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4篇胸腰椎
  • 4篇入路
  • 3篇退变
  • 3篇退变性
  • 3篇微创
  • 3篇结核
  • 3篇骨折
  • 3篇病灶清除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退变
  • 2篇植骨
  • 2篇融合术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骨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椎间孔

机构

  • 12篇青海省人民医...

作者

  • 12篇刘伟
  • 7篇张欣
  • 4篇韩岗
  • 4篇李佳
  • 3篇陈华
  • 3篇王明远
  • 3篇刘建华
  • 3篇王磊
  • 2篇李国栋
  • 2篇谢守宁
  • 2篇韩生寿
  • 2篇单中书
  • 2篇车晓明
  • 1篇俞文军
  • 1篇李涛
  • 1篇宋有成

传媒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199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alveston联合ISOLA内固定系统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
目的探讨Galveston联合ISOLA内固定系统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19例TileC型骨盆骨折的患者。男1 1例,女8例;年龄31.3±3.9岁(16~56岁)...
陈华张欣李佳刘伟李国栋
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一期完成病灶清除、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植骨、后路钉棒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活动期胸腰段单节段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34例,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截骨病灶清除(在胸椎段,先切取左右肋骨后段),钛笼植骨,后路矫形系统内固定。根据术前、术后X线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34例患者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柱畸形矫正,Cobb角由术前20°~45°矫正到术后3°~5°,植骨块无移位,2例再次行前路补充植骨术。结核无复发。[结论]该手术入路简捷,病灶清除彻底,360°环形解除压迫,畸形矫正满意,三柱固定,植骨融合,后期脊柱稳定,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相应的并发症。
张欣刘建华王明远韩岗刘伟车晓明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凸畸形
胸膜外入路同一切口联合后方内固定术在胸椎结核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膜外入路同一切口联合后方内固定术治疗胸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以来18例患T5~12椎体结核的病例,抗结核治疗2周后,进行同一切口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固定术,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随访植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胸背部疼痛或不适明显缓解,无复发,近远期疗效均较满意。[结论]前路手术可有效清除病灶、植骨,后路手术可固定多节段胸段脊柱,胸膜外入路同一切口联合后方内固定术治疗胸段脊柱结核效果满意。
刘建华张欣王明远韩岗刘伟李国栋
关键词:结核胸段病灶清除椎弓根固定
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前方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植骨Z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2009年12月,对22例胸腰椎双节段爆裂骨折的患者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42岁,均1周后手术。对结果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2.5~4.2 h,平均3 h;术中出血量650~1 500 ml,平均850 ml;随诊12~36月,平均24个月,以上随诊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年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价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能准确地把握适应证,对于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Z板内固定术,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张欣刘建华陈华王明远韩岗刘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双节段前路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比较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研究单侧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年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04例,其中50例采用单侧MIS-TLIF治疗,54例采用传统T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单侧MIS-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常规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单侧MIS-TLIF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TLIF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及椎间前凸角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述影像测量指标均较术后1个月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单侧MIS-TLIF与传统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相比之下,单侧MIS-TLIF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创伤、术后恢复速度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谢守宁刘伟韩生寿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
一期病灶清除前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前路钉棒、钉板,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9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前路钉棒、钉板,后...
张欣刘伟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
文献传递
Wiltse间隙与经皮微创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Wiltse间隙与经皮微创入路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Wiltse组(n=24)和微创组(n=2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随访时伤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视觉摸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7个月、平均(16±7. 5)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Wiltse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微创组(P <0. 05),但术后引流量较微创组明显增多(P <0. 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ODI值、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s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结论 Wiltse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同,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在手术时间及减少射线暴露方面更具有优势。
李佳王磊刘伟陈华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青海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45例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脊柱矢状位失衡的原因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脊柱创伤、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结核、肌源性后凸、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及脊柱非特异性感染等,比例分别为17.8%、15.6%、8.9%、13.3%、15.6%、15.6%、8.9%、4.4%。5例采取保守治疗,40例采取手术治疗,其中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术12例,Smith-Petesen截骨术15例,多节段截骨术13例。治疗后患者疼痛有明显改善,并且C7铅垂线到骶骨后上角的水平距离、骶骨角和腰椎前凸角以及脊柱侧凸角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临床应予以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临床应首先给予保守治疗,对于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并且充分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治疗效果。
韩岗孔占平刘伟
关键词:老年临床疗效
经皮微创、Wiltse间隙微创入路与传统切开后入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Wiltse间隙微创及传统切开后入路联合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皮组、Wiltse组和切开组,经皮组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69.3±6.6)岁;Wiltse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68.7±7.1)岁;切开组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67.7±6.9)岁。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Cobb′s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相关并发症。结果3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s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观察指标对比,经皮组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其他两组明显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术后引流量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值较术前均降低(P<0.05),且经皮组及Wiltse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和ODI值均优于切开组患者(P<0.05)。切开组术后出现手术及基础疾病相关并发症较多,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3种方法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经皮及Wiltse间隙微创入路相较于传统切开在软组织保护和术后功能康复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应用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式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李佳朱家星王磊车晓明张欣单中书刘伟
关键词:经皮微创老年胸腰椎骨折
多裂肌劈开入路微创行TLIF治疗腰骶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多裂肌劈开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骶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腰骶椎单节段退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5)。观察组患者行正中切口后劈开多裂肌后行TLIF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剥离椎旁肌行TLIF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术后1年随访时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裂肌脂肪浸润等级等相关指标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1年随访时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及1年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多裂肌脂肪浸润等级级别较高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入路,多裂肌劈开入路行TLIF治疗单节段腰骶段退变性疾病能明显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出血少,术后疼痛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减轻多裂肌脂肪化,保留其功能,具有微创优势,促进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
李佳张欣王磊单中书刘伟李涛
关键词:微创腰骶段腰椎退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