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连军

作品数:26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心电
  • 5篇心脏
  • 5篇血管
  • 5篇消融
  • 4篇电图
  • 4篇心病
  • 4篇心电图
  • 4篇心率
  • 4篇心率变异
  • 4篇心率变异性
  • 4篇射频消融
  • 4篇起搏
  • 4篇冠心病
  • 3篇导管射频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动态心电图
  • 3篇造影

机构

  • 26篇青海医学院附...

作者

  • 26篇刘连军
  • 25篇柳茵
  • 25篇李琳
  • 23篇樊世明
  • 17篇刘维军
  • 17篇梅峰
  • 17篇于伊
  • 16篇任明
  • 15篇严鹏仲
  • 13篇王红
  • 7篇马艳梅
  • 6篇栗淑兰
  • 4篇毛辉青
  • 3篇吴青霞

传媒

  • 16篇青海医药杂志
  • 4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高原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10篇2000
  • 1篇199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樊世明柳茵刘连军刘维军李琳王红吴青霞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
经静脉皮下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一例
2003年
柳茵李琳樊世明刘连军
关键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 1 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5月间 1 8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评价手术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1 8例病人共置入支架 1 9枚 ,成功率 1 0 0 % ,随访 (1~ 30 )个月 ,2例再发心绞痛 ,1例发生心力衰竭 ;结论 :冠脉内支架手术成功率高 ,再狭窄率低 ,冠脉病变的特点及是否进行及时有效的抗凝治疗 。
樊世明柳茵刘维军李琳于伊梅峰刘连军王红严鹏仲任明
关键词:冠心病血栓形成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国产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 (r -sk)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的治疗和不良反应 ,对其安全性和疗效做出评价。方法 :所有病例均符合入选和不入选标准 ,予r -sk 15 0万单位于 6 0分钟内静滴 ,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6 4例患者血管再通率为 82 .8% ,出血发生率为 9.38% ,表现为胃肠道轻微出血 ,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消失。结论 :r -sk静脉溶栓再通率高 ,不良反应少 ,为一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樊世明柳茵李琳刘维军于伊梅峰刘连军王红严鹏仲任明马艳梅
关键词:重组链激酶血管再通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性测定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本研究测定 1 5 0例患者及 1 0 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 2 5 0例分为正常组 1 0 0例、患病组 1 5 0例 ,进行长程 2 4小时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 ,测定时域、频域、Lorenz散点图、直方图的百分位数 (Percentiles) ;结果 :正常组与患病组时域分析 :SDNN、SDANNIdex、SDNNIdex、rMSSD、PNN5 0 %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频域分析 :TP、VLF、LF、HF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Lorenz散点图 :正常组大多呈慧星状 ,而患病组则多呈复杂型、鱼雷型及短棒型 ,尤其心肌梗塞组和心力衰竭组最为显著 ,1 0 0 %形状不正常。而直方图则呈窄分布 ,向左、右偏移 ;结论 :两组HRV分析结果为患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认为应用HRV的测定来判断心血管疾病中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异常 ,并可作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手段。
柳茵于伊李琳毛辉青梅峰樊世明刘连军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动态心电图自主神经
导管射频消融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2000年
目的 :比较 6 0例行导管消融术 (RFCA)患者手术前后Q -T离散度的变化 ,旨在探讨 (RFCA)对心室复极的影响 ;方法 :应用 12导心电图机以 2 5mm/s的纸速同步描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复查的心电图 ,手工测量Q -T离散度(QTd) ,QTd =QTmax(最大QT间期 ) -QTmin(最小QT间期 ) ;结果 :在导管消融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复查的心电图 ,QTd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结论 :研究表明在心脏不同部位的射频消融术一定范围内都不会影响Q -T离散度 ,即不会导致心室复极离散 。
于伊柳茵刘维军李琳梅峰刘连军王红严鹏中任明
关键词:QT离散度导管射频消融心动过速心电图
西宁地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2000年
目的 :为了解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 ,对西宁地区 (海拔 2 30 0m) 30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以指导临床对冠心病治疗并估计预后 ;方法 :对我院 30例不同诊断采用Judkins法作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 :冠状动脉正常 19(19/ 30 )例 ,冠状动脉狭窄 >90 % 8例 ,>5 0 %~ 70 % 4例 ,2支以上病变 3例 ,X综合征 1例 ;结论 :通过冠脉造影 ,对以往临床无创性检查及诊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较差者采取冠脉旁路术 ,单支病变做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及置入支架术 。
柳茵刘维军李琳樊世明于伊梅峰刘连军严鹏仲王红任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PTCA
高血压的昼夜节律及降压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199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降压治疗及降压治疗后血压的昼夜节律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已临床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升高且昼夜节律异常的患者,给于降压治疗,将治疗后ABPM昼夜节律正常(杓型)的22例为一组及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18例为一组,治疗前后分别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比较服药前后及两组间QT离散度(QTd)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降压治疗前全部病例的QTd=(72.8±21.2)ms、QTcd=(83.3±24.3)ms;降压治疗后ABPM为非杓型组的QTd=(60.6±20.1)ms、QTcd=(68.7±23.0)ms,与治疗前比有减少(P<0.05;)治疗后ABPM为构型组的QTd=(47.7±17.6)ms、QTcd=(53.1±18.6)ms,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非杓型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的降压治疗及恢复血压正常的昼夜节律可缩短QT离散度。
刘连军
关键词:高血压昼夜节律QT离散度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根据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时血液动力学改变 ,研究选择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辅助治疗心脏扩大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观察临床效果及心脏功能 ;方法 :对1 3例在心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患者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3 6岁~ 75岁 (平均 58.61岁 ) ,心功能均在Ⅲ级~Ⅳ级 (NYHA) ,均有置入起搏器的适应证。术中通过Swan -ganz漂浮导管对右心室内不同部位起搏 1 0分钟后测各部位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改变 ,然后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 (右室流出道应用主动固定电极 )。术后应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心室双部位起搏的血液动力学效果 ;结果 :全组 1 3例患者术中检查及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均获成功。测得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T)和右室心尖部 (RVA) +右室流出道 (RVOT)起搏时各参数均较单纯右室心尖部(RVA)为好。置入心脏起搏器后观察射血分数从 0 .3 1提高至 0 .3 9,左室充盈时间延长 ,二尖瓣返流量减少 ,心脏缩小 ,心脏功能平均提高Ⅱ级。其中一例心功能由Ⅳ级提高至Ⅰ级~Ⅱ级 ;结论 :初步血液动力学观察提示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柳茵樊世明刘维军李琳于伊梅峰刘连军
关键词: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液动力学心功能
心包积液的置管引流治疗
2005年
樊世明柳茵刘连军李琳栗淑兰吴青霞
关键词:心包积液引流放射摄影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