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华

作品数:123 被引量:459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7篇腹腔
  • 55篇切除
  • 55篇腹腔镜
  • 50篇切除术
  • 42篇十二指肠
  • 37篇胰十二指肠
  • 37篇胰十二指肠切...
  • 37篇胰十二指肠切...
  • 37篇十二指肠切除
  • 37篇十二指肠切除...
  • 25篇胆管
  • 24篇腹腔镜胰十二...
  • 23篇肿瘤
  • 21篇胰腺
  • 20篇胆管癌
  • 18篇手术
  • 17篇血管
  • 15篇镜检
  • 13篇外科
  • 11篇细胞

机构

  • 12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0篇河北省卫生厅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五...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23篇刘建华
  • 39篇王文斌
  • 31篇吕海涛
  • 28篇刘学青
  • 26篇刘三光
  • 25篇张建生
  • 20篇秦建章
  • 19篇张树彬
  • 19篇闫长青
  • 17篇路文彦
  • 15篇边伟
  • 14篇李秋生
  • 13篇刘润田
  • 13篇王天阳
  • 10篇穆宏凌
  • 10篇李冬瑞
  • 8篇石运明
  • 8篇赵伟红
  • 6篇王维平
  • 5篇刘惠苗

传媒

  • 26篇中华肝胆外科...
  • 18篇中华实验外科...
  • 12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中华消化外科...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华腔镜外科...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11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12篇2019
  • 1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X盒结合蛋白1、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x盒结合蛋白1(XBP1)、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术中所取的42例肝癌标本、15例同个体癌旁1.0cm肝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XBP1、Bip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blot法验证57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标本中XBP1、Bip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XBP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96±0.0241、0.4152±0.0252、0.4095±0.0149,XBP1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Bip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72±0.0401、0.4332±0.0488、0.4301±0.0398,Bip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实验对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XBP1和Bip的蛋白表达进行了定性验证: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两种蛋白的表达,但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在肝癌的生长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激活。在肝癌组织中XBP1、BipmRNA和蛋白的表达一致,均呈高表达。这些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
刘三光王文耀穆宏凌闫长青刘建华
关键词:肝细胞
洛铂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凋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作用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洛铂诱导人胆管癌RBE细胞凋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洛铂对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BE-TCHU179人胆管癌细胞,给予不同剂量洛铂处理,瑞氏-姬姆萨染色及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和计数细胞凋亡百分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细胞内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AO/EB荧光染色观察到洛铂作用24 h后,随洛铂剂量加大,人胆管癌RBE细胞凋亡百分率升高,25μg/mL作用凋亡细胞占47.8%.光镜和扫描电镜可见细胞形态学呈现典型的凋亡变化,可见凋亡小体的形成.透射电镜可观察到细胞核呈新月状改变.结论洛铂能引起人胆管癌RBE细胞凋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可能与细胞凋亡和侵袭力有关.
王天阳吕海涛王文斌张建生刘建华
关键词:胆管癌洛铂电镜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近期疗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总结国内多个中心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14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2例,女性51例,年龄(64±11)岁(范围:53~72岁)。Bismuth分型:Ⅰ型38例(26.6%)、Ⅱ型19例(13.3%)、Ⅲa型15例(10.5%)、Ⅲb型28例(19.6%)、Ⅳ型43例(30.0%)。将各手术团队内手术例数≤10例(每个手术团队内前10例患者)的患者列为A组(77例),手术例数10例之后的患者列为B组(66例);并将完成例数≥10例中心的病例设为A1组(116例),<10例的中心设为A2组(27例)。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21.3±153.4)min(范围:159~7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1500 ml(中位出血量300 ml)。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等,术后总住院时间为(15.9±9.2)d。B组与A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429.5±190.7)min比(492.3±173.1)min,t=2.063,P=0.041]、术中出血量相对减少[465 ml比200 ml,Z=2.021,P=0.043];A组术后胆瘘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B组(χ^2=4.341、0.007,P=0.037、0.047)。A1组与A2组相比手术时间相对缩短[(416.3±176.5)min比(498.1±190.4)min,t=2.136,P=0.034],术后胆瘘、腹腔感染发生率较低(χ^2=7.537、3.162,P=0.006、0.0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A组与B组近期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徐建熊永福黄徐建杨发财李敬东刘建华赵文星秦仁义尹新民郑树国梁霄彭兵张起帆李德卫汤朝晖
关键词:腹腔镜胆管肿瘤根治性切除
活体部分肝移植1例
2003年
刘建华石运明张鸿飞吴卫中刘三光边伟
关键词:肝移植
双重血供小肠间质瘤致急性消化道出血1例被引量:1
2010年
小肠间质瘤(stromal tumor of small intestine,SIST)致小肠出血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比较少见,而具有肠系膜上、下动脉双重血供者更是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王文斌赵腾刘建华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消化道出血动脉造影
洛铂诱导胆管癌RBE细胞凋亡及其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8和细胞色素C凋亡相关因子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洛铂对胆管癌RBE细胞抗肿瘤作用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actived-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和细胞色素C(Cyt-C)转录及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洛铂干预胆管癌RBE细胞一定时间,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RBE细胞的生长抑制,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PI)双染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bax、bcl-2、actived-Caspase-3、Caspase-8、Cyt-C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随浓度升高及时间延长,药物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P<0.05),24 h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值为11.82 mg/L.随药物浓度增加G0/G1期与G2/M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PI检测显示洛铂能诱导RBE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有更高的凋亡率(Pp<0.05).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bax、actived-Caspase-3、Caspase-8和胞质内Cyt-C转录和表达升高,bcl-2转录水平降低.结论 洛铂对胆管癌RBE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增加bax、抑制bcl-2的转录和表达,释放Cyt-C激活Caspase-8、Caspase-3诱导RBE细胞凋亡.
王天阳刘三光王文斌张小艳刘建华
关键词:胆管癌洛铂凋亡细胞色素C
内镜下柱状球囊扩张取石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评价内镜下单纯柱状球囊扩张取石(EPBD)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4例,将患者分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小切开+柱状球囊扩张治疗组(sEST+EPBD组,n=60)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单纯柱状球囊扩张治疗组(EPBD组,n=64),比较两组之间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EPBD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低于sEST+EPBD组(P<0.05);两组间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EST+EPBD相比,单纯行EPB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术者易掌握、手术时间短,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患者住院时间等特点,且两种手术方式一次性取石成功率相当。
陈圣雄金成郝子佳屈志刚王文斌闫长青张建生刘建华周泽高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憩室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应用研究
2021年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一种治疗胰头、十二指肠乳头、Vater壶腹以及胆总管下段良性、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其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远端胃、十二指肠、近端空肠、胰头、胆总管、胆囊等全部或部分的6个器官.由于其手术难度较大,切除脏器多,消化道重建复杂,PD被称为普通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中,这一手术方式仍被认为是治疗壶腹周围疾病的一线治疗方式.
刘建华王文斌吕海涛秦建章冯峰刘学青边伟刘润田邢中强段佳悦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段临床实践指南消化道重建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胰瘘和未发生胰瘘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失血量、胰腺残端处理方法、体质量指数(BMI)、胰腺质地、白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确定其与胰瘘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60例,年龄(49.23±15.62)岁,范围16~76岁。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4.4%(32/93)。在单因素分析中,BMI(χ^(2)=4.515,P=0.034)、胰腺质地(χ^(2)=3.891,P=0.049)、术前血清白蛋白(t=2.644,P=0.010)以及白蛋白差异(t=-2.293,P=0.024)与术后胰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低(OR=0.551,P<0.001)、白蛋白差异大(OR=1.542,P<0.001)、BMI≥25 kg/m2(OR=3.303,P=0.035)、胰腺质地软(OR=3.065,P=0.049)是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术前白蛋白较低者应改善其营养状况,BMI≥25 kg/m2、胰腺质地软的患者要警惕术后胰瘘的发生。
牙学强刘建华杜成旭苏明浩王文斌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胰腺切除术胰体尾胰瘘病因
活体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1例
2005年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小儿晚期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亲体部分肝移植术及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抗感染、免疫抑制、营养支持等综合方法,治疗肝豆状核变性1例。结果:供体术后顺利康复;患儿术后健康存活,至今18个月,正常饮食,血铜蓝蛋白已恢复正常。结论:活体肝移植是治疗小儿晚期肝豆状核变性的有效方法,具有其它类型肝移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冯琳刘建华王晓宁张会丰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肝豆状核变性儿童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