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慧

作品数:27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儿童
  • 5篇新生儿
  • 5篇胰岛
  • 5篇糖尿病
  • 5篇醛固酮
  • 5篇假性醛固酮减...
  • 4篇胰岛素
  • 4篇妊娠
  • 4篇干细胞
  • 4篇川崎
  • 4篇川崎病
  • 3篇妊娠期
  • 3篇身材
  • 3篇首发
  • 3篇首发表现
  • 3篇糖尿
  • 3篇矮身材
  • 2篇胆红素
  • 2篇胆红素血症
  • 2篇胰岛Β细胞

机构

  • 27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7篇刘慧
  • 10篇鲁珊
  • 8篇王新利
  • 8篇童笑梅
  • 4篇邢燕
  • 3篇王雪梅
  • 3篇李在玲
  • 3篇于洋
  • 3篇刘云峰
  • 2篇张纯
  • 2篇魏炜
  • 2篇张淑丽
  • 2篇关育红
  • 2篇张晓莉
  • 2篇朴梅花
  • 2篇王晴晴
  • 2篇齐婧
  • 2篇张文丽
  • 1篇刘子源
  • 1篇吴文涛

传媒

  • 4篇中华围产医学...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生殖与避...
  • 1篇'2008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子代婴幼儿期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子代婴幼儿期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在2、4、6、8、10、12、18和24月龄测量糖尿病母亲的子代和非糖尿病母亲的子代的体重、身长,计算体重指数。在6、12和24月龄随访当日测定空腹血浆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采用胰岛素稳态模型(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ence,IR)指数,即HOMAIR,将FINS、ISI和HOMAIR作为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2组间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异。结果最初纳入研究的婴幼儿共605例,其中糖尿病母亲的子代94例,非糖尿病母亲的子代511例。糖尿病母亲的子代在2、4和6月龄时体重、身长均大于非糖尿病母亲的子代,2和4月龄时体重指数也大于非糖尿病母亲的子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和24月龄测定空腹血浆血糖和FINS的婴幼儿分别有276例、273例和56例。糖尿病母亲的子代在6、12和24月龄时的FINS[经对数(Lg)转换]分别为0.954±0.30、0.894±0.34和0.90±0.27,HOMAIR值[经对数(Lg)转换]分别为0.34±0.33、0.274±0.36和0.27±0.31,ISI[经对数(Ln)转换]分别为-3.874±0.75、-3.734±0.81和一3.734±0.71;FINS和HOMA—IR值高于非糖尿病母亲的子代(FINS分别为0.70±0.45、0.73±0.35和0.67±0.30,HOMAIR分别为0.08±0.46、0.10±0.36和0.03±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5.01、6.11、9.55、4.79和5.06,P均〈0.05);ISI低于非糖尿病母亲的子代(分别为-3.29±1.05、-3.35±0.84和-3.1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4.90和5.06,P均〈0.05)。糖尿病母亲的子代胰岛素敏感者22例,其中母乳喂养9例(40.91%),混合�
刘慧王新利关育红张淑丽齐婧童笑梅王雪梅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母乳喂养
儿童以矮身材为首发表现的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Ⅱ型1例并文献复习
刘慧鲁珊王新利
胃液培养在早产儿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胃液培养在早产儿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有围产期感染高危因素的早产儿58例,在出生1h内行胃液培养,收集早产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以是否发生早期感染为依据,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液细菌培养阳性21例(36.2%),细菌菌种以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42.9%和28.6%。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胃液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感染与早产儿生后第1天发生胃液细菌定植显著相关(χ2=7.911,P<0.05)。结论胃液培养只反映定植状态,与早期感染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应结合临床表现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张晓莉童笑梅刘慧张文丽
关键词:胃液
儿童以矮身材为首发表现的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Ⅱ型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分析1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Ⅱ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结果。患儿为11岁女童,发现身材矮小10年,无其他阳性症状及体征,血压监测提示高血压。实验室检查显示高钾血症、高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血浆肾素活性卧位0.0ng/ml(参考值0.1~0.8ng/ml),立位0.2ng/ml(参考值0.9~6.6ng/ml),肌酐清除率未见异常。基因检测发现患儿及其母亲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中WNK4基因杂合突变,位点为c.1682C>T(p.P561L),确诊为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Ⅱ型。
刘慧鲁珊王新利焦庆国高芳
关键词:身材矮小高血钾
胃液培养在早产儿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观察早产儿生后第1天的胃液细菌定植情况,分析胃液培养在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并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7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ICU中有围产期...
张晓莉童笑梅刘慧张文丽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细菌定植
文献传递
综合医院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住院儿童临床特征变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以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诉的住院患儿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为该类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病房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以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诉收入院的56例患儿,根据年龄分为<6岁组(33例)及≥6岁组(23例),分析不同年龄组的病因构成差异;根据病因构成分为感染性疾病组及非感染性疾病组,分析病因构成逐年动态变化情况,总结患儿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56例患儿中,明确病因者53例,其中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17例(30.36%)、川崎病13例(23.2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3例(23.21%)、呼吸道感染7例(12.50%)、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5.36%)。在川崎病中<6岁组患儿显著多于≥6岁组患儿(P=0.005)。近5年随年份变化每年感染性疾病占比逐渐下降,非感染性疾病占比逐年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3,P=0.022)。非感染性疾病组患儿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及快速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感染性疾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6例患儿中,54例(96.43%)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组之间抗菌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90)。结论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儿童中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主要疾病构成为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近5年非感染性疾病占比逐年上升,但抗菌药物使用比率未见下降趋势,临床需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曹广娜刘慧鲁珊尤艳霞邢燕
关键词: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儿童
规范管理新生儿黄疸可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结局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探讨规范管理胆红素水平是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结局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胎龄≥35周)。按照是否规律监测胆红素,分别作为观察组(1 071例)和非观察组(2 437例)。记录2组的一般资料和入院时经皮胆红素值等指标,比较2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因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率、入院时胆红素值、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和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率均明显低于非观察组[分别为4.7%(50/1 071)与7.1%(172/2 437)和1.3%(14/1 071)与3.3%(81/2 437),P值均〈0.05];2组入院胆红素水平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22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胎龄〈37周者26例(11.7%);胎龄37~38周者33例(14.9%),≥38周者163例(73.4%)。2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本研究1月随访率为41.5%(49/118);2、4、7、10月(改进随访说明后)的总体随访率为83.1%(345/415),高于1月(χ^2=82.505,P〈0.01)。(4)222例患儿的黄疸病因前3位分别为早发母乳性黄疸(72例,32.4%)、围产因素(60例,27.0%)和病因未明确(50例,22.5%)。其中,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0例)前3位病因分别为病因未明确(24例,48.0%)、早发母乳性黄疸(14例,28.0%)和溶血(9例,18.0%),非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72例)的前3位病因则为分别早发母乳性黄疸(58例,33.7%)、围产因素(57例,33.1%)和病因未明确(26例,15.1%)。结论规范管理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王晴晴邢燕朴梅花刘慧强刘云峰刘慧
关键词:胆红素
肠道菌群与川崎病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疾病,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肠道菌群稳态对机体免疫系统成熟及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紊乱参与儿童多种炎症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川崎病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肠道菌群紊乱与川崎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通过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代谢产物作用等多种机制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该文将对肠道菌群与川崎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慧鲁珊
关键词:川崎病肠道菌群免疫系统发病机制
探讨干细胞疗法在我国临床应用的管理现状被引量:1
2016年
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使干细胞疗法在许多疑难性疾病的治疗中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甚至在某些被认定为“绝症”的疾病治疗中,也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在绝望中带来了信心与希望。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干细胞治疗的政策、管理制度及现状,指出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干细胞疗法在科研管理和临床应用的争议进行探讨。
刘慧俞海燕吴文涛张纯
关键词:干细胞治疗
2007年至2016年单中心川崎病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征,以研究其变化趋势,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KD患儿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按照时间先后分为2组:2007年至2011年组,2012年至2016年组。分析并比较2个阶段KD患儿临床特点变化情况。结果共337例KD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12例,女125例,男女比例1.69∶1.00;发病年龄2个月~12岁,中位年龄为24个月;6岁以下患儿325例,占96.4%。2007年至2011年KD患儿114例,占33.8%,不完全川崎病(IKD)、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和冠状动脉损伤所占比例分别为23.7%(27例)、4.5%(5例)、38.6%(44例);2012年至2016年KD患儿223例,占66.2%,IKD、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和冠状动脉损伤所占比例分别为38.6%(86例)、11.9%(26例)、31.4%(70例)。2012年至2016年较2007年至2011年IKD和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所占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5、4.654,P=0.006、0.031),冠状动脉损伤比例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0,P=0.186)。结论随着KD发病率的逐年增加,IKD、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KD患儿比例亦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以便及时诊断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刘慧鲁珊邢燕童笑梅
关键词: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