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恩志

作品数:94 被引量:31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6篇腰椎
  • 30篇手术
  • 22篇内固定
  • 20篇椎弓
  • 20篇椎体
  • 19篇骨折
  • 19篇成形术
  • 18篇颈椎
  • 15篇影像
  • 15篇脊柱
  • 12篇导航引导
  • 12篇椎间融合
  • 11篇融合术
  • 11篇手术治疗
  • 11篇椎弓根
  • 11篇椎间盘
  • 10篇椎弓钉
  • 10篇椎弓根钉
  • 9篇椎体成形
  • 8篇融合器

机构

  • 80篇广州市第一人...
  • 11篇广州医学院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总医...

作者

  • 94篇刘恩志
  • 70篇郭东明
  • 53篇蔡维山
  • 40篇钟波夫
  • 36篇徐中和
  • 21篇严瀚
  • 16篇温世锋
  • 16篇梁英杰
  • 14篇严翰
  • 13篇钟润泉
  • 12篇王立
  • 11篇郭东明
  • 10篇鞠洪斌
  • 6篇肖文德
  • 5篇陈珊茗
  • 4篇尹庆水
  • 4篇芦虎
  • 3篇杜惠芳
  • 3篇苏为平
  • 3篇温世峰

传媒

  • 7篇广东医学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颈腰痛杂志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2篇中国医药
  • 2篇第一次全军脊...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5篇2005
  • 1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撑开型椎间融合器在腰椎不稳症治疗中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探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在腰椎不稳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对52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单纯性应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进行治疗,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前凸角度以及应力位片椎体间角度活动域,临床疗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症状进行评定,同时观察融合率和并发症。结果 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8个月。融合率100%,融合节段椎间隙前凸角度5.3±1.2°,动力位片术前椎间活动域:19.2°±1.4°,术后椎间活动域:4.3°±0.5°(P〈0.01)。全部患者未发生融合器脱出、塌陷、移位等并发症,按照ODI评分疗效判定法,术后优良率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90.1%及93.5%。结论 使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疗效好、且无须辅助后路椎弓钉固定即可达到即时的腰椎稳定性。重建了椎间隙的前凸,保持了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物力学功能恢复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刘恩志郭东明蔡维山
关键词:融合器腰椎不稳内固定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异位骨化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矢状位、冠状位活动度,并根据Mc Afee分级法判断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的异位骨化情况。结果术后患者2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7~36个月。末次随访置换节段矢状位活动范围(5.5±2.2)°;冠状位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4±1.2)°和(3.6±0.8)°。共有5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置换节段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发生率21.7%。结论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存在一定的异位骨化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符,术者应有意识地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以避免置换节段的活动度丢失。
梁英杰张光明温世锋郭东明徐中和刘恩志钟润泉肖文德尹庆水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异位骨化
颈腰椎综合征患者功能预后与手术时机及方案选择的关系被引量:2
2004年
对46例颈腰椎综合征患者根据其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分别行颈椎及腰椎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1个月,颈椎手术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13.5分,腰椎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对手术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手术时机与方案的选择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刘恩志蔡维山郭东明徐中和
关键词:预后手术时机手术方案手术治疗
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单侧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X线监测下对31例患者(58个椎体)行单侧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采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价指数及测量椎体高度丢失率及恢复率对患者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患者随访6~18个月,术后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能提高手术安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射线暴露量和手术费用.
刘恩志郭东明严瀚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后入路椎体间融合笼治疗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症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为了达到不稳定椎体间早期可靠的植骨融合效果。从 1996年起 ,我院采用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笼(PLIF Cage)技术治疗 2 0例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定症 ,取得满意疗效。方法 :2 0例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 ;男 5例 ,女 15例 ;其中L4~ 5不稳定 12例 ,L5S1不稳 8例 ;采用单Cage植入 13例 ,双cage植入 7例 ,术后卧床 3周带腰围下地活动。结果 :除 1例因为术中选用Cage不当导致术后松动需二次手术外 ,余术后Cage植入效果良好 ,3个月后均见椎节骨性融合。结论 :PLIF Cage技术对早期椎节的稳定和后期的椎节骨性融合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应用时要注意术前定位、术中神经保护及Cage选择。
蔡维山郭东明刘恩志徐中和
关键词:腰椎不稳椎间融合术
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定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治疗退变性腰椎病的术式和疗效。方法 对 45例退变性腰椎病患者行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治疗 ,,观察疗效及融合率。结果 优良率 92 7% ,植骨融合率 10 0 % ,无断钉断棒现象 ,未发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 ,无硬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 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疗效满意。
蔡维山刘恩志郭东明徐中和
关键词:后路椎间孔退变性椎弓椎间融合
CT三维重建立体导航引导技术在胸椎弓根钉置入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立体导航引导技术在胸椎弓根钉置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2006年5月采用CT三维重建导航对2t例(122枚)胸椎弓根钉置入手术进行立体引导,其中上胸椎38枚,中下胸椎84枚。男13例,女8例;年龄为13—76岁,平均43岁。术中使用C形臂X线机拍摄正侧位X线片,术后行CT扫描以了解椎弓根钉位置情况。结果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显示:A级109枚(89.3%)B级6枚(4.9%);C级3枚(2.5%);D级4枚(3.3%)。结论术前CT三维重建立体导航引导技术使椎弓根钉按预期的路径精确置入,尤其提高了具有挑战性的胸椎椎弓钉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温世锋刘恩志郭东明蔡维山钟波夫严翰陈珊茗徐中和
关键词:胸椎内固定器外科手术
腰椎骨软骨瘤1例被引量:1
2008年
1病例 资料男性,患者,36岁,反复左侧腰腿痛4个月,加重2周。起病时为腰部阵发性酸痛,间隙性发作,休息后可缓解,后渐放射至左侧下肢,无间歇性跛行,无大小便障碍。体查:L3~L5棘突、左侧椎旁压痛,无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行程无压痛,左侧股神经牵拉试验(+),
郭东明蔡维山鞠洪斌刘恩志严翰徐中和
关键词:骨软骨瘤腰椎椎板
年轻患者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率的研究
虽然年轻患者的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的复发率较其他年龄组高,但是很少有关于年轻患者的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的研究。另外,很多关于椎间盘突出复发率的报道都没有将年轻人作为单一的影响因素。 目的:采用生存率分析方法研究年轻活动...
郭东明刘恩志鞠洪斌王立钟润泉钟波夫严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率
文献传递
CT三维重建椎弓根钉导航系统在胸椎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椎弓根钉导航系统的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在15例(80枚)胸椎弓根钉植入手术中使用CT三维重建椎弓根钉导航系统,其中上胸椎30枚,中下胸椎50枚。男10例,女5例;年龄13~76岁,平均47岁。胸椎肿瘤切除后重建5例,胸椎爆裂骨折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2例,胸椎侧凸4例。记录手术中螺钉植入时间、出血量。术中使用“C”型臂X线机拍摄正侧位X线片,术后进行CT扫描以了解内固定位置情况。结果每枚椎弓根钉从注册到植入完毕平均需要15min(10~20min)。术中出血量:胸椎肿瘤切除后重建平均1200ml,胸椎爆裂骨折后路固定平均800ml,胸椎黄韧带骨化切除平均300ml,胸椎侧凸平均500ml。椎弓根钉位置根据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术后CT扫描显示80枚胸椎椎弓根钉中,位置Ⅰ级76枚(96%),Ⅱ级(突破椎弓根皮质≤2mm)2枚,Ⅲ级(突破皮质>2mm)2枚。Ⅱ、Ⅲ级的椎弓根钉均偏向椎弓根外侧,但术后均无神经刺激症状。结论CT三维重建导航系统可为术者虚拟三维的椎弓根钉植入环境,使椎弓根钉按预期的路径准确植入,提高了胸椎椎弓根钉植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蔡维山徐中和郭东明刘恩志钟波夫严瀚
关键词:胸椎CT三维重建椎弓根钉导航系统下胸椎胸椎黄韧带骨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