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强

作品数:33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电气工程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煤电
  • 8篇火电
  • 7篇燃煤
  • 6篇发电
  • 5篇电厂
  • 4篇烟气
  • 4篇燃煤电厂
  • 4篇污染
  • 4篇火电行业
  • 4篇除尘
  • 4篇大气污染
  • 4篇煤电厂
  • 3篇氮氧化物
  • 3篇电力
  • 3篇燃煤机组
  • 3篇煤耗
  • 3篇环境质量
  • 2篇导流
  • 2篇电除尘
  • 2篇电除尘器

机构

  • 24篇中国电力企业...
  • 13篇华北电力大学
  • 3篇国电环境保护...
  • 3篇能源集团
  • 2篇河北大唐国际...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大唐环境产业...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宏观经济研究...
  • 1篇中国标准化研...
  • 1篇天津国投津能...
  • 1篇龙源电力集团...
  • 1篇华电电力科学...
  • 1篇国能龙源蓝天...
  • 1篇山东琦泉能源...
  • 1篇中国大唐集团...
  • 1篇中国天楹股份...

作者

  • 33篇刘志强
  • 12篇潘荔
  • 4篇王志轩
  • 3篇薛建明
  • 3篇王宏亮
  • 3篇赵毅
  • 3篇管一明
  • 3篇许月阳
  • 3篇戴伟伟
  • 2篇刘涛
  • 2篇石丽娜
  • 2篇陈纪玲
  • 2篇李辉
  • 2篇陈书建
  • 2篇聂鹏飞
  • 2篇胡佳佳
  • 2篇杨帆
  • 2篇石丽娜
  • 1篇吴立强
  • 1篇张晶杰

传媒

  • 6篇电力科技与环...
  • 4篇热力发电
  • 3篇中国能源
  • 3篇中国电力
  • 1篇电力环境保护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中国电力企业...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电力电容器与...
  • 1篇标准科学
  • 1篇2006年火...
  • 1篇2007年火...
  • 1篇第二届中国工...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区域储能发展模式分析与建议
2023年
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储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长期电力供需趋势;从华东、华中等七个区域角度分析各区域中长期负荷特性、新能源发展特性、储能配置需求及配置特点;从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做好适应储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切实发挥储能效能为原则、提升在役储能运行效率,完善储能产业发展成本的疏导机制,在加强储能技术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储能行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刘志强戴彦德严圣军田智宇
关键词:电力系统储能
生物质和煤流化床共气化的试验研究
本文通过生物质单组份流化试验,发现单组份的生物质难以流化,需要加入惰性粒子组成双组份来改善其流化情况。在双组份的流化试验中,主要分析了加入生物质中惰性粒子的粒径大小以及生物质和惰性粒子两者之间的质量掺混比对双组份流化特性...
刘志强
关键词:生物质最小流化速度掺混比
文献传递
“十四五”时期我国火电行业节能潜力分析与建议被引量:6
2021年
节能提高能效是我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该文分析了火电能耗现状,从结构调整、技术改进、管理提升等方面,全面分析论证各因素对能耗下降的贡献,其中,新建机组、关停小机组、节能改造对能耗下降的贡献度逐步降低,预计“十四五”期间,火电供电煤耗下降5.6~8.7 g/kWh(中值7.2 g/kWh),绝对值下降空间较前三个五年收窄,2025年火电供电煤耗降至298 g/kWh左右。建议从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顶层设计、发挥大容量火电机组基荷作用、持续扩展火电热电冷联供能力、持续加大火电节能改造力度、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等角度,继续促进火电节能工作。
刘志强刘志强潘荔张国柱陈鑫峰
关键词:火电节能供电煤耗
中外火电节能减排效率分析与比较被引量:28
2021年
本文对中国、日本、德国、美国、韩国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电力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依据各国电力发展状况及构成对发电热效率、碳排放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了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电热效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日本相当,高于其他国家;气电、供热已经成为影响火电热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煤电碳排放强度低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由于气电比重较低,我国火电碳排放强度、发电碳排放强度均高于其他国家;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国土面积电力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其他国家,但总体空气环境质量不及其他国家。下一阶段我国应继续提高气电比重,加大现有火电的供热比重和节能改造力度,持续提高热效率;重点发展低碳发电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是应对碳约束的主要手段;应重点关注非电行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刘志强赵毅潘荔
关键词:火电煤电热效率碳排放强度
燃煤机组除尘设施能耗状况及指标评估
针对电力行业燃煤烟气三种主流除尘设施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研究了其运行过程中主要组件的能源消耗规律及数据监测方法,提出了除尘设施能耗比对的2个参数,即用电率和比电耗.监测数据和统计表明,同级别机组电除尘能...
刘涛刘志强姜维才薛建明
关键词:燃煤电厂除尘设施
煤电“三改联动”实施分析与措施建议被引量:5
2023年
煤电“三改联动”是煤炭清洁低碳转型的有效手段。分析了煤电的能效、灵活性和供热现状,研究了煤电实施“三改联动”的政策要求、实施进展和预期效果。从改造技术难度看,节能改造难度最高,灵活性改造次之、供热改造难度相对较低。预计“十四五”末全国煤电供电煤耗率将降至297 g/(kW·h)左右,新增调峰能力预计在4000万kW以上,供热范围进一步扩大。针对煤电亏损面大、部分类型机组技术改造难度大、设备低负荷运行安全隐患大、改造投入产出不可预期性大、改造资金有待进一步加大等问题,从政策、技术、标准、市场等角度提出了促进煤电“三改联动”的措施建议。
刘志强叶春张源李云凝
关键词:煤电节能改造供热改造
燃煤机组除尘设施能耗状况及指标评估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电力行业燃煤烟气三种主流除尘设施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研究了其运行过程中主要组件的能源消耗规律及数据监测方法,提出了除尘设施能耗比对的2个参数,即用电率和比电耗。监测数据和统计表明,同级别机组电除尘能耗低于袋式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比电耗随机组容量变化梯度变化值不显著,除尘设施电源侧技术改进有助于降低除尘设施能耗。
刘涛刘志强姜维才薛建明
关键词:除尘能耗用电率比电耗
中国燃煤电厂NOx排放估算方法及排放量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综合考虑影响燃煤电厂NOx生成的煤质、燃烧方式、单机容量等客观因素,建立以燃煤发电机组实际排放水平为核心的计算NOx排放量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估算出我国2005年燃煤电厂NOx排放量(以NO2计)为671万~781万t。并以2005年为基准,预测在环保要求不变和趋严2种情况下,2010年我国燃煤电厂NOx排放量分别为846万~1003万t和651万~767万t。
王志轩赵毅潘荔刘志强
关键词:燃煤电厂NOX排放量排放水平
我国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3
2015年
"十二五"以来,我国煤电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和强度快速下降,控制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煤电仍将承担国家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任。重点研发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适用性、高经济性污染物的控制技术、资源化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是未来我国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的主要技术方向。预计到2020年,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排放量分别降至2×10^5~3×10^5 t、1×10^6~1.5×10^6 t、1×10^6~1.5×10^6 t。
王志轩刘志强
关键词:煤电大气污染物减排
“十二五”烟气脱硝工艺及技术选择建议被引量:3
2011年
氮氧化物排放与控制简况。由于NOx排放量受技术条件和基础条件的限制,至今官方没有正式公布过排放数据。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分析,2010年,全闲电力NOx排放量约900×104t,相比2005年增加排放160×104t,低于火电发电量增长幅度,增速放缓;
赵毅潘荔刘志强
关键词:电力企业联合会氮氧化物统计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