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武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急性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急性白血
  • 5篇急性白血病
  • 4篇疗效
  • 1篇代谢
  • 1篇低增生
  • 1篇低增生性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输注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病患者
  • 1篇预后
  • 1篇增生
  • 1篇输注
  • 1篇髓系
  • 1篇髓系白血病
  • 1篇糖尿

机构

  • 9篇莆田学院附属...

作者

  • 9篇刘永武
  • 7篇严俊
  • 7篇林素霞
  • 4篇蒋俊煌
  • 1篇陈国勇

传媒

  • 2篇白血病.淋巴...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肿瘤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盐酸普萘洛尔片和甲巯咪唑片联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盐酸普萘洛尔片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甲亢患者,均于2021年2月—2023年8月被我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用甲巯咪唑,观察组联合盐酸普萘洛尔,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骨代谢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甲状腺功能及骨代谢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23);治疗后,观察组游离甲状腺素(F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0.001、0.000、0.000、0.000),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6)。结论:盐酸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骨代谢指标,促进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安全可靠。
刘永武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巯咪唑片骨代谢甲状腺功能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林素霞刘永武严俊蒋俊煌
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命名为西格列汀组和格列美脲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 hPG等血糖指标和HbA1c水平以及TG、HDL-C和LDL-C等脂质代谢指标水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脂质代谢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TG水平明显低于格列美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两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的78.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低于格列美脲组的10.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均能有效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和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并且安全可靠,但西格列汀的临床疗效要优于格列美脲。
刘永武
关键词:格列美脲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蛳CSF)不同给药时间对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治疗组分正规治疗(A)组和非正规治疗(B)组,比较对照组及治疗A、B两组粒细胞恢复的时间及患者缓解率、缓解时间。结果:A组粒细胞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及B组(P<0.01),缓解率提高,缓解时间缩短。结论:正规应用G蛳CSF可提高缓解率,预后较好。
林素霞陈国勇刘永武严俊
关键词:集落刺激因子急性白血病预后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情况。方法:调查6年来就诊的急性白血病并发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感染部位、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院内感染以G-菌为主,但近几年真菌感染的比例明显上升,感染部位以肺、口、咽部多...
林素霞刘永武严俊蒋俊煌
文献传递
CAG方案治疗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CAG方案对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10例初治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CAG方案,包括阿糖胞苷(Ara-C)10mg/m2,每12小时皮下注射,第1~14天;阿克拉霉素(ACR)14mg/(m2·d),第1~4天,静脉滴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d),第1~14天皮下注射。结果:CAG方案对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总有效率为80%,其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3例,未获缓解(NR)2例。结论:CAG方案对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借鉴。
严俊刘永武林素霞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低增生性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9例血液病患者给予输注机采血小板共322例次,输注后18~24小时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4.39%、71.86%、50.54%和63.64%(P<0.01)。AL、MDS组中发热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患者(分别为P<0.01和P<0.05)。AL、MDS组中脾脏肿大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低于脾脏不肿大患者(P<0.01)。AL患者是否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显著差别(P<0.05)。无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而有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输注次数关系不大(P>0.05)。结论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出血的最有效的措施。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发热、脾肿大、DIC、输注次数等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
蒋俊煌严俊刘永武林素霞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输注疗效
急性白血病早期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早期死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5例早期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及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并发出血、感染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与就诊时外周白细胞、血小板、年龄、白血病类型、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及是否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有关。结论针对上述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是减少早期死亡的主要措施。
林素霞刘永武严俊
关键词: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情况。方法调查6年来就诊的急性白血病并发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感染部位、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院内感染以G-菌为主,但近几年真菌感染的比例明显上升,感染部位以肺、口、咽部多见,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外周白细胞、住院时间以及激素的应用有关,而与患者性别、白血病类型无关。结论针对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采用有效的预防及抗感染措施,并减少粒细胞缺乏时间是治疗的关键。
林素霞刘永武严俊蒋俊煌
关键词:白血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