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竞

作品数:1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英语
  • 3篇丽莎
  • 3篇华裔
  • 2篇大学英语
  • 2篇中国文化
  • 2篇身份建构
  • 2篇书评
  • 2篇双声
  • 2篇女孩
  • 2篇文化
  • 2篇美国华裔
  • 2篇华裔作家
  • 2篇教学
  • 2篇国文
  • 1篇大学英语教师
  • 1篇大学英语写作
  • 1篇大学英语写作...
  • 1篇调适
  • 1篇多维教学
  • 1篇多维教学模式

机构

  • 15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15篇刘竞
  • 1篇丁惠

传媒

  • 2篇文教资料
  • 2篇海外英语
  • 2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华文文学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陇东学院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新余学院学报
  • 1篇蚌埠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模式研究
2021年
中国文化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传播模式可从总体传播趋势与具体作品传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前者符合符号学规律,必然经历原生文化符号层和意义层相分离,再与新时空语境相结合的过程;后者可用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型来分析,受传播者、讯息和接收者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第四代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雪花秘扇》的文化传播过程表明,文化系统中的符号层信息更容易被准确传递,而意义层信息则难以达到相互理解。
刘竞丁惠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中国文化
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作品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20年
邝丽莎是现今美国活跃度颇高的一名华裔作家,她热衷于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且作品丰富,得到很多媒体评论和读者的肯定.然而,中外学术界对她的关注不多,且视角有限.因此,该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邝丽莎作品的评论做出综合梳理,以作为对其作品进行后续深入研究的起点.
刘竞
关键词:美籍华裔作家
数据视野下邝丽莎《蜂鸟巷茶女》在美国的接受状况调查——基于美国书评网站的读者反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蜂鸟巷茶女》是邝丽莎最新一部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作品,在国内文学批评界的研究热度不高。但通过对美国两大书评网站(Amazon和Goodreads)的读者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部作品有可能是继《雪花秘扇》之后,美国读者最喜欢的作品,主要体现为喜欢作品中描写的普洱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此外,本书通过多种媒介方式(如kindle版和有声版)进入读者视野的方式可以在中国文化经典的对外传播方面提供借鉴,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帮助中国文化更有效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刘竞
渐远的乡愁与渐近的美国梦——《上海女孩》中秦珍珠的创伤体验及身份建构被引量:3
2014年
与其他在美移民不同,邝丽莎笔下《上海女孩》中的主人公秦珍珠的身份建构过程充满着别样的艰难和困惑,这与她人生中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给秦珍珠带来的创伤体验和她敏感、好强的个性密不可分。秦珍珠的种种创伤情绪交织在她自我同一性的重构过程中,她对生活和家人的态度呈现出矛盾和分裂的特点。最终,在姊妹篇《乔伊的梦想》中,随着珍珠中国之行的展开,她结束了对往事的沉溺,修复了同家人的关系,带着久违的美国梦飞回彼岸,完成了身份重建。
刘竞
关键词:创伤体验身份建构
《百年金山》中的不可靠叙事
2022年
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的第一部作品《百年金山》描述了其家族在美国百年间的生存发展史,旨在展现美国华人群体为争取生存空间、身份地位和话语权利等所付出的努力。但因为作者创作的素材来源为碎片化史料和亲历者回忆,加之其在创作中对素材的主观过滤,因此《百年金山》的叙事基础呈现出不可靠的特点,并在叙事文本中体现为双重叙事的特征。虽然作者能够站在华人的立场对西方歧视性的政策和态度做出反驳,但在隐性进程中,她笔下的点滴细节却印证了西方对华人的刻板印象。这种特殊叙事形式的出现归根到底在于作者对自我身份的不确定。
刘竞
关键词:双重叙事自我身份
《伤逝》的复调世界被引量:2
2009年
文章旨在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应用到《伤逝》的分析中,揭示其人物形象的复调特色、男女主人公形成的复调世界及在涓生心灵探索中拉开的复调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以男性权威自居的真实的涓生和隐藏在涓生男性话语体系下的真实的子君。而对于读者在小说阅读中必然产生的关于爱情和婚姻出路的问题,也需读者在与主人公的对话中寻找答案。
刘竞
关键词:《伤逝》
论奈达翻译思想的“不变”与“变”——兼《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的再解读
2009年
本文作者通过大致梳理奈达翻译思想的脉络,发现了其“翻译科学”思想的一贯坚持及其在“翻译科学”观指导下具体研究视野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了奈达对翻译理论的价值产生动摇的认识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对《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一文进行重新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化对奈达翻译思想的认识。
刘竞
关键词:翻译科学翻译思想翻译理论翻译实践
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对话理论”观照下的EGAP课程设计被引量:3
2018年
思辨能力是中国教育当下最重要的学生培养目标之一。这与目前国家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相契合,同时也是数字信息时代对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开展EGAP(通用学术用途英语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可行途径之一;前苏联批评家巴赫金提出的"对话理论"对此课程的系统设计也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刘竞
关键词:信息社会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自我调适
2016年
"职业倦怠"一直是困扰一些大学英语教师的心理问题。尽管这一问题的产生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但这些原因既不能选择又不能改变。因此,教师需学会从自身出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自我调适,从对自我状态的准确认识开始,以师生关系和教学活动的改善为主要内容,并辅以其他调剂身心的方法。这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教师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学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刘竞
关键词:职业倦怠自我调适
在“双声”中徘徊的家与国——“复调”视域下《上海女孩》中秦珍珠的身份建构过程
2015年
在美国当代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一书中,主人公也即第一人称叙事者秦珍珠讲述了自己和妹妹在遭遇家仇国难后逃亡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并在那里艰辛地落地生根的故事。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挑战了珍珠的自我同一性,颠覆了她的自我意识,使得她能够进入他者的世界,在自我与他者的互为观照中不断地寻求自己的位置,最终完成身份建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不和谐关系,使得珍珠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识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又包含着肯定。这体现为她言辞中的矛盾和冲突,及叙事上的"复调"特点。而透过这一点,读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珍珠及她心中的家庭成员形象和国家形象,并明了其对身份的最终选择。
刘竞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双声归属感身份建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