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忠红

作品数:59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7篇机插
  • 10篇栽培
  • 10篇水稻
  • 10篇小麦
  • 10篇高产
  • 9篇粳稻
  • 7篇稻茬
  • 7篇栽培技术
  • 7篇技术规程
  • 7篇规程
  • 6篇氮素
  • 6篇稻茬小麦
  • 6篇机插稻
  • 6篇高产栽培
  • 6篇钵苗
  • 5篇秧苗
  • 5篇高产栽培技术
  • 5篇播种
  • 5篇采后
  • 5篇采后处理

机构

  • 57篇淮安市农业技...
  • 13篇扬州大学
  • 3篇淮安市气象局
  • 2篇淮安市种子管...
  • 1篇淮安市农业开...

作者

  • 58篇刘忠红
  • 37篇方书亮
  • 37篇张军
  • 31篇张永进
  • 30篇李必忠
  • 11篇王爱华
  • 8篇周耘
  • 6篇宛汉斌
  • 6篇曹布霆
  • 6篇王兴龙
  • 5篇王锡明
  • 4篇庾跃东
  • 4篇石广跃
  • 3篇徐继梅
  • 3篇钱娣
  • 2篇徐开军
  • 2篇黄秀华
  • 1篇许轲
  • 1篇赵德万
  • 1篇汤洁

传媒

  • 10篇农业科技通讯
  • 6篇长江蔬菜
  • 6篇中国稻米
  • 5篇北方水稻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农业工程技术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江苏蚕业
  • 1篇蚕桑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农技服务
  • 1篇作物学报
  • 1篇蚕桑茶叶通讯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9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粳稻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以连粳7号为对照,开展了10个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粳稻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全生育期在137~165 d,在淮安种植能够正常成熟;淮安及相似生态条件地区种植迟熟中粳应以南粳52、扬粳805为主,可继续示范种植淮香粳15;中熟中粳以连粳10号、连粳11号、武运粳27、金粳818号为主,搭配种植盐丰稻2号;试验中连粳12号突出表现早熟,全生育期在参试品种中最短,适合作为机插秧品种种植。
方书亮张军刘忠红张永进
关键词:水稻品种农艺性状推广应用
淮安市机插水稻秧苗化控效果试验研究
2019年
为研明机插水稻秧苗化控效果,在淮安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设置化控剂量和化控时期二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处理机插稻秧苗综合素质及水稻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处理相比,科学化控不仅利于提升机插稻秧苗素质,且产量较高,其中以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0.2~0.3g/10盘条件下秧苗素质优,且最终实际亩产分别达723.1kg和701.5kg。
葛梦婕王爱华方书亮刘忠红周冬冬徐继梅周耘
关键词:机插水稻秧苗
淮安市不同稻作方式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概述了淮安市稻作方式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制约该市现代化稻作方式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更新种植观念、完善稻作布局、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等加快推进该市现代化稻作方式发展的对策措施。
王兴龙张军石广跃李必忠方书亮张永进刘忠红庾跃东
关键词:水稻稻作方式
南粳505在淮安市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范被引量:3
2019年
为加快推进淮安水稻产业转型升级,笔者以水稻品种选用优质化、生产技术绿色化为切入点,依托项目支撑,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示范种植优质食味粳米新品种南粳505,并开展配套绿色栽培技术的研究集成,以期为淮安及相似生态条件地区规模种植提供科学参考。
周耘贾蔚方书亮张军刘忠红周冬冬
氮肥与穴苗数对机插优质稻南粳9108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机插材料,设置每hm^2施纯氮225 kg、270 kg和315 kg 3个施氮水平,3苗/穴和5苗/穴2个栽插密度,研究了施氮量和穴苗数对南粳9108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270 kg/hm^2处理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加工品质中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下降趋势,外观品质得到改善,但食味品质变劣,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变小,而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随穴栽苗数增加,低氮处理实产增加,中、高氮处理呈降低趋势,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均变劣,食味值也降低,RVA谱特征值各指标呈上升趋势;施氮量270 kg/hm^2和3苗/穴的组合南粳9108实测产量最高,施氮量为225 kg/hm^2和5苗/穴的组合可实现稳产优质的目标。本文总结了机插稻南粳9108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关键,可为进一步扩大该品种的种植面积提供技术参考。
张军王爱华方书亮裘实周冬冬刘忠红
关键词:氮肥
播量对淮北地区旱茬小麦产量及群体性状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为探讨淮北地区适播期小麦超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以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系淮麦4046和弱春性小麦品种淮麦40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设112.5、150.0、187.5 kg/hm 23个播量水平,研究播量对旱茬小麦产量和群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小麦株高、穗数均呈递增趋势,而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均降低,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增加播量可显著增加各生育期群体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且拔节前叶面积指数也较高。适宜播量下对应小麦超高产(>9750 kg/hm^2)群体的产量构成与群体性状特征:穗数(660±60)万穗/hm^2,每穗粒数>35粒,千粒质量>43 g,茎蘖成穗率>45%;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2.5、4~5、7~8、6~7,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21000 kg/hm 2,粒叶比>13.5 mg/cm^2,收获指数>45%。
周冬冬李必忠张军安礼政张永进刘忠红葛梦婕方书亮
关键词:小麦播量超高产群体性状
优质食味粳米品种筛选试验报告被引量:4
2018年
开展了6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较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全生育期在137~150 d,在淮安种植能够正常成熟。综合各品种展示结果,淮安及相似生态条件地区种植优质食味粳米品种以南粳2728和南粳9108为主,其中南粳2728全生育期适中,适合作为机插秧品种种植,南粳9108生育期偏长,建议采用手栽或钵苗机插秧。
黄秀华方书亮张军周耘刘忠红
大棚省力化饲养原蚕关键技术
2013年
本文介绍了大棚省力化养原蚕技术要点,并对大棚和蚕室饲养情况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大棚养原蚕具有茧质优、效益高、投资少、操作方便、节约用工、减轻劳动强度、工效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对恶劣气候调节难度大等问题。
刘忠红
关键词:家蚕蚕种繁育省力化
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不同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沿淮下游地区,以淮麦52和淮麦920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缓释掺混肥(SRF,N∶P2O5∶K_(2)O=26∶12∶12)和丰卉尿素(U,46%N)为供试肥料,设置U四次分施(M_(1))、SRF一次基施(M_(2))、60%SRF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_(3))、60%SRF基施+40%SRF返青期追施(M_(4))、M_(3)模式减氮15%(M_(5))和M_(4)模式减氮15%(M_(6))6种施肥模式,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及利用、干物质转运和品质等的差异。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一次基施(M_(2))和减氮15%条件下两次分施(M_(5)和M_(6))较常规肥料处理(M_(1))均能实现稳产。缓释掺混肥两次分施(M_(4))可有效促进稻茬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和氮素向籽粒运转,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分别较M_(1)处理增加16.49%、11.09%、4.86%和4.72%,较M_(2)处理增加21.31%、15.19%、5.32%和18.60%;M_(4)处理较M_(1)处理增产9.01%和6.78%,较M_(2)处理增产11.43%和12.10%,实现产量提升的同时显著改善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综上,60%缓释掺混肥基施和40%缓释掺混肥返青期追施有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适宜在沿淮下游稻茬麦区推广应用。
周冬冬李必忠张军刘忠红张永进方书亮朱新开
关键词:稻茬小麦氮素利用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被引量:6
2022年
当前"减氮"成为优质食味粳稻种植措施之一,但减氮后的氮肥科学运筹方案尚不够明确,需进一步研究。2018—2019年,选用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和‘南粳2728’为材料,前茬麦秸秆全量还田,采用机插方式,在总施氮量较当地常规施氮量减少20%条件下,设置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分别为5∶5、6∶4、7∶3和8∶2四种氮肥运筹比例,研究了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精确运筹。结果表明,随着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7∶3处理产量最高,2年达11,134.80~11,280.19 kg hm^(-2),较CK增产1.23%~2.54%,但差异不显著;7∶3处理群体高产,在于能获得充足的群体颖花量、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基蘖肥比例增加,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抽穗期、成熟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终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利用率,呈先增后降趋势,均以7∶3处理最高。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通过增加前期施氮肥比例(7∶3),能确保群体后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较小,但显著提升了氮素吸收利用率,较CK高14.10%~15.48%,差异显著。减氮后增加基蘖肥比例使优质食味粳稻加工品质变劣,外观品质变优,蒸煮食味品质改善,RVA谱优化。在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较常规施肥减氮20%,基蘖肥与穗肥运筹7∶3处理优质食味粳稻产量稳定,大幅提升氮素吸收利用率,改善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食味粳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种植目标。
张军周冬冬许轲李必忠刘忠红周年兵方书亮张永进汤洁安礼政
关键词:氮肥运筹氮素吸收利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