霞地貌景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随着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人类的干扰现象日益显著,维持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从地域综合体的角度,建立丹霞地貌景区"景观——生态——旅游"复合空间格局.通过对景观、生态和旅游等三大子系统的分析评价和空间整合,构建了景区安全格局,同时论述了构建中的理论和方法.根据该类地貌景观特点,对景观敏感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补充修正,并将地质灾害因子纳入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中,然后以龙虎山仙水岩景区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冯淑华沙润刘成文王红美唐丽萍
关键词:丹霞地貌安全格局龙虎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