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果厚 作品数:104 被引量:884 H指数:18 供职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四合木硬枝扦插生根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从插穗长度与龄级、外源激素浓度、插穗留叶量、插穗着生部位等方面研究了四合木硬枝扦插生根特性。结果表明:2~3 a生枝条的生根率显著高于4 a以上生枝条的生根率;外源激素浓度对生根有明显的影响,使用50mg.L-1ABT1浸泡3 h,生根率可达91%;留叶量的多少对生根有显著影响,随着留叶量的增多,生根率升高;从南、北两个采穗方向采集的插穗,生根率、生根插穗的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采用上部带梢枝条制成的插穗,生根率极显著高于由枝条中部和下部制成的插穗;插后3 d开始出现愈伤组织,并有少量插穗开始生根,插后6 d大部分插穗已愈合、膨大,插后7~10 d为生根高峰期。 周志刚 刘果厚 杨利祥 史学刚 罗芳关键词:四合木 硬枝扦插 浑善达克沙地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2006年 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地理成分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物种的多样性较高,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所占的百分比数最高,占本区种子植物区系中非世界属数的37.2%,其次是旧大陆温带分布,反映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体现了浑善达克沙地植物分布与本地区的气候带相适应的结果。本区系具有一定数量的古老成分,地理成分混杂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同时该区系又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有程度较低。 张存厚 刘果厚 赵杏花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 种子植物 地理成分 浑善达克沙地境内沙地榆的自然更新 对不同生境下浑善达克沙地榆(Ulmus pumila L.var.sabulosa J.H.Guo Y.S.Li)林下幼苗的密度、生长情况及林缘、单株下幼苗扩散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运用种群生态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 刘利红 刘果厚 赵丽 桂荣关键词:幼苗 文献传递 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植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对内蒙古境内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采用样带法对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1)沙地植被恢复5年后群落内共有33种植物,分属于10科27属;(2)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群落盖度均逐渐增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逐渐减小。植物群落物种由6种(未治理)增加到21种(治理5a),物种多样性指数由1.20增加至2.77,物种均匀度指数由0.67升高至0.91,群落盖度从2.06%增加到75.58%,生态优势度指数由0.57减少至0.32。[结论]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植被得到明显恢复,沙地恢复到一定阶段后群落趋于稳定,风沙化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田海晨 刘果厚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 飞播 物种多样性 植被恢复 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绵刺、蒙古扁桃叶片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9 1998年 本文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系统地对绵剌和蒙古扁桃两种旱生植物叶片的表皮、叶肉、叶脉进行观察。观察结果为:它们的上表皮都产生了一些大型的泡状细胞,绵刺的上下表皮细胞形状相近,而且都有气孔分布,蒙古扁桃的上下表皮细胞差异较大,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叶肉的栅栏组织十分发达,两种植物的叶都属等面型叶;叶脉的维管束鞘明显,是由薄壁细胞构成的。 吴丽芝 刘果厚 马秀珍关键词:绵刺 蒙古扁桃 旱生 黄柳与小红柳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16年 黄柳和小红柳为浑善达克沙地2种重要的水土保持灌木,黄柳适宜在流动或半流动沙丘上生长,而小红柳适宜在丘间低地生长,二者既可混生,也可形成纯林,存在规律性分布。该研究采用组织离析法和显微照相技术,对黄柳和小红柳的根、茎部导管分子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导管分子形态特征与其生态适应性的关系,为黄柳和小红柳次生木质部解剖学研究提供资料。结果显示:(1)黄柳和小红柳导管分子均以网纹和两端具尾、一端具尾类型为主,具单穿孔板、互列纹孔。(2)黄柳与小红柳的根部导管分子长度、直径、端壁斜度差异显著,且黄柳较小红柳的直径大、端壁斜度小,为进化特征,而长度较长,为原始特征;但茎部导管分子长度、直径、端壁斜度无显著差异。(3)黄柳与小红柳的导管分子的形态特征与生境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黄柳根部导管具有高输水性而较小红柳适应干旱环境。该研究为黄柳和小红柳造林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植物生态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刘冠志 刘果厚 兰庆 李红颖 曹瑞 王健 刘利红关键词:黄柳 导管分子 生境 生态适应性 基于RS和GIS的鄂尔多斯半日花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以珍稀濒危植物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为研究对象,利用其有限的分布以及荒漠植被群落结构比较简单的特点,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支持下,首次界定了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并对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近几年来的景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半日花不同分布区域群落动态,论述了鄂尔多斯半日花的生存现状。得到的结论如下:(1)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面积为1 123.771km2,生于海拔1 100m^1 600m范围内;(2)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面积逐渐减小、斑块趋于破碎化。 韩春荣 刘果厚 韩宝龙 史学刚关键词:RS和GIS 鄂尔多斯半日花 四合木扦插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26 2006年 以四合木1 a^2 a生枝条为插穗,研究了ABT1浓度、插穗长度和插穗留叶量对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0mgl-1ABT1处理的插穗成活率极显著高于250mgl-1、100mgl-1和对照,10 cm左右与5 cm左右插穗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插穗留叶量在10片以上时较2片~3片叶能极显著地提高成活率。 贾玉华 刘果厚 周峰冬 包会嘎 王均喜关键词:四合木 扦插繁殖 成活率 气候变化对元上都遗址区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区景观格局的影响,运用小波分析、遥感技术等方法,分析了1981-2010年元上都遗址区气候变化规律和1990年、2000年、2010年3个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元上都遗址区近30 a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际变率为0.065℃·a-1,在30 a低频区和10 a中频区呈明显冷暖交替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在25 a的低频区呈明显干旱期,而10 a的中频区呈干湿交替,受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仍将持续;元上都遗址区草地景观优势度在降低,景观结构变化较大。其中草地、水域、湿地与沼泽面积在减小,而耕地、林地、居民点和沙地面积在增加,沙地面积增幅显著,20 a间年均增加9.55 km2;近30 a来,气候变化不是主导元上都遗址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与沙地、草地面积相关性最大。而2000年后的区域开发和相关生态工程是导致遗址区景观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武录义 岳永杰 刘果厚 高润宏 苏志成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元上都遗址 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内蒙古花葱属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 1989年 作者对内蒙占境内花葱属(Polemonium L.)进行了分类学研究。1980年出版的《内蒙古植物志》第五卷收载了花葱属植物1种,经作者整理与研究后,现知内蒙古有本属植物4种、1变种。其中1新种:——Polemonium sumushanense G.H.Liu et Ma;1新变种:——P.chinense(Brand)Brand var.hirticaulum G.H.Liu et Ma。作者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并对分类学上有争议的种进行了讨论。 刘果厚 马毓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