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远坤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包虫
  • 4篇肝包虫
  • 3篇术后
  • 3篇标本
  • 2篇术后复发
  • 2篇资源库
  • 2篇细粒棘球蚴
  • 2篇浸膏
  • 2篇槐耳
  • 2篇槐耳浸膏
  • 2篇棘球蚴
  • 2篇复发
  • 2篇肝细粒棘球蚴
  • 2篇包虫病
  • 2篇标本采集
  • 2篇虫病
  • 1篇低温冷冻
  • 1篇药物
  • 1篇液氮
  • 1篇异体

机构

  • 6篇石河子大学医...
  • 5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刘远坤
  • 6篇吕海龙
  • 6篇张示杰
  • 6篇李炳军
  • 6篇彭心宇
  • 6篇孙红
  • 6篇杨宏强
  • 2篇阿杜瓦一
  • 2篇杨军
  • 1篇张士杰
  • 1篇陈辉
  • 1篇郭淑霞

传媒

  • 3篇农垦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复发性肝包虫病经完整外囊摘除和内囊摘除术后复发率的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随访观察来对比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与常规内囊摘除术在治疗复发性肝包虫后的复发率,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8年间(1999年~2007年)再次入院的复发肝包虫病患者70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30例:保留外囊的传统术式组;B组40例: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新术式)。对临床观察指标原位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6月(3月~96月)。结果: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式组原位复发率低于传统术式(P〈0.05)。结论: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式能降低复发病例的再次手术复发率。
李炳军张示杰孙红吕海龙刘远坤杨宏强陈辉彭心宇
关键词:肝包虫病复发内囊摘除术
肝包虫资源库的标本采集及管理
2008年
探讨(规范化)包虫资源库的建库条件,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质量控制以及资源库的信息化管理。详细记录每例需手术的包虫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采集包虫组织(包括包虫外囊、内囊和周围组织)以及包虫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按要求处理后-80℃冰箱保存。经病理检查后剩余的组织制作蜡块保存;并结合作者单位实际情况,开发一套包虫库的管理机制。2004年7月至2008年1月收集病人142例,每例病人取新鲜组织标本、血清标本、蜡块组织共计1782份,每份标本包括详细的临床、随访资料。随机抽样检测质量良好,并已实现信息化管理。包虫资源库的建立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科学的操作流程及管理方法可确保包虫资源库质量。
张示杰刘远坤彭心宇孙红杨宏强吕海龙李炳军
关键词:肝包虫资源库
不同药物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术后感染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的抑制作用,了解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影响.方法:取包虫囊液成功免疫小鼠,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肝脏接种原头蚴前1wk及接种后1mo,药物治疗组分别用阿苯哒唑脂质体、槐耳浸膏及阿苯哒唑脂质体联合槐耳浸膏治疗,接种头节时各药物治疗组再分为4组,每组头节分别使用750mL/L乙醇、200g/L高渗盐水、阿苯哒唑脂质体及平衡液处理后接种,模型对照组头节用平衡液处理后直接接种,接种后3mo观察小鼠肝细粒棘球蚴大体和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脾脏指数、外周血IgG和IgE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联合治疗组中小鼠肝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和角质层破坏较严重.各药物治疗组小鼠脾脏指数、IgE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3.84±0.86,3.95±1.01,3.27±0.52vs5.46±0.52;0.06±0.08μg/L,0.07±0.08μg/L,0.03±0.03μg/Lvs0.20±0.02μg/L,均P<0.01),其中联合药物治疗组降低最为明显;药物治疗组IgG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药物治疗组CD8+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16.60±3.89,18.18±3.90,15.38±2.63vs32.90±4.71,均P<0.01),CD4+/CD8+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3.21±0.70,3.05±0.66,3.53±0.57vs1.57±0.26,均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阿苯哒唑脂质体与槐耳浸膏联合用药可以明显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抑制细粒棘球蚴的生长,使小鼠肝细粒棘球蚴病术后感染率降低.
彭心宇吕海龙张示杰阿杜瓦一杨宏强孙红杨军李炳军刘远坤
关键词:肝细粒棘球蚴术后感染槐耳浸膏
肝包虫新鲜组织标本库的初步建立及鉴定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初步建立包虫新鲜组织标本库的条件,摸索一套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建库方法,为更加系统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做好准备。方法:选取2004年7月~2007年8月期间在我院肝胆外科以肝包虫病为主要诊断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的手术标本,分割后用编号的灭菌锡箔纸包好,迅速投入液氮转移罐,然后移至深低温冰箱长期保存。全部病例均经过临床与病理学检查予以证实。随即抽取其中部分组织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以鉴定组织成分的完整性。结果:到目前为止共采集标本120例,随机抽取其中11份标本,经Trizol试剂提取总RNA,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未见显著降解,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得出其OD360/OD280=1.6~2.0。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标本采集方法可保证标本库的质量,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病例资源。
刘远坤彭心宇孙红杨宏强吕海龙李炳军张示杰
关键词:肝包虫标本库
组织低温保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007年
刘远坤张示杰
关键词:人工皮肤液氮流体异种皮异体皮低温冷冻
包虫资源库的标本采集及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规范化包虫资源库的建库条件,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质量控制,以及库的信息化管理等有关问题。摸索一套适合该院实际情况的建库方法,为更加系统地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做好准备。本研究通过规范化的标本采集,借鉴国内外其他成功...
刘远坤
关键词:包虫病标本采集病理学检查
文献传递
阿苯达唑脂质体及槐耳浸膏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影响的实验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及槐耳浸膏(HEF)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病术后感染的抑制作用,了解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对本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雌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人肝细粒棘球蚴囊液,3周后取外周血IgG抗体阳性鼠,分为药物治疗组(A、B、C组)和模型对照组(D组),每组40只。A组灌胃L-ABZ(75mg/kg)、B组灌胃HEF(15000mg/kg)、C组两药联用(阿75mg/kg+槐15000mg/kg)。隔天1次,共3次。麻醉各组小鼠,打开腹腔,肝脏注射经PBS浸泡20min的原头节(0.3ml/只,约含原头节6000个,下同),模拟开放式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术中外溢原头节再感染。缝合关闭腹腔,72h后药物治疗组同法继续治疗1个月,D组灌服蒸馏水0.3ml/只。E组(8只正常小鼠)为空白对照。各组小鼠均于3个月后解剖。评价药物疗效(包括肝棘球蚴复发率、组织学观察、测定脾脏指数(SI)及IgG、IgE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另取上述外周血IgG抗体阳性鼠分为F、G、H和I4组,每组约30只,分别同上述A、B、C和D组同法灌胃治疗,于肝脏分别注射经20%NaCl、75%乙醇、L-ABZ及PBS浸泡20min的原头节,观察其感染率。结果C组肝棘球蚴复发率为5.7%,低于A组(17.1%)和B组(24.2%);棘球蚴色泽发白呈结节状,生发层和角质层破坏严重。脾脏指数(A组为3.84±0.86、B组为3.95±1.01、C组为3.27±0.52)和IgE水平(A组为0.06±0.08、B组为0.07±0.08、C组为0.03±0.03)均明显低于D组(分别为5.46±0.52及0.20±0.02)(P<0.05),其中C组降低最为明显。CD8+水平,A组为16.61±3.89、B组为18.18±3.90、C组为15.38±2.63,均明显低于D组的32.90±4.71(P<0.05)。CD4+/CD8+,A组为3.21±0.70、B组为3.05±0.66、C组为3.53±0.57,均明显高于D组的1.57±0.26(P<0.05)。C组CD8+降低、CD4+/CD8+升高最为明显。F、G和H组肝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0、0及23.1%,与I组(31.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EF可明显增强小鼠
吕海龙彭心宇张士杰阿杜瓦一杨宏强孙红杨军李炳军刘远坤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术后复发阿苯达唑脂质体槐耳浸膏
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与其他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244例肝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188例获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36个月(3~96个月)。术式分为传统术式(保留外囊组)和根治性术式组(切除外囊组),根治性术式组又分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组和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外囊完整切除术组。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原位复发率、生存率、生活质量。并对各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及原位复发率均低于保留外囊术式组(P〈0.01)。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并发症低于其他根治性术式。外囊完整切除术生存率高、生活质量高于传统术式。结论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可降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与原位复发率,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安全、有效、预后住,应首选。
彭心宇李炳军张示杰郭淑霞孙红吕海龙刘远坤杨宏强
关键词:肝包虫随访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