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 作品数:15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嗜酸细胞瘤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renaloncocytoma,RO)的病理、超微结构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3例RO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8例。年龄44—78岁,平均58岁。体检发现10例,因腰痛或腰部不适就诊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1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对肿瘤标本进行临床、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Vim—entin、EMA、Ckpan、CK7、CK18、E-cadherin、CD10、RCC、CDⅢ、34βE12、HMB45、s-100和Ki67的表达水平,4例行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特点。结果组织学上,瘤细胞主要呈巢团状排列,分布于细胞稀少、疏松水肿的结缔组织中,部分可见弥漫片状、腺泡状、管状排列,偶见微囊状排列。瘤细胞小,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小圆形、规则,偶见局灶异形。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示CK18均阳性表达,E—cadherin阳性10例,EMA阳性12例,CD。阳性7例,CD18胞质阳性表达4例,CK7散在或灶状阳性4例,CK—pan和RCC各1例阳性表达;Vimentin、3415E12、HMB45和s-100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均〈1%。电镜观察瘤细胞胞质内有大量较大、较圆的线粒体聚集。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67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巢团状排列的瘤细胞分布于细胞稀少、疏松水肿的结缔组织中,此为RO在组织学上最重要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有助于对RO确诊和鉴别诊断。
- 张伟李玉军于文娟刘燕蒋艳霞
- 关键词:肾肿瘤嗜酸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 背部巨大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被引量:2
- 2010年
- 韩芳孙晓东庄洁刘燕张伟
- 关键词:外周神经鞘瘤病例报道
- 免疫组织化学在具有嗜酸细胞形态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类型嗜酸细胞性肾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特征,为该类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75例具有嗜酸细胞形态的肾肿瘤,应用光镜观察组织学形态,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 张伟于文娟陈云庆康恩豪刘燕庄洁蒋艳霞褚菁李玉军
- 关键词: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特征
- 管状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
- 2010年
- 患者女性,44岁。左腰、腹部疼痛5个月,发现左肾占位半个月。查体:双肾区无膨隆、无压痛及扣击痛,双输尿管走行区未及包块、压痛。CT检查示左肾可见巨大类圆形混杂密度占位影,大小6.7cm×6.5cm×10cm,增强后,动脉期病变内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病变强化减低,病变边缘尚清;右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明显异常;
- 张伟刘燕王强
- 关键词:乳头状肾细胞癌病理诊断
- SIOOA1、GLUT-1及Caveolin-1在嗜酸细胞性肾肿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S100A1、GLUT-1及Caveolin-1(Cav-1)在不同类型嗜酸细胞性肾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100A1、GLUT-1及Cav-1在19例嗜酸细胞瘤、15例嗜酸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11例嗜酸型嫌色细胞癌、7例嗜酸型乳头状肾癌和7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S100A1在嗜酸细胞瘤患者中表达比例为16/19,14/16呈弥漫强阳性;在嗜酸型嫌色细胞癌(2/11)、嗜酸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10/15)、嗜酸型乳头状肾癌(3/7)、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7)均有不同程度表达。S100A1在嗜酸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嗜酸型嫌色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嗜酸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嗜酸型乳头状肾癌、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GLUT-1在13/15的嗜酸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膜;在7/19的嗜酸细胞瘤、4/7的嗜酸型乳头状肾癌表达,表现为弱阳性或灶状;11例嗜酸型嫌色细胞癌仅1例散在阳性;所有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阴性。(3)Car-1在6/15的嗜酸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2/7的嗜酸型乳头状肾癌、5/7的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阳性表达;11例嗜酸型嫌色细胞癌中仅2例弱阳性表达,19例嗜酸细胞瘤均为阴性。(4)SIOOA1对嗜酸细胞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仅为50%;GLUT-1和Cav-1分别对诊断透明细胞性肾癌和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SIOOA1在多种嗜酸细胞性肾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阳性表达有助于嗜酸细胞瘤与嗜酸型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但不能作为嗜酸细胞瘤与其他3种嗜酸细胞性。肾肿瘤鉴别的免疫标志物;GLUT.1的高表达有助于嗜酸型肾透明细胞癌的诊�
- 张伟王科嘉于文娟刘燕褚菁蒋艳霞李玉军
- 关键词:肾肿瘤嗜酸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 免疫组织化学在具有嗜酸细胞形态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类型嗜酸细胞性肾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特征,为该类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75例具有嗜酸细胞形态的肾肿瘤,应用光镜观察组织学形态,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不同组织类型的嗜酸性肾肿瘤形态学上有一定重叠,但各有其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嗜酸细胞瘤与嗜酸型嫌色细胞癌除了CK7表达不同,其他免疫表型非常相似,CK7在两者中的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2/19和17/20。嗜酸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波形蛋白及碳酸酐酶Ⅸ(CAIX)阳性,CK7和CD117阴性是该肿瘤的主要免疫表型(10/15)。嗜酸型乳头状。肾癌:13例中有10例强阳性表达仅一甲酰辅酶A消旋酶(AMACR),波形蛋白、CK7和CD10不同程度表达,阳性比例分别为8/13、9/13和6/13,而CAⅨ、CD117和TFE3均阴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和HMB45阳性,而CAIX和CK7均阴性;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癌细胞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CDIO、AMACR和TFE3,CK7、CD117和HMtM5多数不表达。结论充分认识嗜酸细胞性肾肿瘤的形态特点,并应用波形蛋白、CAⅨ、CK7、CD10、AMACR、CD117、TFE3和HMB45对该类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张伟于文娟陈云庆康恩豪刘燕庄洁蒋艳霞褚菁李玉军
- 关键词:肾肿瘤嗜酸细胞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 常规HE染色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 常规HE染色切片质量的好坏是病理技术人员时刻关注的问题。影响HE染色切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染色中组织切片脱落、切片染色不均以及切片污染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 刘燕
- 关键词:病理诊断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
- 文献传递
- 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性肾细胞癌(acquired cyst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renal cell carcinoma,ACKD—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7年解放军第四。一医院2例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例ACKD—R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男性,年龄46~78岁,均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2例曾行血液透析分别9年和11年。大体上2例瘤组织边界清楚,直径2.5和3.5cm,1例肾脏广泛出血,肿瘤不明显。镜下观察:瘤组织主要呈筛状、微囊状或腺泡状排列,1例局部可见多量乳头状结构,3例均有程度不等的出血,2例坏死明显,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边界不清,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核分级3级],核分裂象少见,2例肿瘤内可见多量草酸盐结晶。3例肿瘤周围肾实质均显示萎缩,肾小管不同程度囊状扩张,部分衬覆异型增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肿瘤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10、肾细胞癌标志物(RCC)、P504s、波形蛋白、CAM5.2和mitochondria;上皮细胞膜抗原(EMA,2/3)、细胞角蛋白7(CK7.1/3)、碳酸酐酶Ⅸ(CA9,1/3)和PAX8(3/3)等不同程度表达;而CD117、HMB45、MelanA和TFE3均阴性。3例随访3~14个月,除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肾功能衰竭外.另2例均存活,无复发和转移。结论ACKD—RC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细胞癌,依据患者有ACKD的病史以及形态学上独特的筛状结构、胞质嗜酸性、核仁明显(WHO/ISUP核分级3级)的癌细胞以及癌组织内出现特征性的草酸盐结晶沉积,可明确诊断。该肿瘤组织起源于肾近段小管,其发生可能与ACKD不典型囊肿上皮细胞增生癌变有关,其生物学行为大多属低度恶性,但有肉瘤样分化时�
- 张伟徐丽丽于文娟王强蒋艳霞刘燕李玉军
- 关键词:肾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Cyclin D1与claudin7联合检测在肾上皮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Cyclin D1和claudin7在常见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yclin D1和claudin7蛋白在309例常见肾上皮性肿瘤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分析两种抗体对肾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Cyclin D1在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hRCC)、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乳头状肾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2%(50/58)、8.2%(4/49)、70.0%(98/140)、8.8%(3/34)、42.9%(6/14)和71.4%(10/14)。RO分别与ChRCC、PRCC相比(χ~2=64.72、52.56,P<0.000 1),CCRCC与ChRCC(χ~2=55.87,P<0.000 1),PRCC与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χ~2=4.28,P=0.039),CCTPRCC与ChRCC(χ~2=21.69,P<0.000 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laudin7在RO、ChRCC、CCRCC、PRCC、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CCTPR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7%(12/58)、87.8%(43/49)、8.6%(12/140)、50%(17/34)、14.3%(2/14)、57.1%(8/14)。RO与ChRCC(χ~2=47.82,P<0.000 1)、CCRCC与CCTPRCC(χ~2=26.57,P<0.000 1)、PRCC与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χ~2=5.29,P<0.05),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clin D1阳性/claudin7阴性对于R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0%和95.9%,而Cyclin D1阴性/claudin7阳性对ChR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7%和96.6%。Cyclin D1阳性/claudin7阴性对CCR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7%和71.4%,而Cyclin D1阳性/claudin7阳性对CCTPR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9%和95.0%。结论 Cyclin D1和claudin7在不同组织类型肾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异,联合检测对RO与ChRCC、CCRCC与ChRCC、PRCC与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刘燕赵鹏于文娟王强陈云庆邹玉伟李玉军张伟
- 关键词:肾肿瘤组织芯片CYCLIN免疫组织化学
- 肾小细胞型嗜酸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特征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肾小细胞型嗜酸细胞瘤(RO)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罕见的小细胞型RO,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53岁,均体检发现。巨检:肿瘤境界清楚,直径3~9 cm;切面1例囊实性,2例实性,灰白、灰黄色,其中1例中央可见纤维瘢痕。镜检:3例瘤组织均主要由巢团状或实性片状排列、形态一致的小圆形瘤细胞组成,瘤细胞淡嗜酸,核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或无;部分区域可见密集的小腺泡、假菊形团及散在的管囊状结构。2例局部可见典型嗜酸细胞瘤区域,1例仅见很少量散在的嗜酸性瘤细胞。瘤组织间质稀少,2例局部有疏松水肿的结缔组织。免疫组化:3例肿瘤小细胞免疫表型与典型嗜酸细胞基本一致,AE1/AE3、EMA、E-cad、CD117、MOC31和mitochondria均强(+),CK7、pax-8、ksp-cad和p504s灶状或弱(+);vimentin、CD10、CAⅨ、RCC、S-100A1、CD56、Cg A、Syn、TFEB、HMB45、melan A、CD99、WT-1、CD34和SMA均(-);Ki-67阳性指数均≤5%。患者随访12~3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小细胞型RO是一种非常罕见的RO亚型,组织学形态以一致的小细胞呈片、团状排列并伴有多量假菊形团结构为特征,免疫表型与典型RO基本一致;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与肾原发性或转移性小细胞肿瘤鉴别。
- 于文娟李建英袁文敏赵鹏种道臣刘燕王科嘉蒋艳霞李玉军张伟
- 关键词:肾肿瘤嗜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