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哲
- 作品数:115 被引量:610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瘿椒树超长生殖周期的越冬策略
- 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属于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瘿椒树属(Tapiscia), 也称银鹊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古老树种,为第三纪古热带的孑遗植物。零散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各...
- 滕丽刘文哲
- 文献传递
- 白鲜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3年
- 中药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为中国重要的大宗药材之一,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对药用白鲜展开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论述了白鲜原植物、地理分布、形态结构、种子特性以及组织培养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化学成分挥发油、生物碱、柠檬苦素类、白鲜粗多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市场对白鲜皮需求量的增加、人工栽培鲜有开展及无序的滥采乱挖,导致白鲜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并从增强认识与合理保护、综合开发利用、快速繁殖以及规范化栽培等方面作了总结,以期为白鲜植物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周亚福毛少利李思峰黎斌刘文哲
- 关键词:白鲜白鲜皮生物学化学成分
- 黄连木果实中油体的发育
- 黄连木的果皮,种皮,子叶都储存有大量的油类物质,这些油类以油体的形式存在。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果皮中油的积累开始于果实发育晚期,果皮开始变红时;种皮中油体发育开始于果实发育早期;胚胎中油体发育开始于球形胚时期。种皮和胚胎...
- 王晓茹刘文哲
- 关键词:黄连木果实油体发育
- 文献传递
- 一种多室油菜种质资源的选育方法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多室油菜种质资源的选育方法,并依靠此方法成功选育获得一种甘蓝型三室油菜种质资源,首先以收集的多个油菜原始多室角果为材料,播种后进行多代自交选育,然后在选育的株率和角率较高的材料间进行杂交以配制杂交组合,接...
- 朱彦涛刘文哲任小龙辛桂亮
- 文献传递
- 密腺小连翘的分泌结构研究被引量:15
- 1999年
- 密腺小连翘的主要药用成分由其分泌结构产生和贮存。各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其分泌结构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分分泌细胞团和分泌囊(道)两类,前者含金丝桃素等,后者合挥发油,并指出了两类分泌结构在各器官的分布位置和密度,为此种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 吕洪飞刘文哲胡正海
- 关键词:分泌结构金丝桃素
- 喜树幼枝的喜树碱积累及其组织内定位被引量:28
- 2004年
- 对喜树幼枝发育过程中各组织结构变化的观察和喜树碱含量的分析,以及荧光显微技术对喜树碱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幼茎和幼叶表面的单细胞腺毛和幼茎及幼叶内部由1~2层细胞包围而成的分泌道是喜树碱的主要积累部位。
- 刘文哲王自芬
- 关键词:喜树喜树碱分泌结构
- 虎杖营养器官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7
- 2005年
- 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虎杖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该法以醋酸镁甲醇液为显色剂,以大黄素作标准对照品.其回归方程y=0.0576x+0.0012,r=0.9962.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期中,各营养器官总蒽醌的变化不明显,蒽醌类化合物在各营养器官中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根>叶>茎;三年生的根高于一年生根;幼嫩茎叶的含量高于成熟的茎叶.在三年生根中游离蒽醌的含量在7月和9月出现两个峰值,8月降至最低;一年生根、幼叶、幼茎和老茎中游离蒽醌的含量在7月左右最高;除根外,幼叶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较其它营养器官高,且其生物量大,因此幼叶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 么春艳刘文哲
- 关键词:差示分光光度法虎杖大黄素蒽醌
- 鱼腥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究鱼腥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在2006年5~10月采集鱼腥草花果期不同器官及不同季节的器官,烘干至恒重后测定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鱼腥草各器官的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差异较大。总黄酮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为叶子〉果实〉花〉全株〉地上茎〉地下茎;槲皮素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为花〉叶子〉果实〉全株〉地上茎;鱼腥草全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在6~10月逐渐升高,10月含量达到最高;二者含量的分布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季节中具相似性,且鲜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比干品的含量高。[结论]该研究为提高鱼腥草药材质量、促进综合利用、规范化栽培、适时采收提供科学依据。
- 胡凤莲倪细炉刘文哲
- 关键词:鱼腥草总黄酮槲皮素
- 增强UV-B辐射对喜树生理指标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 2016年
-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隶属于蓝果树科(Nyssaceae)喜树属(Camptotheca),为抗癌药物喜树碱的主要资源,提高喜树碱的积累以满足临床需求是喜树碱开发的重要途径。该研究运用UV-B辐射对2年生喜树进行每天8h辐射处理,对1年生喜树分别设置每天2h、4h、6h和8h的辐射处理,连续处理12d后分别测定各处理喜树叶的叶绿素、MDA、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和SOD活性,以及幼叶、幼枝和根中喜树碱含量,分析UV-B辐射对喜树生理指标和次生代谢物的影响,以揭示喜树碱为喜树适应UV-B辐射逆境的防御产物。结果显示:(1)2年生喜树经UV-B每天8h辐射处理12d后,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而MDA、Fpro和喜树碱含量均增加,说明每天8hUV-B辐射对2年生喜树产生了较强的胁迫伤害。(2)1年生喜树经UV-B辐射处理12d后,随着每天UV-B辐射时间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Fpro含量显著增加;每天2~6h处理的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总体随处理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每天8hUV-B辐射的MD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SOD活性随每天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说明每天8h的UV-B辐射对一年生喜树也产生了胁迫伤害。(3)1年生喜树幼叶、幼枝和根中喜树碱含量随着每天UV-B辐射时间的延长均呈递增趋势,而且每天8h辐射处理的喜树碱含量均最高,其中幼叶和幼枝中喜树碱含量显著高于根中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对喜树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喜树通过改变生理以及次生代谢机制,以进一步产生喜树碱来响应增强UV-B的胁迫。
- 王玲丽周晓君刘文哲
- 关键词:喜树UV-B辐射喜树碱含量生理指标
- 花椒果实分泌囊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5
- 1997年
-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果实分泌囊是由裂生方式形成,由鞘细胞、上皮细胞和油腔构成。对分泌囊的原始细胞、油腔发生和扩大以及发育成熟3个时期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其精油是在分泌囊油腔发生时开始积累,以油滴形态存在于上皮细胞的质体内及其周围的细胞质中。根据各细胞器的变化规律分析,质体是精油合成的主要场所,内质网参与精油的合成和转运,线粒体为上述活动提供能量。上皮细胞内积累的精油可能通过两种途径排出细胞,分泌至油腔内贮存。鞘细胞内也积累精油,其主要合成场所也与质体有关,以后转运至上皮细胞内。成熟分泌囊的质体由于功能改变,其内出现蛋白质结晶和淀粉粒。
- 刘文哲胡正海
- 关键词:花椒分泌囊果实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