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美玲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胁迫
  • 3篇红砂
  • 2篇植被
  • 2篇生物土壤结皮
  • 2篇土壤结皮
  • 2篇排土
  • 2篇排土场
  • 2篇露天
  • 2篇露天煤矿
  • 2篇露天煤矿排土...
  • 2篇结皮
  • 2篇抗氧化
  • 2篇旱胁迫
  • 2篇干旱
  • 2篇干旱胁迫
  • 1篇叶片
  • 1篇液质联用
  • 1篇液质联用法
  • 1篇植被恢复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刘美玲
  • 4篇曹波
  • 4篇刘玉冰
  • 3篇虎瑞
  • 2篇谭会娟
  • 2篇黄磊
  • 2篇赵洋
  • 2篇张亚峰
  • 2篇胡宜刚
  • 2篇张鹏
  • 1篇李小军
  • 1篇陈永乐
  • 1篇潘颜霞
  • 1篇王新平
  • 1篇石勇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第七届(西部...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温度对生物土壤结皮斑块土壤氮矿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天然植被区藓类结皮、藻地衣结皮斑块荒漠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培养法,在人工气候箱中设置不同温度(-10、5、15、25、35、40℃)培养14d,测定土壤样品在培养前后NH4+-N和NO3--N含量,分析两种生物土壤结皮斑块土壤净硝化和净矿化速率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低温培养条件下(-10~15℃)土壤氮转化以固持态为主,随着温度升高,尤其当温度超过25℃后,藓类结皮、藻地衣结皮斑块土壤净硝化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提高(p<0.05);②同一温度培养下,以藓类结皮发育为主的土壤氮转化水平较高,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以及无机氮的积累明显大于以藻地衣结皮发育为主的土壤;③两种生物土壤结皮斑块土壤净氮转换速率(硝化和矿化)Q10值在2.46~3.33间波动,其中藓类结皮斑块土壤氮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此外,在土壤氮总矿化过程中,硝化过程具有较强的温度敏感性。高温促进了土壤净氮矿化水平,增加土壤氮有效性,因此可能会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产生正向影响作用。
虎瑞王新平张亚峰潘颜霞石勇刘美玲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温度
河西走廊不同生境芦苇叶表皮微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以生长于河西走廊地区不同生境的芦苇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对其叶片表皮微形态及横切面解剖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芦苇表皮微形态变化中,流动沙丘的芦苇表皮以倒剌和晶体颗粒为主要特征;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地的芦苇有倒刺而无晶体颗粒,但表皮毛和蜡质片层密度很高;盐湖中的材料以乳突为直观特征,除绒毛和蜡质层与固定沙丘的一致外,还具有少量晶体颗粒物;而沙碱地和戈壁的材料也具有乳突,蜡质和绒毛密度都较小,并有少许颗粒物.横切面解剖结构分析显示叶片厚度与叶肉厚度、维管束大小存在差异,大维管束木质部面积/韧皮部面积的变化为戈壁芦苇的最大,沙碱地的最小,高盐盐芦的大于低盐的,流动沙丘的大于固定沙地的.说明芦苇随着自然生境的恶化,叶片以增加表皮附属物及改变内部结构的相对比例来适应环境变化.
曹波刘玉冰刘美玲李小军谭会娟
关键词:表皮微形态芦苇河西走廊
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配置对生物土壤结皮拓殖和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2012年8—9月对内蒙古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乔木、乔木+灌木、乔木+草本(禾本科)、乔木+草本(豆科)和撂荒地5种人工植被配置条件下生物土壤结皮(BSCs)盖度和厚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配置条件下BSCs的总盖度均超过了50%,乔木和乔木+草本(豆科)配置条件下藓类结皮的盖度最高,分别为56%和43%,显著高于其他配置条件下藓类结皮的盖度;乔木+草本(禾本科)配置条件下藓类结皮的盖度最高(34%),显著高于其他配置条件下藓类结皮的盖度。不同植被配置条件下BSCs的厚度均超过了0.30 cm,其中乔木+灌木配置条件下的BSCs厚度最高为0.55 cm,显著高于其他配置条件下BSCs厚度。露天煤矿排土场进行植被恢复有助于BSCs的拓殖和发育,植被配置类型和植被盖度显著影响BSCs的盖度和厚度。
赵洋张鹏胡宜刚黄磊虎瑞刘美玲
关键词:排土场生物土壤结皮盖度人工植被
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植被重建是露天煤矿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植被恢复的最终目的是土壤生境的恢复,而土壤呼吸是反映土壤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对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配置下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植被配置、生物、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配置类型对土壤呼吸影响显著,乔-草型和乔-灌-草型配置下的土壤呼吸速率接近(平均2.68μmol CO_2·m^(–2)·s^(–1),P>0.05),显著高于乔-灌型(2.33μmol CO_2·m^(–2)·s^(–1),P<0.001),但都显著低于邻近撂荒地土壤呼吸(3.64μmol CO_2·m^(–2)·s^(–1),P<0.001)。4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呼吸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土壤呼吸与植被盖度、草本多度、丰富度、生物土壤结皮盖度、厚度、土壤全氮、硝态氮、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灌木盖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容重和铵态氮含量显著负相关。植被重建显著影响矿区排土场土壤呼吸,植被配置类型、草本盖度多度和土壤碳氮水平是影响土壤呼吸时空变异的关键因子。
张鹏胡宜刚黄磊赵洋虎瑞刘美玲
关键词: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土壤呼吸
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黄酮类物质代谢及其抗氧化活性对UV-B辐射的响应被引量:12
2014年
对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在UV-B辐射胁迫下不同时间内(0、2、4、6、8、10d)脂质过氧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以及黄酮类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代谢产物及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探讨黄酮类代谢响应UV-B辐射胁迫的变化以及与脂质过氧化和光合色素系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膜脂过氧化程度(以丙二醛(MDA)含量表示)增加;黄酮类代谢途径关键酶黄烷酮3-羟化酶(F3H)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仍高于处理前水平,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活性增强,代谢终产物总黄酮含量先降低后恢复至处理前水平,花色素苷(ANS)含量上升;DFR活性、黄酮类代谢产物ANS及总黄酮对DPPH清除率和对MDA形成的抑制率均与MDA以及光合色素系统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这表明次生物质黄酮类代谢途径在UV-B胁迫下发挥了抗氧化功能,提高红砂对在UV-B辐射下的自我保护能力。
刘美玲曹波刘玉冰谭会娟陈永乐张亚峰
关键词:抗氧化系统黄酮类UV-B辐射胁迫
干旱胁迫下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响应调控机制
刘美玲曹波刘玉冰
关键词:类黄酮抗氧化能力红砂干旱胁迫
文献传递
液质联用法测定干旱胁迫下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叶片F3H、DFR酶活性被引量:4
2012年
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和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是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研究其活性的变化对探讨类黄酮合成途径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以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材料,建立了类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F3H、DFR活性的液质联用检测法,研究干旱胁迫对红砂叶片F3H、DFR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3H酶作用的底物柚皮素和DFR酶作用的底物二氢槲皮素的检测含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4~1.20μg(r=0.998)和0.08~2.40μg(r=0.998)。因此,本方法可用于测定F3H、DFR酶活性。根据以上建立的方法,对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处理时间的红砂植株叶片进行F3H、DFR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F3H酶活性随着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至处理前水平。DFR酶活性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表明干旱胁迫对红砂叶片F3H、DFR酶活性有诱导作用。
刘美玲刘玉冰曹波
关键词:干旱胁迫红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