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迪南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学历
  • 1篇月刊
  • 1篇中国社科院
  • 1篇社科院
  • 1篇诗作
  • 1篇中学历史
  • 1篇中学历史教科...
  • 1篇外蒙古
  • 1篇文化
  • 1篇文学
  • 1篇文学研究
  • 1篇历史教科书
  • 1篇蒙古包
  • 1篇蒙古人
  • 1篇蒙古文
  • 1篇蒙古文学
  • 1篇民族
  • 1篇民族文化
  • 1篇柯勒律治
  • 1篇教科书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篇刘迪南
  • 1篇陈岗龙

传媒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蒙古国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古代中国”被引量:1
2020年
蒙古国是中国北方重要邻国,而对蒙古国的历史教科书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蒙古国现行6—8年级的历史教科书介绍了从夏朝到清朝的中国古代历史。总体上看,蒙古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展现的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且作为定居的农业文明中心存在的文明古国。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蒙古国历史教科书在记述古代中国的历史时尤为重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对元朝的历史定位、清朝在外蒙古地区的政策的负面评价等,显然是蒙古国国家意志的体现,这对于蒙古国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形成对中国的认知会产生根本性的持久影响。中蒙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应考虑到历史教科书对青少年形成他国认知的深刻影响,展开有关历史教科书的交流合作,在聚同化异的基础上达到互利共赢。
刘迪南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
《新蒙古》月刊中所记之“外蒙古”
2013年
《新蒙古》月刊是面对日本侵略、民族危难,蒙、汉学人于1933年"百灵庙大会"之后,筹备创办的月刊杂志,宗旨是:剖析蒙古问题之实情,介绍国内外对于蒙古问题之研究,宣达中央处理蒙政之方案,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蒙古之真相,促成汉蒙民族之团结,以共致力于解放运动。《新蒙古》月刊以刊登有关内蒙古问题的文章为主,间或也刊载了不少与外蒙古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是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外蒙古问题的重要史料。
刘迪南
关键词:外蒙古
柯勒律治诗作《忽必烈汗》与他的“彼岸世界”被引量:8
2005年
18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S.T.柯勒律治的代表作———《忽必烈汗》,为当时的西方人描绘出一幅绚烂的东方景观。诗人以西方的眼光审视了东方的意象,表达了对东方“彼岸世界”的无限向往。通过对《忽必烈汗》一诗的题材和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分析,探求诗人创作该诗的深层目的。
刘迪南
关键词:柯勒律治
天似穹庐——从蒙古包看蒙古人的圆形世界
蒙古包是蒙古人生活起居的起点和中心,在蒙古传统游牧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任何一项有关蒙古文化的研究都不可能绕过蒙古包。尽管蒙古包自身分量并不大,但是它身上承载的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民族和这个民族的文化,因而极具研究价...
刘迪南
关键词:蒙古包民族文化
蒙古文学与比较文学研讨会综述
2005年
陈岗龙刘迪南
关键词:比较文学研究蒙古文学中国社科院
13世纪至14世纪欧洲人游记中的蒙古人形象被引量:5
2011年
蒙古人西征打通了欧亚大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13至14世纪,欧洲的一些传教士和商人来到蒙古地区,留下了许多记录当时蒙古情况的书信和游记。通过对13至14世纪欧洲人游记、书信中的蒙古人形象的分析,探求这一时期欧洲人游记、书信中蒙古人形象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
刘迪南
共1页<1>
聚类工具0