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颖
-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康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奎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奎硫平与奥氮平对血管性痴呆(VD)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8例VD患者分为奎硫平组与奥氮平组,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2、4和8周以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痴呆状况;以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BEHAVE-AD评分显著减少(P<0.01),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DL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组的锥体外系反应、口干、头昏、嗜睡、体质量增加、便秘较奎硫平组显著(P<0.01)。结论:奎硫平与奥氮平对V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奎硫平安全性更高。
- 方亚明周云飞刘彦颖
- 关键词:奎硫平奥氮平血管性痴呆
- 深圳市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现状分析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现状。方法:用自编的调查表和CCMD-3对本院关爱病区2005年5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住院治疗的357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男性比例低于女性,未婚、离婚、邻近省市户籍、无工作者居多,公安部门送入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而精神病复发居多,精神分裂症为主,伤人毁物、脏臭流浪居多,大多伴躯体疾病,救助站和慢病院接出院居多。虽然家属接出院占33.6%例,但家属承担费用仅占14.8%,医院承担医疗费用66.1%。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生存状况差,影响了社会和谐,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解决这一现象可行的方法,精神卫生立法是精神科目前迫切的工作。
- 方亚明刘彦颖高欢周云飞
- 关键词:流浪住院精神病患者
- 集体心理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二年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索集体心理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10个街道选择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在每月给两组患者免费发药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每月一次的集体心理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两组均干预2年。选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在干预前、干预第2、6、12、18、24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监测病情复发、再就业等情况。结果(1)干预前与干预末次评分减分值的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减分值、阳性因子分减分值、阴性因子分减分值、一般精神病理分减分值、SDSS减分值〔分别为(6.80±3.30)分、(1.51±0.36)分、(3.14±0.27)分、(3.14±1.11)分和(-0.53±0.07)分〕与对照组〔分别为(-0.33±1.35)分、(-1.93±1.16)分、(-1.23±0.27)分、(-0.16±0.97)分和(-0.07±0.2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期间研究组患者复发、肇事次数分别为(0.92±0.82)次和(0.48±0.50)次,对照组分别为(1.40±0.68)次和(0.68±0.5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再就业率分别为41%和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防止病情复发,亦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适宜在社区广泛开展。
- 方亚明周云飞刘彦颖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疗法社区精神病学随访研究
- 流浪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因素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比较分析流浪精神分裂症和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的差异。方法:对2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0例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用自编《流浪精神病人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以外省及邻近市县、未婚、无业者居多,精神病复发、110警察送入、毁物伤人、言行紊乱显著性高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组(P<0.01);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方式以救助站和自动出院为主。结论: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有明显差异,需有针对性地做好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防治工作。
- 方亚明刘彦颖邱友胜高欢
- 关键词:流浪精神分裂症社会因素
- 社区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情况的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方亚明陈益红刘彦颖
- 关键词:精神病免费医疗社区卫生服务
- 阿立哌唑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立哌唑组)及对照组各43例,均维持原有治疗方案不变,治疗组加用阿立哌唑5mg/d,总疗程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分别检测催乳素,同时观察记录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症状的变化,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催乳素较基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7,P<0.01);对照组催乳素与基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74,P>0.05)。治疗组催乳素下降率(77.2±8.5)%高于对照组(-2.9±13.4)%(P<0.01)。治疗组患者闭经及泌乳等症状有改善;对照组症状无改善。两组PANSS总分均明显下降,与基线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相当。结论阿立哌唑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高催乳素血症安全、有效。
- 郭金宏曹长安廖春平许玉梅刘彦颖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高催乳素血症阿立哌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