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头
  • 4篇乳头瘤
  • 4篇瘤病毒
  • 3篇人乳
  • 3篇人乳头瘤
  • 3篇人乳头瘤病毒
  • 3篇乳头瘤病毒
  • 3篇肿瘤
  • 3篇宫颈
  • 3篇宫颈癌
  • 2篇宫颈组织
  • 2篇病变
  • 1篇型别
  • 1篇形态学
  • 1篇阴道
  • 1篇阴道癌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乳头状瘤病
  • 1篇乳头状瘤病毒

机构

  • 7篇江苏省肿瘤防...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8篇刘文
  • 5篇李忠佑
  • 5篇杨志坚
  • 4篇朱月清
  • 4篇林玉纯
  • 3篇王建东
  • 3篇李洁
  • 1篇刘东风
  • 1篇刘宝印
  • 1篇张庆震
  • 1篇刘季和
  • 1篇孙建方
  • 1篇彭仁玲
  • 1篇林厚斌
  • 1篇袁方良
  • 1篇杨学志
  • 1篇郑国豪
  • 1篇朱学恒
  • 1篇王佾先
  • 1篇钱宏

传媒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3
  • 3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清特种蛋白作为肿瘤标志在肺癌诊断上的意义
1990年
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近年来不少人在探索如何从病人血液里找到一种肿瘤标志,如NSE、TPA、TA-4等等,籍以来诊断肺癌、观察治疗反应或判断预后但迄今,还未找到一理想的生物标志。任惠民等报道癌症病人血清中有几个特种蛋白如蛋白、CP补偿蛋白及ISO蛋白,可以做为肿瘤标志。
刘文王建东朱月清李忠佐杨志坚朱学恒张庭卿
关键词:肿瘤标志肺癌
人恶性肿瘤细胞的克隆培养
1989年
在双层软琼服上用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等60例肿瘤标本作细胞克隆培养,其中73%形成≥5克隆/50万接种细胞。而≥30克隆/50万接种细胞的阳性率为58%。对克隆形成观察时间的比较研究表明,培养12~14天判定结果比较合适。此外,比较了单层软琼脂与双属软琼脂的克隆培养效果。初步结果表明,单层软琼脂在所用的营养条件下克隆形成率几乎与双层软琼脂的效果相当。
刘文高凌朱月清李忠佑王佾先
关键词:肿瘤细胞细胞培养克隆
喉癌和食道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和抗原的检测
1991年
本文采用 Southern 印迹杂交和免疫组化 PAP 法,对喉癌和食道癌组织中 HPV DNA 序列和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例喉癌含有 HPV16DNA 序列,另一例含有 HPV35 DNA 序列。7例食道癌杂交全部阴性。此外,全部喉癌和食道癌标本 PAP 检测也均为阴性。结果提示,喉癌的发生可能与 HPV 感染有关。
杨志坚刘文李忠佑邱春林张庆震袁方良林玉纯李洁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喉肿瘤食道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58型的发现及各型在中国宫颈疾患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为了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我国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于1986年与21家单位进行科研协作,对HPV感染特别是HPV58型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等进行研究: 1.HPV58型的发现 1986年我们首次发现一个新的HPV基因组对其进行了克隆及部分鉴定,暂定名cHPVX1,并于1988年进行了报道。1994年于德国最终鉴定,确定为HPV58型。1986~1987年间。
林玉纯刘宝印李洁彭仁玲杨学志李力刘文王宏刘洪隐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感染率病理形态学宫颈组织
免疫组化法检测生殖道病变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被引量:1
1991年
对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Ⅰ—Ⅱ级不典型增生,外阴尖锐湿疣、宫颈原位癌及浸润癌共91例及男性肛门、包皮尖锐湿疣(3例)、寻常疣或扁平疣(6例)、食管癌(15例)和晚期卵巢癌(2例)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PAP法)检测组织细胞核内HPVCA。结果表明,HPVCA多见于尖锐湿疣(14/27例)、寻常疣类(4/6例)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6/21例)等病变组织,而且主要分布在上皮的浅表层。这些组织中也有不少挖空细胞,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宫颈浸润癌HPVCA阳性率最低(1/17例)。卵巢癌及食管癌均呈阴性。
刘文李忠佑朱月清穆怀德钱宏邵衡华李忠平郑国豪郑惠芳郑杰刘东风刘季和孙建方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免疫组化
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DNA相关序例的检测
1991年
近年来大量资料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某些型别在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病因作用。这属病毒不能在组织培养上繁殖,也不能感染其他种动物,主要用分子病毒学技术根据多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差异分为不同型别。迄今已发现62型,其中22型与男女肛门生殖道的病变有关。本文用 Southern 印迹杂交技术对HPV16DNA
刘文杨志坚李忠佑王建东朱月清林玉纯李洁刘家印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
江苏省宫颈癌病人中的人乳头瘤病毒型别调查
1989年
对江苏省41例宫颈癌、3例阴道癌、1例外阴癌及7例宫颈慢性炎症的组织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用HPV16及CHPVXI(中国新发现的型别)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法分子杂交、分析这些患者HPV的感染情况及HPV型别分布。结果表明,在39例宫颈鳞癌中18人HPV感染阳性,阳性率47%。
刘文杨志坚杨河芬王惠萍林玉纯
关键词:宫颈癌病人阴道癌宫颈组织乳头瘤感染型
HPV16光敏生物素探针的制备及斑点杂交应用
1993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很可能是子宫颈癌主要的病毒病因。目前,在HP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许多实验室都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和生物素两种探针标记法。为了找到一种简单、快速、安全的标记探针方法,我们试用了光敏生物素来标记HPV16DNA作探针,并用斑点杂交法初步检测了部分宫颈癌组织中HPV的感染情况。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试剂:6—氨基乙酸光敏生物素、蛋白酶K,内切酶BamHI,均为国产;
李忠佑刘文杨志坚陈锡华王建东朱目清林厚斌
关键词:光敏生物素探针乳头状瘤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